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前避孕措施使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本文对上海市7872对新婚夫妇婚前,包括结婚登记前和结婚登记至办婚礼期间(简称举办婚礼前,下同)避孕措施的使用状况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结婚登记前和婚礼前,分别有12.3%和15.4%的夫妇有过性行为,其中分别有35.2%和23.7%的夫妇使用过避孕措施。最常使用的避孕措施为安全期、避孕套和体外排精。避孕失败率分别为33.7%和18.0%。避孕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安全期计算失误和体外排精失控。结婚登记前不使用避孕措施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避孕知识和无法获得药具。影响夫妇在结婚登记前和婚礼前使用避孕措施的因素有:妻子的避孕知识分数、与他人谈论避孕的能力、夫妇的晚育意愿,发生性行为距结婚登记或距办婚礼的时间间隔。本文对婚前使用的避孕药具的来源及对避孕知识的了解途径也作了分析。调查表明,加强对未婚青年(包括已领取结婚证但尚未办婚礼的夫妇)避孕知识的宣教和避孕药具的发放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新婚夫妇对避孕方法可接受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上海市卢湾、虹口两区的7826对新婚夫妇的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IUD)、避孕套及避孕针4种避孕方法的可接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3.7%的对象诉说不愿使用口服药及5.7%的对象不愿使用避孕针,主要原因怕影响健康及使人发胖。8.7%的对象不愿使用IUD,主要因为怕月经过多或不干净及容易失败。6.2%的对象不愿使用避孕套,主要原因怕影响性生活及使用不便。获得这些情况的首要途径皆为听他人议论。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妇女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避孕知识分数、以往避孕史及其某些个性特征等影响其可接受性。提示,加强对新婚夫妇避孕知识的宣教,提高他们对避孕方法副作用的正确认识以及减少避孕药具的副作用,对提高避孕方法的可接受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交通部上海港务、海运、三航、航道及长航上海分局等均系上海水上运输系统。为今后深入开展肿瘤的防治研究工作,对五个局在五年(1973~1977)中职工因恶性肿瘤死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上海市1973~1977年男性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为标准,计算各局全部及各类恶性肿瘤的标化死亡  相似文献   
4.
国内迄今为止未见对男女性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特别是结合夫妇社会心理行为与躯体疾病因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对影响因素性别差异做比较。据德国纳贝尔的报告已婚妇女问题的发生率超过男性,男女的发病比例约为2:3。且估计90%的性功能障碍均属功能性,即主要归于心因性,特别对女性,仅10%是由生殖系器质性疾患所致。国外流行病学分析显示,男性性交障碍更多与躯体疾患有关,而女性则相对更多与焦虑、沮丧有关。基于我所一项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的队列随访,为对我国年轻夫妇婚后该方面的深入分析提供了良好前提。由先前对该队列夫妇性欲障碍的分析,估计上海市至少有1/3的妻子及1/4的丈夫于婚后6年已有该方面的障碍。本文主要对夫妇性功能(性交)障碍的发病状况结合躯体疾病进行生物及社会心理学的综合分析,并比较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市 80年代末初婚 76 93对夫妇婚后 6年内妻子避孕知识状况。方法 :由描述及拟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妻子婚后 6年时避孕知识得分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该时 96 .3 %的夫妇已有一孩 ;妻子平均避孕知识得分 ( 1 6 .4分 )虽明显高于新婚 3个月时 ( 5.9分 ) ,但与婚后 1 5个月时比较 ( 1 1 .9分 ) ,无显著差异 ;0 .9%仍对避孕措施一无所知 ;2 0 .5%仍不会正确使用避孕套 ;虽 95%知道口服药 ,仅 3 1 .8%能正确述出使用方法 ,对安全期基本了解的正确性相对较高 ,在 91 .7%的知道该措施的妻子中 ,77.1 %能基本掌握推算排卵期方法。多元回归模型显示 ,该时妻子避孕知识得分主要与其对避孕措施的负性态度、了解生殖健康有关知识的广度或受丈夫的避孕知识的影响有明显关系。不了解避孕套能预防艾滋病、性病或不愿使用某避孕措施的妻子其避孕知识得分明显偏低 ;产后首选非宫内节育器或有多种性生活体位者该时的避孕知识得分也相对较高。结论 :随婚后时间的推移 ,上海市妻子避孕知识增长趋向缓慢。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及社会媒体有必要结合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 ,继续加强对已生育孩子的夫妇双方避孕知识 ,特别是口服药对妇女健康效应的教育 ,以提高可接受性 ,进一步保障妇女健康、降低人工流产率。  相似文献   
6.
