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外泌体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牙髓干细胞(DP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收集健康成人和儿童的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SHED),分离、培养DPSCs和SHED并用流式细胞仪鉴定.收集SHED上清的外泌体,使用透射电镜、Western blot和粒径分析进行鉴定;检测对照组(10 mg/L PBS)、LPS组(10 mg/L LPS)和LPS+外泌体组(10 mg/L LPS+10 mg/L外泌体)的DPSCs细胞外酸化率(ECAR)和耗氧率(OCR)水平;加入线粒体呼吸酶抑制剂抗霉素A后,实时定量RT?PCR和茜素红染色检测各组DPSCs的成骨分化能力.结果:成功获得DPSCs和SHED来源外泌体;LPS可以提高DPSCs的ECAR水平,使OCR/ECAR水平下降,而加入外泌体后,DPSCs的OCR水平升高,OCR/ECAR水平得到恢复;外泌体可以恢复LPS诱导的成骨分化下降,而加入抗霉素A可以抑制外泌体的促成骨分化能力.结论:SHED来源的外泌体通过提高OCR/ECAR水平,来促进炎症微环境下DPSCs的成骨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lpl基因在正畸牙移动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筛选Alpl半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将其分为野生组和Alpl半敲除组,每组各12只,分别对2组小鼠行正畸牙移动模型的构建,观察2组小鼠的体质量随正畸力作用时间的变化情况.收集2组小鼠加力7 d后的上颌骨样本,微型CT(micro-CT)三维重建比较野生组和Alpl半敲除组小鼠牙齿移动的距离.对收集的上颌骨样本脱钙后进行包埋切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2组小鼠牙周组织的组织学改变,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比较Alpl基因的编码蛋白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在2组小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示,本实验成功繁育了双条带的Alpl半敲除小鼠.本实验成功构建了正畸牙移动模型,野生组与Alpl半敲除组小鼠体质量均在加力前4天明显下降,而后缓慢上升,体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小鼠上颌骨micro-CT三维重建结果示,与野生组相比,Alpl半敲除组小鼠牙移动距离较小.HE染色结果示,2组小鼠牙周膜均在压力侧变窄,张力侧增宽,但野生组牙根压力侧与Alpl组相比可见较多破骨陷窝.免疫荧光染色可见,ALP在正畸加力后的野生组牙周组织中广泛表达,但半敲除Alpl后,ALP在张力侧和压力侧的表达均显著减少.结论:Alpl基因缺乏抑制了正畸力介导的牙齿移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雌激素对骨质疏松牙槽骨改建中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意义,本研究在建立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基础上,用TUNEL法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在骨质疏松以及雌激素治疗后的牙槽骨中的变化.结果显示对照组在拔牙一个月时创窝骨修复区内骨组织中可见大量凋亡的骨细胞,两个月时,可见骨细胞凋亡数量较一个月时稍有减小.骨质疏松组在一个月时骨组织中少见骨细胞凋亡.两个月时,凋亡细胞的数量变化很小.骨质疏松雌激素治疗组一个月时,在新生骨小梁中可见大量凋亡的骨细胞,两个月时凋亡细胞均减少.结论雌激素可以通过促使破骨细胞凋亡而抑制降低破骨细胞骨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压低上颌第一磨牙时结合不同微种植钉辅助支抗下上颌各牙齿的生物力学效应以及矫治器与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选取符合纳排患者的上颌CBCT数据,采用三维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建立单纯矫治器、双侧植入微种植钉、颊侧植入微种植钉、腭侧植入微种植钉4种不同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各牙齿的位移变化及矫治器与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当单纯使用矫治器时,第一磨牙垂直向、矢状向、横向移动量分别为5.59E-03 mm、-3.97E-04 mm、-2.12E-03 mm,表现为远中颊向压低的移动趋势,结合微种植钉后可以增加第一磨牙的压低移动趋势,但不同的设计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结果。结论:增加微种植钉支抗能够实现对后牙段的辅助压低和牙齿控制。其中,在颊腭双侧植入微种植辅助钉效果最佳。3种微种植钉植入方式均不能显著抑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造成的中牙段及前牙段移动趋势,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额外增设附件去辅助牙齿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AngleⅡ^1错[牙合]病例单颌拔牙矫治前后硬软组织的变化及对面部侧貌的影响。方法:对10例AngleⅡ^1错[牙合]病例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AngleⅡ^1错[牙合]病例矫治后组织改变主要表现为上切牙突度,上唇突度,UI-SN角减小,UI-L1角、鼻唇角增大,上唇厚度增加。