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医温经推拿手法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与机制.[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5例,试验组温经推拿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治疗,观察各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腹痛、腰骶痛、四肢冷、工作情况这4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临床控制、显效优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中医温经推拿手法治疗痛经疗效显着,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郭姜  王得志  丁全茂 《医学综述》2012,(22):3794-3796
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上发病多由于椎动脉走形,颈椎生物力学失调。根据生物力学观点,由于关节囊韧带松弛,椎间盘退变,导致颈椎生物力学失稳,小关节紊乱卡压到椎动脉,使椎动脉的走形发生变异狭窄。从解剖的角度可以了解椎动脉走行时周围组织以及周围组织损伤对椎动脉的影响。刺激椎动脉周围神经网络,反射性引起椎动脉痉挛,从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推拿能够改变椎动脉的狭窄情况,改变血流速度。在操作时,手法要稳、力量要均、切忌粗暴过猛,以免损伤颈部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创推拿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脑血流图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采用自创手法治疗,对照组62例按照常规方法操作,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脑血流图改变。结果治疗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脑血流速度除对照组右颈内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两组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创推拿手法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但不能改变其病理性结构基础,椎动脉型患者治疗后脑血流图检查未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中医推拿温经手法治疗痛经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医温经推拿手法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与机制。[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5例,试验组温经推拿手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治疗,观察各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腹痛、腰骶痛、四肢冷、工作情况这4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控制、显效优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温经推拿手法治疗痛经疗效显著,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医内科心身疾病学研究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因素为主要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又称心理生理性疾病.心身医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概念是研究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专门临床学科,广义概念则是对所有疾病进行心理和躯体两方面研究的科学.中医学历来强调"形神合一"、"天人合一"、"心身合一",因此对中医心身医学我们暂取狭义的概念,就是用中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医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专门临床学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定位旋转提抖法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以定位旋转提抖法为主的推拿手法治疗,分析治疗第5次、第10次以及末次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改善率.结果 治疗前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上肢感觉、下肢感觉、膀胱功能评分分别为(2.28 ±0.84)、(2.42±0.96)、(0.67±0.51)、(1.16±0.57)、(2.11±0.78)分,治疗第5次上述评分分别为(2.78±0.60、(2.97±0.67)、(1.16±0.51)、(1.45±0.53)、(2.52±0.53)分,治疗第10次上述评分分别为(3.44±0.74)、(3.60±0.64)、(1.68±0.47)、(1.86±0.35)、(2.94±0.25)分,治疗末次上述评分分别为(3.77±0.75)、(3.81±0.64)、(1.94±0.24)、(1.97±0.18)、(3.03±0.18)分.经过治疗后,治疗第5次与基线、第10次与第5次、末次与第10次5项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5次优6例,良20例,可19例,差19例,第10次优44例,良9例,可4例,差7例,末次优56例,良5例,可1例,差2例.第5次、10次、末次治疗后,疗效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位旋转提抖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主要是由于骨质退行性变化,引起颈椎肥大性增大,刺激椎动脉周围的颈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的反射性收缩,使管腔变小,供血减少,特别  相似文献   
8.
郭姜  王得志  丁全茂 《中医杂志》2012,53(17):1485-1487
目的 观察二步六法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二步六法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学》教材中的推拿手法.每周2次,每次20min,15次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临床检查、日常功能活动的各项指标评分.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临床检查、日常功能活动中的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步六法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优于《推拿学》教材中的手法.  相似文献   
9.
后枕部疏通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且由于长期使用计算机、缺乏锻炼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加之较大的工作压力和较快的生活节奏,使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2003年11  相似文献   
10.
郭姜  王得志  丁全茂 《中医正骨》2012,24(7):17-19,22
目的:观察颈椎三扳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颈椎三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治疗.均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5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采用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评分标准对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同时采用自拟的疗效评定标准在治疗5周后评定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症状评分.治疗前2组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头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8,P=0.519;t=-1.000,P=0.321;t=-1.645,P=0.105);治疗5周后实验组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头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t=-6.193,P=0.000;t=-6.874,P=0.000;t-8.678,P=0.000).②临床疗效.治疗5周后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Z=-2.286,P =0.022).结论:颈椎三扳法能有效改善颈性眩晕患者的眩晕、头痛及颈肩痛症状,临床疗效显著,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