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4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凝血、纤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并对部分患者跟踪观察。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以及20例正常人的尿纤维蛋白肽A(FPA);并用相应方法同步测定了血浆D-二聚体(D-dimer)含量、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PAI)活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尿纤维蛋白肽A值增高,血浆D-二聚体水平、PAI活性升高,tPA活性降低。且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之间上述指标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研究结果提示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在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凝血、纤溶指标对探讨其发病机制及判断预后可能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кB(NF-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组),糖尿病组(D组)和阿托伐他汀处理组(A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及心肌TNF-α.采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NF-кB、TNF-α及MMP-9的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D组大鼠血和心肌中TNF-α浓度较N组明显升高(P<0.01),大鼠心肌组织中NF-кB及TNF-α、MMP-9 mRNA及蛋白表达较N组明显增加(P<0.01).A组用阿托伐他汀处理12周后,NF-кB及TNF-α、MMP-9 mRNA及蛋白表达较D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中NF-кB及TNF-α、MMP-9的表达,对大鼠2型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炎症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观察室性早搏(室早)患者治疗前后同步12导联心电图中QT离散度(QTd)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胺碘酮和索他洛尔作用机制以及QTd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室早患者60例包括Ⅰ组(胺碘酮静脉+口服),Ⅱ组(胺碘酮单纯口服)和Ⅲ组(索他洛尔口服),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在用药前、用药后5天分别检测QT离散度(包括正常波QTd、室早波QTd及室早波随后正常波QTd),以及用药前、用药后两周分别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所有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正常波QTd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别(P<0.001),但用药前和用药后5天室早波QTd及室早随后正常波QTd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别(P>0.05)。Ⅰ组患者总有效13例(65%),Ⅱ组患者总有效13例(65%),Ⅲ组患者总有效11例(55%)。Ⅰ组与Ⅱ组疗效较Ⅲ组为高,但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别(P>0.05)。将所有患者按治疗后有效和无效分为两部分,有效部分和无效部分用药前和用药后5天QTd测定值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别(P<0.001),但两部分用药前后QTd差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胺碘酮和索他洛尔治疗效果相似,两者均可降低室早患者的QTd。QTd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在银杏叶提取物治疗老年冠心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西药常规和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6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心绞痛症状,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血流;并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放免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水平。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银杏叶提取物显著增加LAD舒张期峰值流速(P<0.01),收缩期峰值流速(P<0.01),舒张期时间速度积分(P<0.01);同时,血浆NO水平升高(P<0.01),ET水平下降(P<0.01),NO/ET比值升高(P<0.01);而对照组冠脉血流,血浆NO和ET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LAD血流流速的增加与血浆NO水平升高,ET水平下降,以及NO/ET比值升高显著相关(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可有效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浆NO和ET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术后对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对41例置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测定其术前当天、术后1、7 d 的GPⅡb/Ⅲa、tPA、PAI-1。结果:血小板GPⅡb/Ⅲa在术后1 d及术后7 d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 tP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I-1术后7 d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心脏起搏降低了血小板活性,升高了PAI-1水平,提示纤溶系统的失衡可能与心脏起搏患者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9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于用药前、后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血流的变化。结果: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显著增加冠心病患者LAD舒张期峰值流速、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期时间速度积分(P〈0.01);而对照组LAD血流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可增加冠心病患者LAD血流。  相似文献   
9.
休克为急性周围循环衰竭,是临床急症,是多器官衰竭的原因之一,死亡率较高。近年来,休克的诊断与治疗有较大进展。 1 休克的概念 1.1 何为休克休克是以循环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循环衰竭。体克导致组织脏器血液灌注不足,使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信使失调,最终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所以休克是一种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综合征。血压下降导致休克,而休克的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 1.2 感染性休克主要由于细菌的内毒素和类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迷走神经的M-受体和交感神经的α-受体兴奋,导致以微循环障碍为主要改变的急性循环衰竭。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有特异之处。  相似文献   
10.
第39讲高血压病的近代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军  都本洁 《临床荟萃》1999,14(8):382-384
高血压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进一步观察证明,它是"心脑血管系统与肾脏内分泌系统疾病",对身体健康危害较大.高血压病是动脉硬化、脑血管病、冠心病与Ⅱ型糖尿病的总祸根,为人类的第一杀手.高血压病固然可怕,更可怕的是没有有效的防治.近年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有许多新观点,了解这些观点对高血压病的防治,减少其危害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