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 要目的:研究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伴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因素。 方法:选取北 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 2020 年 2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90 例 AIS 伴心房颤动患者,均行机械取栓治疗, 入院时、治疗后 24 h、7 d、90 d 评估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在治疗 90 d 后评估患 者的预后效果,参考改良 Rankin 修订量表(mRS)评价,并对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总结分析。 结果:入院时所有患 者 NIHSS 评分为(11.25 ± 2.34)分,治疗后 24 h 的 NIHSS 评分为(8.21 ± 1.52)分,治疗后 7 d 的 NIHSS 评分为 (5.12 ± 0.93)分,治疗后 90 d 的 NIHSS 评分为(3.06 ± 0.54)分,NIHSS 评分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患者比较,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血糖、收缩压、舒张压、侧支循环建立情况、 开始治疗时间、血管再通时间及入院 NIHSS 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显示,导致 AIS 伴心房颤动患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 60 岁、高血压、未建立侧支循环、 血管再通时间≥ 4 h、入院 NIHSS 评分≥ 14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机械取栓术治疗 AIS 伴 心房颤动患者可减缓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 60 岁、高血压、未建立侧支循环、 血管再通时间≥ 4 h、入院 NIHSS 评分≥ 14 分,故临床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感染者调节细胞凋亡线粒体蛋白(Smac)和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水平,并分析其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收治的112例颅脑损伤术后感染者(术后感染组)、50例颅脑损伤术后未感染者(未感染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Smac和S100B蛋白水平。绘制受试工作者曲线(ROC)分析血清Smac和S100B对颅脑损伤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Smac和S100B蛋白对颅脑术后感染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术后感染组、未感染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Smac和S100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1.346、 P = 0.001,F = 9.524、P = 0.008),其中术后感染组患者低于未感染组(Smac:t = 5.836、P < 0.001,S100B:t = 7.782、P < 0.001),未感染组患者低于对照组(Smac:t = 2.946、P = 0.004,S100B:t = 3.889、P < 0.001)。血清Smac和S100B单项检测对颅脑损伤术后感染有一定诊断价值(Smac:AUC = 0.689,95%CI:0.624~0.757,P = 0.023;S100B:AUC = 0.718,95%CI:0.653~0.749,P = 0.011),两者联合检测则可提高其诊断效能(AUC = 0.857,95%CI:0.811~0.926,P = 0.005)。与治疗前比较,术后感染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mac和S100B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802、6.499,P均< 0.001)。随访6个月,死亡患者、预后不良患者和预后良好患者血清Smac和S100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5.065、P < 0.001,F = 7.194、P = 0.016),其中死亡患者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者(t = 2.06、P = 0.046,t = 2.297、P = 0.028),预后不良患者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者(t = 4.225、7.110,P <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前血清Smac和S100B蛋白是颅脑术后感染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P = 0.008、0.003)。 结论血清Smac和S100B蛋白水平在颅脑损伤术后感染者中低表达,对颅脑损伤术后病原菌感染有一定诊断价值,两者联合可显著提高其诊断效能,并影响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颞部与额部入路微创穿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颞部组60例和额部组45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微创穿刺引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肿残余量、血肿完全吸收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并发症等。结果 额部组患者的血肿残余量(术后3 d)明显少于颞部组,且血肿完全吸收时间短于颞部组(P0.01);两组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颞部与额部穿刺手术均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异,但额部穿刺在早期血肿清除和恢复时间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变化,并根据预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估量表(NIHSS)进行相关性分析。 方法选取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神经外科自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140例,根据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NIHSS 0~1分)、轻度组(40例,NIHSS 2~15分)、中度组(40例,NIHSS 16~20分)及重度组(40例,NIHSS 21~42分),对症治疗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GFAP和NSE不同时间点的动态检测。比较不同损伤水平患者两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分析两个指标与NIHSS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轻、中、重度组患者血清GFAP和NS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组间不同时间段GFAP及NSE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组GFAP、NSE浓度显著增高。患者血清GFAP和NSE水平与NHI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484,0.447,P<0.05)。 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FAP和NSE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动态监测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演变和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