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外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郭璐萱  刘洋  付宝慧  郝娜  杨洪涛 《河南中医》2023,(12):1931-1937
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的辨证方法主要包括病因辨治、脏腑辨治、六经辨证、三焦论治等,治疗方法包括专药治疗、中医复方治疗和中医外治法等。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是,以往的中医药临床试验仍缺乏对诊断、治疗方法和症状的深入研究,缺乏统一的证据分类标准和结果指标。临床研究主要侧重于临床病例和实践经验总结,治疗周期相对较短,缺乏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和大规模、多中心、长时间的专业统计分析。今后,应加强对中医诊断标准的研究,扩大样本量,完善和规范证候分型体系,进一步研究中药复方、单味中药、中药单体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将中医的辨证和西医的分期相结合,将宏观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更客观地了解肾性水肿的发展,更有目的地遣方用药;在确定中草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时,应当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来阐明其化学成分,改变其结构或开发新的制剂来改善其药代动力学特性,从而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肾性血尿是由于凝血功能障碍、缺血缺氧及免疫功能损伤等致使肾小球受损及基底膜断裂,导致红细胞经肾小球滤过膜渗出并随尿液排出,主要表现为镜下和肉眼血尿,其中,镜下血尿表现为显微镜尿沉渣检查每高倍镜视野有3个及以上的红细胞。中医认为肾性血尿的病机总属于“本虚标实”,“本虚”责之于肺脾肾三脏虚甚,“标实”责之于湿瘀互结,风邪外扰,以“虚、湿、热、瘀、风”作为其关键病机特点。笔者通过查阅肾性血尿相关的中医药文献后发现临床中肾性血尿的证型以气阴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肾气不固型、脾肾阳虚型、风热伤络型、湿热阻滞型及血瘀内阻型等较为常见;常用的经方或时方以参芪地黄汤、知柏地黄汤、无比山药丸、济生肾气丸、四神丸、银翘散、八正散、三仁汤、血府逐瘀汤、当归芍药散、小蓟饮子及补中益气汤等加减作为临床常用方剂;自拟方则是以通络宁血方、清热止血方及五藤通络饮等治疗为主;中成药治疗则以血尿灵冲剂、血尿安胶囊、宁泌泰胶囊、黄葵胶囊及益肾溺血消颗粒较为常用,不断地丰富了肾性血尿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临床中肾性血尿的治疗常联合现代医学手段,对于肾性血尿的症状和指标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多位医家对肾性血尿的病因病机和临床治疗进行了深入探索,但近年来却少有学者对其作详尽的归纳整理,故笔者整理了近10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肾性血尿的临床资料,从病因病机和临床研究两方面展开综述,以期更全面地为临床干预本病和延缓肾脏病的进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病史≥3个月)的一类疾病总称[1]。据2012年全国CKD流行病学调查报道,我国CKD的患病率为10.8%[2]。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疾病谱的改变,CKD患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隐匿、病情持续进展,致死、致残率高,CKD现已是世界性的卫生问题。因而CKD的早期筛查以及干预成为首要任务,但现代医学对于CKD的治疗尚未有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或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一种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CKD),主要临床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1.73 m-2和(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 mg/g并持续3个月以上[1]。DN是糖尿病(DM)中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全球范围内,DN是CKD的首要病因,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第二原因,  相似文献   
5.
