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及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在人正常涎腺组织和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人66例正常涎腺组织、45例涎腺多形性腺瘤及42例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中,MMP-2、MT1-MMP、TIMP-2及EMMPRIN的表达,采用χ2检验比较3种组织中MMP-2、MT1-MMP、TIMP-2及EMMPRIN表达的差异。结果:MMP-2在人正常涎腺组织,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46.67%、85.71%;MT1-MMP在以上3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9.09%、53.33%、78.57%;TIMP-2在以上3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61%、44.44%、59.52%;EMMPRIN在以上3种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64%、48.89%、83.33%。MMP-2、MT1-MMP、TIMP-2及EMMPRIN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人正常涎腺组织,且MMP-2、MT1-MMP及EMMPRIN在涎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MT1-MMP、TIMP-2及EMMPRIN的表达与MMP-2的活化有关,且MMP-2、MT1-MMP、TIMP-2及EMMPRIN有可能作为判断多形性腺瘤侵袭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对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60例1-5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学龄前患儿,ASA分级Ⅰ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七氟烷组;B组为七氟烷+骶管阻滞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七氟烷全身麻醉,B组加用骶管阻滞.分别记录患儿年龄、体重、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率.结果 A组2例、B组1例因发生心率反应被排除.苏醒期躁动率B组(24.1%)明显低于A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能有效降低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建议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七氟烷全身麻醉中应复合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曲马多缓释片在无痛人流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80例健康未产孕妇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分别予丙泊酚和丙泊酚联合曲马多缓释片麻醉。记录两组丙泊酚总量并观察术中、术后镇痛效果。结果B组丙泊酚总量要少于A组(<0.05),术中、术后镇痛效果也要优于A组(<0.05)。结论人工流产术采用丙泊酚联合曲马多缓释片麻醉具有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利用人工种植体修复缺失牙是近几年来临床采用的越来越广泛的修复方式,而种植体能否与牙槽骨稳定结合是修复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长期的缺牙将造成牙槽骨的萎缩,对种植体的初期骨结合及长期存活率造成影响.为了解决牙槽骨骨量不足所带来的问题,各种人工骨充填材料应运而生,以下综述了骨充填材料的发展历程及几类人工骨充填材料的优缺点,同时展望今后骨充填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创伤性脑损伤的麻醉经验及亚低温麻醉的应用.方法 对60例儿童创伤性脑损伤手术麻醉及术中监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麻醉前39例患儿呼吸困难、8例低血容量均予以及时纠正;麻醉中9例因失血予以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17例硬脑膜张力高,其中15例予甘露醇后降颅内压成功,2例加行减压术降颅内压;手术后1例因再出血二次手术.存活58例,其中恢复良好41例,轻中度残疾14例,重度残疾3例;死亡2例.结论 及时有效的围手术期麻醉处理及术中监护,有利于儿童创伤性脑损伤手术的成功及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氟比洛芬酯配伍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寻找安全有效的麻醉及镇痛方案。方法将自愿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0.9%氯化钠注射液+丙泊酚(A组)、枸橼酸芬太尼+丙泊酚(B组)、盐酸瑞芬太尼+丙泊酚(C组)、氟比洛芬酯+丙泊酚(D组),每组50例。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给药前(S1)、睫毛反应消失时(S2)、手术后5 min(S3)、手术结束时(S4)和手术后30 min(S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麻醉和镇痛效果并记录手术时间、丙泊酚用量和使用次数、患者苏醒时间、视觉模拟(VA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调查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结果 D组术中DBP下降,HR增加,SpO2下降与单纯使用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丙泊酚使用量显著少于A组和C组(均P<0.05);D组苏醒时间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D组麻醉效果较好,手术镇痛VAS评分明显少于A组(P<0.01),患者满意度较高,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不良反应例数少,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配伍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中镇痛作用显著,可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7.
恩丹西酮复合地塞米松预防小儿麻醉术后恶心呕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啸  叶松 《现代实用医学》2008,20(7):561-562
目的观察恩丹西酮复合地塞米松预防小儿麻醉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在氯胺酮基础麻醉加利多卡因骶管阻滞麻醉下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四组,各25例。Ⅰ组静注恩丹西酮l00g/kg,Ⅱ组静注地塞米松0.2mg/kg,Ⅲ组静注恩丹西酮50g/kg加地塞米松0.1mg/kg,IV组静注生理盐水5mL。观察各组PONV发生情况。结果Ⅰ、Ⅱ、Ⅲ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Ⅳ组(<0.05),Ⅲ组也明显低于Ⅰ、Ⅱ组(<0.05),而Ⅰ、Ⅱ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0.05)。结论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两药联合应用既安全又能提高止吐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妊娠高血压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行剖宫产的700例妊娠高血压产妇的临床资料,按术中所用麻醉方案不同分成EA组和CSEA组,EA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CSEA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母婴。结果 CSEA组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EA组(P0.05)。胎儿娩出时,CSEA组的心率显著低于EA组(P0.05);麻醉5分钟,CSEA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EA组(P0.05);CSEA组围手术期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较EA组平稳,而两组4个时间点的心输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的Apgar评分显著高于EA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低于EA组(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妇麻醉效果优于单独硬膜外麻醉,能维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对胎儿呼吸抑制作用小,是较为理想的剖宫产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在涎腺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在恶性多形性腺瘤侵袭转移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恶性多形性腺瘤不同大小的原发肿瘤之间;有、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之间;有、无远处转移的病例之间MMP-9及Kiss-1表达的差异,采用χ2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MP-9在T1、T2、T3及有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和无远处转移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9%,77.3%,81.3%,94.3%,41.7%,96.8%,50.0%。Kiss-1在T1、T2、T3及有淋巴结转移、无淋巴结转移、有远处转移和无远处转移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4%,45.5%,43.8%,31.4%,83.3%,25.8%,81.3%。MMP-9及Kiss-1在不同大小的原发肿瘤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MMP-9在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MP-9在有远处转移的恶性多形性腺瘤组织中的表...  相似文献   
10.
引导骨再生的理论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的基本原理源于牙周病领域的引导组织再生技术。自引导组织再生理论(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提出后,人们认识到在骨组织再生过程中,为了促进骨组织的再生与修复,也应采取生物隔膜阻挡无关或有干扰的组织细胞进入,保护血凝块的稳定,维持血块充填的间隙,实现缺损区的修复性再生。1引导骨再生技术的机制骨引导再生过程中要求有骨形成细胞或具有分化为骨形成细胞能力的细胞存在;有促使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的诱导性刺激存在;有组织可以长入的支架,从而形成骨引导环境。1.1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