对7101对上海市80年末初婚并已生育的队列夫妇进行8年的前瞻性调查。选择14项夫妇社会心理性学变量,拟合多项分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夫妇产后首选避孕措施因素的重要性。结果显示妻子单位的性质及医务人员掌握放置宫内节育器指征为两项重要外界因素,白领阶层、避孕知识得分较高的妻子、愿意接受新式男用避孕法的丈夫;具有明确避孕动机者或了解避孕套能预防性病或艾滋病的夫妇均明显倾向非首选放置宫内节育器(包括人工流产后)。分析提示单位管理者及医务人员除应继续掌握指征对妇女于产后放置宫内节育器外,有必要结合夫妇特性指导使用各类她们所乐意使用的避孕措施,及进一步开展有关避孕措施健康效益的教育,以增加夫妇对各类常用避孕措施的可接受性和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80年代末,上海市区7826对初婚夫妇的前瞻性随访显示,领证夫妇开始每周有性生活后1年时,92%的未避孕者及90%的曾避孕者已首次受孕。76%的未避孕及86%的曾避孕夫妇于3个月内即受孕。以领证为起点估计上海市区夫妇婚后1年的受孕力为83%,而如以夫妇开始每周性生活为起点,则92%的初婚夫妇于婚后1年时已受孕。比例风险模型显示,除夫妇婚龄及妻子毒物接触史等外,夫妇生育意愿、同胞数、排行、工作单位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90年代初上海市不同类型新生儿的发生率,新生儿期主要疾病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对80年代末该市两社区初婚夫妇婚后6年内生育及小儿健康状况的随访.结果上海市早产及过期产率各为6.82%及1.10%.足月小样儿、低体重及巨大儿率各为2.00%、3.45%及5.65%.出生缺陷、新生儿窒息及黄疸为三类新生儿的主要疾病(患病率各为15.4‰、10.31‰及10.03‰).多因素分析显示除外孕早期母亲病毒感染外、非首胎即活产的小儿患出生缺陷的机会亦明显增多(OR=2.52,95%可信限(CI)为1.44~4.40).非母乳喂养及其母于孕期有先兆流产迹象者患新生儿疾病的机会也增加(OR分别为4.91及3.16,95%CI为1.80~13.42及1.64~6.10.上海市90年代初期低体重儿及足月小样儿的发生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对新生儿疾病及出生缺陷的预防除继续做好对孕早期病毒感染的控制及提倡母乳喂养外,提高夫妇体质防止先兆流产、胚胎丧失及做好孕产期保健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10.
对3413对上海市区初婚避孕夫妇随访十五个月,显示12%使用者曾转换一次避孕方法。近一半口服药首选者转换过避孕方法,而安全期与避孕套合用者的转换比例最低。自感原方法效果不佳、有副反应及影响性快感是新婚夫妇放弃原方法的主要原因。避孕套、安全期和该两项措施合用以及安全期与其它方法合用是几类主要的再选方法。再选口服药夫妇的比例(10%)高于首选该方法的夫妇(4%)。提示“有效”及“不影响性快感”是转换者对避孕方法的新要求。4.8%夫妇是因再得原药具(主要是避孕套及杀精剂)有困难而进行转换。口服避孕药及避孕套的首选者有最高的比例转为单用安全期。6.5%有推迟妊娠意愿的夫妇直接过渡到不再避孕,尤其是首选口服避孕药者。28%首选者因避孕失败而停止避孕。提示计划生育工作者要对新婚夫妇做细致的动态访视,落实对药具的再发放及有关知识的指导,提高夫妇对既用方法的心理承受力,从而能持续正常使用某些有效方法,如口服避孕药及避孕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