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 2 0 0 0年以来作者采用电脑三维多功能牵引床快速牵引配合药物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91例 ,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1例 ,男 4 9例 ,女 4 2例。年龄最小 17岁 ,最大 75岁 ,平均 4 1岁。有外伤史 2 7例 ,无外伤史 6 4例。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12年。1.2 症状体征 本组 91例 ,单纯腰痛者 5例 ,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痛或麻木 75例 ,腰痛伴双下肢痛 8例 ,2例合并有马尾神经症状 ,无腰痛仅有下肢痛 3例。腰部压痛伴下肢放射痛84例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70°以下 79例 ,下肢感觉减弱 6 7例 ,拇背伸无…  相似文献   
2.
骨化性纤维瘤又称为纤维骨瘤,1966年由Kempson最早命名并将其从骨纤维结构不良中划分出来。该肿瘤好发于颌骨和颅骨,但近年来长骨发病也时有报道。本文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有CR和CT资料的骨化性纤维瘤9例,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探讨影像表现与病理基础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骨盆骨肿瘤具有血供丰富 ,解剖关系复杂 ,手术难度较高 ,术中出血量大等特点 ,使手术切除难以彻底 ,术后肿瘤易复发和转移。笔者通过 7例骨盆骨肿瘤介入治疗体会的分析 ,探讨骨盆骨肿瘤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本组 7例 ,其中男 3例 ,女 4例 ,年龄 18~ 72岁 ,平均 4 5岁。肿瘤包括巨细胞瘤 3例 ,脊索瘤 1例 ,软骨肉瘤 2例 ,骨肉瘤 1例 ,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肿瘤分别累及骶骨 4例 ,左髂骨 2例 ,同时累及髂骨与骶骨 1例 ,其中 1例骨肉瘤已发生脊椎转移。本组病例均从右股动脉入路 ,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插管。用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蜡泪样骨病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8例蜡泪样骨病的影像学表现,其中22例行X线检查,6例行CT检查,1例行SPECT-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28例中,单肢26例,双肢2例;单骨15例,同肢多骨11例,双肢多骨2例。X线表现:病变局限性于皮质内侧3例,弥漫性流注19例;骨皮质肥厚21例,骨髓腔变窄18例;跨关节生长11例;3例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团状不规则形钙化影。混合型15例,皮质外型4例,皮质内型3例。CT表现:骨皮质肥厚隆起、骨髓腔变窄,骨端松质骨或骨髓腔内团状高密度影,CT值约1 000HU,边界清楚。SPECT-CT表现:腓骨病变区明显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跟骨病灶未见明显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MRI表现:骨皮质增厚,骨髓腔狭窄,病灶呈长T1、短T2均匀或略混杂信号,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1例病灶周围软组织轻度水肿改变。结论:蜡泪样骨病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X线检查结合临床可作出明确诊断;CT和MRI有助于观察病灶的形态、密度及软组织情况;SPECT-CT为本病活跃性的判定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负重动力位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0.25 T永磁型G-SCAN被动匀场MRI扫描仪对22例疑似颈椎病患者分别进行普通负重位(自然直立位)和负重动力位(直立过屈位和直立过伸位)检查,检查范围C1~C7.检查结束后进行图像分析,观察颈椎序列、颈椎间盘及颈椎管狭窄情况.结果:①颈椎序列.自然直立位检查6例诊断为颈椎失稳,直立过屈位和直立过伸位检查7例诊断为颈椎失稳.3种体位下测定的椎体滑动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0.60)mm,(1.79 ±0.48) mm,(1.76±0.41)mm,F=9.582,P=0.003];自然直立位小于直立过屈位和直立过伸位(P=0.017,P=0.016);直立过屈位和直立过伸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9).②颈椎间盘.自然直立位检查18例39个椎间盘突出,5例脊髓受压变性;直立过屈位检查20例48个椎间盘突出,硬膜囊、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加重,5例脊髓受压变性;直立过伸位检查19例44个椎间盘突出,硬膜囊、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加重,5例脊髓受压变性.3种体位下测定的突出椎间盘最大径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0±1.45) mm,(2.71 ± 1.28)mm,(2.69±1.27) mm,F=10.150,P=0.000];直立过屈位大于自然直立位和直立过伸位(P=0.001,P=0.035);直立过伸位大于自然直立位(P=0.016).③颈椎榷管.自然直立位和直立过屈位检查均有5例诊断为颈椎管狭窄,与自然直立位检查时相比,直立过屈位检查椎管前间隙变窄,6例硬膜囊前缘及脊髓受压加重;直立过伸位检查7例诊断为榷管狭窄,椎管后间隙变窄明显,均出现硬膜囊后缘及脊髓受压加重.3种体位下测定的椎管前后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61 ±0.59)mm,(4.94±0.79)mm,(4.89 ±0.77) mm,F=53.210,P=0.000];直立过伸位小于自然直立位和直立过屈位(P=0.001,P=0.032),直立过屈位小于自然直立位(P=0.000).3种体位检查均发现有5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骨肉瘤的影像表现,探讨其影像特征.方法 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骨肉瘤,所有病例均进行了X线检查,同时有25例进行CT或MR检查,8例进行MR增强检查.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学对照进行分析.结果 股骨远端17例与胫骨近端8例为骨肉瘤好发部位.其特征性影像表现为骨质破坏、肿瘤骨、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部分病例侵犯骺板及骨骺,甚至突破关节面或向关节对侧骨质跳跃转移.MR T1WI增强检查表现为早期肿瘤组织边缘强化而中心充盈延迟.CT可显示筛孔征及细小的肿瘤骨.结论 骨肉瘤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X线是骨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和MR可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7.
软骨瘤是常见的良性骨肿瘤,刘子君统计软骨瘤在良性骨肿瘤中的发病率为13.9%,仅次于骨软骨瘤和骨巨细胞瘤,位居第3位〔1〕。软骨瘤可分为内生软骨瘤和外生软骨瘤,内生软骨瘤又可分为单发内生软骨瘤和多发内生软骨瘤两种〔2〕,其中单发内生软骨瘤最多见,但是临床报道并不多,偏心型单发内生软骨瘤更是少有报道。我院2003~2006年共收治经病理检查证实的内生软骨瘤患者23例,现对其X线及CT特征作回顾性分析如下,以加深对其影像及病理基础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6~67岁,10岁以下4例,11…  相似文献   
8.
骨肿瘤可分为原发性骨肿瘤和继发性骨肿瘤2大类。继发性骨肿瘤是骨骼最常见的恶性骨肿瘤,约30%~70%因恶性肿瘤死亡的患者在尸解时发现有骨转移[1]。在原发性骨肿瘤中,良性占50%,恶性占40%,肿瘤样病变占10%。医学影像学在骨肿瘤的诊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X线片、计算机断层成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