结论:AngleⅡ^1错[牙合]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主要是利用拔牙间隙减小上前牙唇倾度来改善面部侧貌,对面部骨骼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Bolton指数指导矫治下颌个别牙先天缺失症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索用Bolton指数指导矫治下颌个别牙先天缺失症。方法:临床选择26例(男10,女16)安氏I类和Ⅱ类错He患者,以Bolton指数前牙比公式为依据,实施方丝弓矫治技术结合邻面去釉、下颌个别牙义齿修复及拔牙矫治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根据不同的适应证,分别采用上述4种不同的矫治方法,使最后的矫治结果Bolton指数前牙比均达到正常值,临床矫治效果满意。结论:依据Bolton指数能很好地指导矫治个别下切牙缺失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间接粘接技术中使用不同转移托盘转移托槽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1月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28例,分为A、B、C三组,分别使用3D打印托盘、双层压膜塑料托盘、双层硅橡胶托盘粘接托槽。A组口内扫描获取工作模型,使用软件定位托槽,再导出数字化模型,作为该组托槽转移前的数字化模型。B组和C组在工作石膏模型上定位托槽,使用口内扫描仪扫描,获取B组和C组托槽转移前的数字化模型。A、B、C组制作相应的转移托盘,将托槽粘接至患者口内后对患者口内扫描,获取三组托槽实际粘接的数字化模型。使用Geomagic软件测量转移前后的数字化模型,获取使用不同托盘时,托槽粘接的实际位置距离预设在近远中方向、龈 方向、颊舌方向上的线距误差,超过0.5 mm的托槽转移线距误差定义为严重误差。 结果:近远中向上B组与A组间、C组与A组间严重误差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龈 向上3组组间的严重误差发生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颊舌向上3组组间的严重误差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3D打印托盘转移托槽时严重误差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双层硅橡胶托盘与双层压膜塑料托盘。(2)双层硅橡胶托盘粘接托槽时严重误差的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8.
牙槽骨缺损修复后牙齿移动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大鼠下颌骨缺损对牙齿移动的影响。方法选用40只SD大鼠,获取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离培养并诱导为成骨样细胞。将成骨样细胞与陶瓷化骨复合,种植到大鼠下颌骨的一侧全层骨缺损区。缺损修复8周后,在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下颌安装正畸矫治器,加力近中移动第一磨牙。观察牙齿移动距离和牙根长度的变化,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加力初期,手术组大鼠的牙齿移动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牙根长度变化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陶瓷化骨复合体外诱导的大鼠自体成骨样细胞,可修复大鼠的下颌骨缺损,修复手术不会对牙齿移动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与胶原复合后修复牙槽骨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以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为种子细胞和胶原复合物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原理和方法修复齿槽骨缺损。方法:将SD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s Stromal Cell,BMSc)进行体外培养并利用矿化液诱导为成骨样细胞,加入胶原(collagen)培养1d后,植入大鼠下颌骨缺损处,2周和4周后处死,取其下颌骨切片,观察成骨效应。结果:术后2周实验侧缺损区可见骨小梁形成,而对照侧无明显骨修复,4周后实验侧新骨形成量逐渐增加,而对照侧只有一些纤维组织修复。HE染色和mallory三色法染色结果也表明实验侧有新骨形成且逐渐增多。结论:应用胶原加体外诱导的成骨样细胞复合体移植可修复大鼠自体的牙槽骨缺损,为组织工程化骨在颌面外科及修复科领域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制新型舌侧磨牙远移器并运用于临床远移上颌磨牙。方法 :下颌牙弓排列较好的牙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例 2 3例 ,平均年龄 12 .6岁 ,应用我科与杭州西湖生物材料研究所研制的舌侧磨牙远移器 ,采用 15 0 g力远移上颌第一磨牙 ,用头影测量分析上颌磨牙的远移效果。结果 :经过 3 -6个月 ,上颌磨牙平均整体远移 5 .8mm ,前牙覆牙合减少 2 .9mm ,覆盖增加 3 .4mm。远移完成后用Nance腭托将纠正后的安氏I类咬合关系保持 3个月。结论 :舌侧磨牙远移器可以在较少的支抗丧失情况下有效的远中移动上颌磨牙。该装置临床组装容易 ,可减少椅旁操作时间 ,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