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病机特点及治则治法。营养不良是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积极地改善营养不良对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寿命,降低并发症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认为,脏腑正气亏虚,风邪内客,痰湿阻滞,瘀血内停,浊毒内蕴为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主要病机,以“虚、风、湿、痰、瘀、浊毒”作为其关键病机特点。“虚气留滞”理论是对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高度概括。“心、肝、脾、肺、肾”五脏亏虚为发病的基础,由脏腑“虚气”而导致的风邪、痰湿、浊毒以及瘀血等病邪“留滞”是发病的诱因,因虚而生滞,因滞而虚甚。临床治疗应“补虚”与“祛滞”并举,通过“补肺益气,兼顾脾肾、益气健脾,养心舒肝、温肾暖脾,滋阴填精”以“补虚”,“祛风解表,搜风通络、祛湿化痰,利湿降浊,活血化瘀”以“祛滞”,以期改善营养不良。文章着重基于“虚气留滞”理论,对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病机特点和治则治法进行阐述,以期为中医药在临床腹膜透析后营养不良的治疗中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往往采取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和调整生活方式等干预糖尿病肾病的进程,但是疗效往往有限。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更好地延缓疾病的进展。丹参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材,其有效成分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本文从丹参的有效成分干预糖尿病肾病的机制、临床研究以及安全性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其干预糖尿病肾病的全面深入研究和临床广泛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刘洋  郭璐萱  郝娜 《陕西中医》2023,(5):674-677
基于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膜性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表现为肾小球足细胞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及肾小球基底膜和足细胞损伤。中医药可通过下调PI3K/AKT/mTOR、TLR4/NF-κB、ERK/cPLA2、TGF-β1/Smad等足细胞相关信号通路表达,上调AMPK/mTOR足细胞相关信号通路表达,提升Nephrin、Podocin等足细胞相关蛋白的含量及调控足细胞相关凋亡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从而减轻蛋白尿,降低炎症因子和改善肾功能和脂质代谢,提升血清白蛋白含量,减轻肾脏纤维化和足细胞损伤,进而延缓肾脏病的进展。作者就近五年来中医药基于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治疗膜性肾病的基础实验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以期对临床膜性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刘洋  郭璐萱  郝娜 《天津中医药》2023,40(9):1200-120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槐杞黄颗粒干预狼疮性肾炎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BATMAN-TCM获取槐杞黄颗粒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获取狼疮性肾炎疾病靶点;利用VENNY平台获取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疾病网络图;将交集靶点录入STRING平台和Cytoscape软件中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利用Metascape平台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Tools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操作;最后利用Pymol软件对分子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获取到56个槐杞黄颗粒的有效成分和211个成分作用靶点,其中核心活性成分以槲皮素、山柰酚、黄芩素、β-谷甾醇、黄豆黄素等作为代表;获取到狼疮性肾炎的疾病靶点1 822个;得到117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通过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获取到核心靶点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环氧化酶2(PTGS2)、靶向核因子κB抑制剂α(NFKBIA)等作为代表;GO功能富集分析共获取1 926条结果,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195条结果,涉及到的主要通路以糖尿病并发症中的糖基化终末产物(AGE)-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IL)-17信号通路、辅助性T 细胞17(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低氧诱导因子(HIF-1)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等为主。分子对接的结果显示,β-谷甾醇与MMP-9、VEGFA、FOS,槲皮素与VEGFA、FOS,黄豆黄素与FOS,山奈酚与MMP-9等对接后结合能相对较小,提示这可能是槐杞黄颗粒干预狼疮性肾炎的关键作用途径。[结论] 研究初步揭示了槐杞黄颗粒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来干预狼疮性肾炎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慢性肾脏病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以肾脏结构损伤及功能障碍(病史>3个月)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疾病。传统中医将慢性肾脏病归属于“水肿”“癃闭”“虚劳”“关格”等范畴,其病机多归结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三脏亏虚,标实则为湿瘀互结,浊毒内蕴。槐杞黄颗粒是由槐耳菌质、枸杞子、黄精所组成的一类真菌类中成药,具有提升免疫力和保护肾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普遍用于癌症、慢性肾脏病及呼吸系统等疾病的治疗。作者通过对既往的文献研究进行发掘整理后发现,槐杞黄颗粒可通过多种方式干预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如保护肾小球足细胞、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抗肾间质纤维化、减轻肾脏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调控肾脏细胞凋亡及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等。临床中槐杞黄颗粒的应用常常建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在儿童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慢性肾衰竭等多种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中均取得了显著疗效。目前,多位学者对槐杞黄颗粒干预慢性肾脏病的机制和临床治疗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近年来却少有学者对其作详尽的归纳整理,因此笔者基于槐杞黄颗粒干预慢性肾脏病的机制和临床研究两方面对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