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特殊护理,探讨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12月收治的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将所有患者分为特殊护理组26例(其中重型胰腺炎9例,轻症胰腺炎17例)和-般护理组22例(重症胰腺炎9例,轻症胰腺炎13例);另外选取29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对所有患者进行病情监测、基础护理(饮食护理、营养护理、心理护理)、对症支持护理、输液管理,放射介入治疗护理、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护理、多器官功能衰竭护理以及相关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分别于入院的第1、4、7天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促炎因子IL-1、IL-6、IL-8、IL-10、TNF-α以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结果于第4天、第7天明显降低。其中特殊护理组患者的IL-1、IL-6、IL-10于第4天显著低于-般护理组,第7天同一般护理组无显著差异;特殊护理组患者的TNF-α,PAF水平于第1天、第4天与-般护理组无明显差异,于第7天显著低于一般护理组(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特殊护理较传统护理更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多种细胞因子同时检测对急性胰腺炎(AP)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择符合AP诊断标准的患者48例,依据CT诊断结果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30例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18例,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定量检测患者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MAP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分别为(25.00±1.92)、(59.78±4.51)、(55.31±8.54)n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8±2.65)、(1.80±0.66)、(18.72±7.8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SAP组血清IL-I、IL-6、IL-8、TNF-α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分别为(93.27±3.98)、(397.84±13.05)、(93.32±3.40)、(181.94±7.54)、(284.53±7.88) ng/L,显著高于MAP组[(25.00±1.92)、(34.12±4.96)、(13.06±1.86)、(55.31±8.54)、(175.25±30.1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多种细胞因子的检测对AP的早期诊断和鉴别MAP与SAP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肠道去污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有效性。方法6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限钠、保肝、利尿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氟哌酸0.2g,2次/d,口服复合乳酸菌素胶囊0.66g,3次/d,连用7d,7d后口服培菲康胶囊(双歧杆菌三联菌株)420mg,3次/d,连用21d,口服乳果糖10g,1~3次/d,连用14d。用药前后分别测定体重变化、腹水消退时间、血清内毒素、尿微量白蛋白(MA)、24h尿钠(UNa+)。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体重总减轻量分别为(5.9±3.5)、(4.1±2.9)kg,腹水消退时间分别为(20.0±6.6)、(24.2±7.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内毒素、MA、U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MA、U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血清内毒素及MA有明显降低,UNa+有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4h UNa+有明显增加(P<0.01)。结论使用肠道去污联合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能有效降低血清内毒素水平,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UNa+)排泄,促进腹水消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对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消化科诊断为AP的患者60例,根据病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均30例.采集患者发病后第1、第4和第7天血液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结果:MAP组,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浓度第4天较第1天显著升高,IL-1和IL-8的浓度没有明显变化;SAP组,血清IL-1、IL-6、IL-8、TNF-α和PAF的浓度第1天显著高于第4天,IL-10的浓度没有显著变化.结论:MAP和SAP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规律不同,对MAP和SAP的鉴别诊断以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臀部肌肉注射数字化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上确定臀部肌肉内注射的最佳部位及深度提供数字化解剖学依据。方法 (1)23具防腐标本,解剖观测臀肌注射位置与血管干、坐骨神经的距离及软组织厚度;(2)6具明胶-氧化铅灌注的新鲜整尸标本,CT扫描后,行盆部三维重建。结果三分法臀部肌内注射点处的软组织总厚度为(6.63±1.06)cm,臀肌间隙至髂骨翼骨膜的距离为(4.37±0.62)cm,注射针体距臀上血管主干和坐骨神经的距离分别为(5.87±0.93)cm和(7.46±0.94)cm;十字法臀部肌内注射定位点距坐骨神经的距离为(3.63±0.68)cm。结论连线法臀部肌内注射简易而安全,但目前成人常用的注射针头(2.7~4.9cm)普遍偏短,建议选择针梗长6cm以上的针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AK5在不同胃癌演化阶段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124例,其中非萎缩性胃炎(NAG)组患者1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完全性小肠上皮化生(CIM)组24例,CAG伴不完全性小肠上皮化生(IIM)组15例,CAG伴完全性结肠上皮化生(CCIM)组26例,CAG伴不完全性结肠上皮化生(ICIM)组11例,不典型增生(DYS)组15例以及胃癌(GC)组16例。采用免疫组化(IHC)和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检测PAK5在各组胃粘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7组间PAK5表达及平均光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HC PAK5表达的平均光密度与疾病演化呈正相关(P0.01),Western blot PAK5表达与疾病演化呈正相关(P0.01)。结论 PAK5在不同胃癌演化阶段存在表达差异,其表达的升高可能与胃癌的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胃镜下活检是诊断胃内病变的重要手段和依据。胃壁从内到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黏膜下层的血管最为丰富。活检时深达黏膜下层或更深时.直接钳破较大的小动脉.或钳破溃疡下层坏死的血管.均可造成出血。同时引起凝血功能的紊乱.若临床监测或处理不当.可导致严重后果。本研究观察了资料完整的43例胃镜下活检前及活检后1小时、第3天和第7天.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Ⅷ:C)、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活性(AT:A)和纤溶酶原活性(PLG:A)、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胰腺癌细胞线粒体DNA调控序列(D-loop)区突变情况.方法 用PCR与直接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二株胰腺癌细胞株SW1990,JF-305和1例原代培养的正常胰腺细胞的线粒体DNA D-loop区的突变位点.结果 二株胰腺癌细胞系和正常胰腺细胞的线粒体DNA D-loop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点突变,SW1990共检测到8个突变位点,JF-305共检测9个突变位点,其中73位A-G,16223位C-T,16358位C-T这三个突变位点在二株癌细胞和正常胰腺细胞中均检测到,考虑为多态性变化,其中16211位C-T,16311位T-C两个相同的突变位点在二株胰腺癌细胞中均检测到,考虑为特征性突变.结论 胰腺癌细胞线粒体DNA D-loop区具有多态性和突变性,其特征性突变有望成为新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