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2018年11月于本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2组患者ICU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ICU停留时间(28.39±5.13)h、平均住院时间(19.11±1.62)d,均短于对照组的(37.15±7.24)h、(23.34±2.36)d,住院费用(58 827.34±4 621.27)元,低于对照组的(71 490.27±5 264.37)元,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94% vs 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围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应用不同浓度七氟烷的麻醉效果。 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 ~2020 年 7 月于河南科技大 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 78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七氟烷浓度的不同分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各 39 例。 两组均予 以舒芬太尼 + 丙泊酚麻醉,低浓度组接受低浓度七氟烷麻醉,高浓度组接受高浓度七氟烷麻醉。 对比两组麻醉前、麻醉后 6%h 、麻醉 后 12%h 、麻醉后 24%h%Ramsay 镇静评分, T 0 、 T 1 、 T 2 、 T 3 、 T 4 血流动力学水平(心率、平均动脉压)。 结果:两组麻醉前、麻醉后 6%h 、麻醉后 12%h 、麻醉后 24%h%Ramsay 镇静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 T 0 、 T 2 ~T 4 时刻平均动脉压、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 P >0.05 );高浓度组 T 1 时刻平均动脉压较低浓度组低,心率较低浓度组高( P <0.05 )。 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应用低浓度七 氟烷麻醉,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不影响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期间脂氧素A4(LXA4)的变化及其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 10和中性粒细胞(PMN)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38~72岁,ASA Ⅱ~Ⅲ级,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体外循环 (CPB) 30min (T2)、CPB 停机时(T3)、停机后3h (T4)、6h(T5)、 24h(T6)时测定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血清中TNF-α、IL-6、IL-10和LXA4的浓度。结果 与T1时比较,LXA4、IL-10、TNF-α、IL-6、PMN水平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5);LXA4于T3时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于 T6时再次升高(P<0.05);IL-10在T3时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 (P<0.05);TNF-α浓度和PMN计数于T4时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于T6时再次升高(P<0.05);IL-6于T5时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血清LXA4水平与IL-10、TNF-α和PMN计数之间呈相关性(P<0.05)。结论 CPB 可触发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全身炎性反应, 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L-6)水平升高,同时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促炎症消退介质LXA4更早被激活,以促进全身炎性反应的消退。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德尔卑沙门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耐药机制。方法选取8株多重耐药的德尔卑沙门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对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质粒指纹图谱分析耐药质粒分布。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EM、CTX-M型β内酰胺酶基因、I型整合子相关的整合酶intI基因和qacEΔ12sul1耐消毒剂和磺胺基因,染色体和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gyrA,parC,qnrA/qnrB/qnrC/qnrS,aac(6')-Ⅰb-cr,oqxAB等12种耐药基因。结果8株多重耐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西丁、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复方磺胺甲唑、四环素及氯霉素等9种抗菌药物全部耐药,2株对头孢曲松耐药。所有菌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敏感。质粒电泳显示,8株菌均携带1~4种大小不等质粒,其中约182kb大小质粒可发现于3株菌中。所有8株菌都携带TEM编码基因,intI和qacEΔ12sul1、aac(6')-Ⅰb-cr基因。有2株菌携CTX-M-14型耐药基因。在喹诺酮耐药相关基因中,5株菌的GyrA发生了D87S的氨基酸突变,5株菌的ParC发生了T57S的氨基酸突变。5株菌携带oqxAB基因,4株菌携带qnrS基因。所有菌株都未携带qnrA/qnrB/qnrC耐药基因。结论多重耐药沙门菌同时存在多种耐药基因,耐药质粒与I型整合子系统共存是导致菌株同时对多种结构各异的抗菌药物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5年来我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性变迁趋势,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检测我院2003~2007年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并分析耐药性变迁情况。结果2003~2007年铜绿假单胞菌对15肿抗生素的耐药率如下:总平均耐药率分别为:SAM(氨卡西林/舒包坦)97.0%、PIC(哌拉西林)54.2%、PTA(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8%、TIC(替卡西林)56.2%、TCC(替卡西林/克拉维酸)49.8%、CAZ(头孢他啶)28.6%、FEP(头孢吡肟)28.7%、IPM(亚胺培南)21.8%、MEM(美洛培南)22.0%、SXT(复方新诺明)98.6%、T0B(妥布霉素)3O.6%、AMK(阿米卡星)25.2%、GEN(庆大霉素)38.2%、CIP(环丙沙星)39.8%、C0L(多粘菌素E)0%;IPM、MEM、PTA耐药率呈上升趋势,TOB、GEN、AMK耐药率呈下降趋势,AMO、SAM、SXT、C0L相对稳定,PIC、TIC、TCC、CAZ、FEP、CIP耐药率有升降波动。结论注重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的抗生素压力和减少该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是有效防止该菌的耐药率增高和多重耐药菌产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腹膜炎患者腹膜透析液的主要致病菌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预防腹膜炎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腹膜透析液标本在血培养仪中培养阳性后分离培养出纯菌落,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种属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39例标本中,培养阳性有24例,细菌检出率为61.5%,其中检出革兰阳性菌12株,革兰阴性菌9株,真菌3株。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敏感,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美诺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敏感,对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 CAPD腹膜炎患者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肠球菌为主要致病菌,致病菌对某些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心血管外科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质量,防范护理纠纷发生.方法 随机抽取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的手术护理记录单共350份,按照质量管理标准进行检查,分析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结果 共查出不合格记录单29份,存在问题41处.结论 增强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实施三级质量控制,可提高手术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的标准化操作流程(SOP)的手术室护理在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行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的66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手术室护理方法将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的34例患者设为常规组,接受基于循证的SOP手术室护理的32例患者设为SOP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汉密尔顿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90项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SOP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D、HAMA、SCL-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D、HAMA、SCL-90相较于干预前均下降(P<0.05),且SOP组患者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SOP组患者的不良事件率为6.25%(2/32),低于常规组患者26.47%(9/34)(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在妊娠早期感染弓形虫孕妇血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6~14周妊娠且弓形虫Ig M抗体阳性确认为早期急性感染弓形虫孕妇血清样本30例为感染组;同时收集6~14周健康妊娠妇女血清样本40例为正常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定量检测试剂盒检测两组血清样本中细胞因子IL-17、IL-23、IL-2、IL-4、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妊娠早期感染弓形虫孕妇血清中IL-17、IL-23、IFN-γ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4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2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可能参与了妊娠早期弓形虫感染的病理过程,并在此感染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杨晓燕  廖利银  赵莹  郭仲辉 《热带医学杂志》2023,(10):1428-1431+143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21(IL-21)在华支睾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初步研究IL-21诊断纤维化的意义。方法 收集2022年2月-2023年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符合肝纤维化诊断标准的中、重度肝纤维化未经治疗患者70例,并排除肝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患者为肝纤维化组;选取同期通过粪便常规检测肝吸虫卵阳性的但无肝纤维化患者70例为肝吸虫感染组;肝吸虫感染致中、重度肝纤维化(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肝纤维化)患者40例为肝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70人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IL-21和肝纤维化相关指标[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圆肽(PⅢNP)]水平,并分析其诊断效能,及IL-21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IL-21、HA、LN、CⅣ、PⅢNP在肝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组及肝纤维化组患者外周血中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01),但肝吸虫感染致肝纤维化组与肝纤维化组IL-2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7)。在单项检测诊断肝纤维化时,HA与CⅣ对诊断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诊断性能,而联合与单独实验指标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