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6篇
肿瘤学   1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我院37例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临床治疗。结果:单纯手术组12例平均无瘤生存期3.4个月,综合治疗组23例平均无瘤生存期42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手术组3年复发率100%,综合治疗组39.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治疗上应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可明显提高无瘤生存期及降低3年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青年人直肠癌肝转移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年人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因素,以期降低肝转移率,延长生存时间.方法 选择青年人直肠癌患者350例,对其病理组织类型、血管侵袭、TNM分期等临床因素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对有意义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建立肝转移危险因素的回归方程.结果 120例出现肝转移,转移率为34.3%.单因素分析显示: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因素主要有病理组织类型、病理大体类型、肠壁内浸润范围、血管侵袭、TNM分期、手术性质、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组织学分级.而性别、肿瘤部位、PCNA增殖指数、手术方式则与肝转移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血管侵袭(P=0.001)、TNM分期(P=0.001)、病理组织类型(P=0.005)、术前血清CEA水平(P=0.008)、手术性质(P=0.032)是影响肝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 青年人直肠癌患者病理组织类型为高度恶性潜能、术前血清CEA水平高表达、进展期、有血管侵袭者和手术性质为非R0者,易发生肝转移,术后应予严密随访、个体化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3.
本院肿瘤科从1972年至1986年12月共收住胃癌1108例,其中60岁以上的326例,占同期胃癌总数的29.42%。老年人全身情况较差,各个器官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有些患者不仅合并有心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不全,而且手术前进食困难、呕吐、消瘦、贫血、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和手术后并发症。因此老年人胃癌外科治疗有一定特殊性。根据本组资料,我们拟对老年人胃癌的手术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顺铂联合治疗晚期乳腺癌110例疗效观察郑知文,张祥福,卢辉山,黄昌明,官国先,王川关键词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顺铂,乳腺肿瘤,化学疗法我科使用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顺铂联合化疗方案(CEP方案)治疗110例晚期乳腺癌,疗效满意。现将近...  相似文献   
5.
一、临床资料我院自1972年6月~1991年7月间共施行胃癌姑息手术370例(姑息切除191例,剖腹探查145例,改道手术44例)。男:女=3.7:1,年龄最大72岁,最小28岁,平均年龄为48.6岁。全组随访率为98.4%(364/370),姑息切除随访率为98.9%(179/181)。370例中,17例术后1个月死亡,以手术死亡计,手术死亡率为4.59%,其中姑息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早期胃癌生存期的因素并探讨年龄、性别及临床病理特点对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收集1979年7月至2004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肿瘤内科治疗的161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BinaryLogistic回归、寿命表法和Cox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影响生存期的因素有: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瘤栓、静脉瘤栓、病灶数目、肿瘤大小、淋巴结清扫范围;多因素分析独立影响因素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14.9%(24/161),单因素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有:浸润深度、淋巴管瘤栓、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多因素分析独立影响因素有:浸润深度和病理类型。[结论]对侵及黏膜下层、未分化型、术前或术中检测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早期胃癌应尽可能扩大手术范围(D2淋巴结清扫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癌药物奥沙利铂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临床鲜为报道的变态反应。[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采用奥沙利铂为主方案治疗的176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常见神经毒性、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外,其中15例(8.5%)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变态反应,1例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在含奥沙利铂方案化疗用药期间应密切注意发生变态反应的可能,一旦出现立即给予处理。皮肤试验、预处理、延长给药时间或脱敏疗法在预防奥沙利铂变态反应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8.
我科1981年3月-1993年12月间共行残胃复发癌手术17例,占周期胃癌手术的1.33%,其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1例,左上腹内脏联合切除术1例,姑息性吻合口肿瘤切除术2例,剖腹探查3例,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率,本认为残胃复发癌一经确诊,只要患能耐受手术,无全身及其它脏器转移及扩散,均应争取再手术,术后辅以化疗,免疫治疗或中医中药治疗,并提出各种手术方式利弊及如何预防胃癌术后断端癌残留。  相似文献   
9.
z目的本研究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注射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0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9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特征具有可比性(P>0.05)。试验组69例均给予 rmhTNF 4×10~6U/m~2,肌注,d1~d7,d11~d17,联合化疗。对照组36例给予单纯化疗,化疗方案同试验组。疗效评价按 WHO 统一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好转(MR)、稳定(SD)、进展(PD)。以 CR+PR 为有效率。毒性反应根据 WHO 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分级标准。结果试验组 CR1例,PR12例,有效率为13/69(18.84%),而对照组 PR1例,有效率仅为1/36(2.78%),试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2)。不同病种的疗效分析显示,试验组肺癌的有效率8/17(47.06%),明显高于对照组1/6(16.67%),试验组胃癌、大肠癌的有效率亦高于相应的对照组,但其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一般状况评分(KPS)为89.00±9.92分,对照组为84.17±8.84分,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8)。rmhTNF 肌注给药的不良反应主要为注射局部疼痛、畏冷寒战、注射局部红肿硬结、发热、骨肌肉疼痛、感冒样症状等,但程度较轻,患者均可耐受。结论 rmhTNF 肌注给药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结肠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消化道肿瘤第二位。近十几年来,总的预后和治疗效果无明显提高。为总结经验、提高疗效,现将我科1973~1988年12月收治的433例结肠直肠癌分析如下。资料分析一、性别与年龄本组男246例,女187例,男女比1.3:1;年龄16~80岁。以10年为一个年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