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07篇
内科学   9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337篇
预防医学   7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31篇
中国医学   414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病有关其左、右心功能的研究已有大量文献登载,而对不同期高血压的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改变与二尖瓣结构异常的研究尚鲜为报道。我们使用双功能超声心动图采集高血压病患者480例,观察、检测LVMI和二尖瓣及其支持结构异常等特征,旨在探讨高血压病所致心肌、心内膜异常之特征及其相关性以及并发冠心病进展的直观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神经毒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高胆红素血症的神经毒性对新生儿行为神经的影响,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20项对4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了行为测定。结果显示: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生物性及非生物性视听定向、主动肌力、被动肌力、觉醒度等方面均有显著影响,随着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主动肌力、被动肌力、觉醒度方面的影响消失。结论:高胆红素血症的神经毒性对未发生核黄疸的患儿行为神经呈可逆性损伤。  相似文献   
3.
密骨颗粒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野  郑洪新 《中医药学刊》2003,21(7):1071-1073,1083
目的:研究和探讨密骨颗粒剂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密骨颗粒剂治疗40例该病患者.骨疏康颗粒剂治疗30例该病患者,连续给药3个月。用SP—X200型单光子骨矿测定仪测定治疗前后骨密度及骨矿含量,观察治疗前后有关生化指标。结果:密骨颗粒剂临床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80%和92.5%。其疗效与对照组(骨疏康颗粒剂)相近似。经SP—X200型骨矿仪证实,密骨颗粒剂能明显提高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促进骨的矿化。减少骨的丢失,提高降钙素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并能调节体内激素分泌失衡状态。降低尿毗啶酚及脱氧毗啶酚水平,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改善骨组织的微结构。结论:密骨颗粒剂有显著的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上述环节是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机制。密骨颗粒剂可以显著增加骨密度和骨量,促进骨基质的矿化。并可以显著提高体内性激素水平,调节体内激素分泌失衡的状态。具有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纠正骨重建中的负钙平衡.减少骨矿物质的丢失。具有补充钙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胃脘痛肝郁脾虚证相关穴皮肤微循环流量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采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流量计对73例胃脘痛肝郁脾虚证患者通过相关穴位测定其皮肤微循环流量改变,近取脾、胃经募穴、背俞穴;远取脾、胃经输穴、合穴。结果表明,胃脘痛肝郁脾虚证Ⅰ、Ⅱ型相关各穴皮肤微循环流量值均非常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该病证病理机制之一在于微循环流量改变方面。其中,足三里穴具有相对特异性:1.该病证足三里穴流量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脾虚为主的Ⅱ型比肝郁为主的Ⅰ型该穴流量值明显减低;3.Ⅱ型组内各穴流量值以该穴为最低。可见该穴在微循环流量改变方面最为敏感,并为针灸治疗该病证优选穴位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为伤科常见病,轻者经药物内服、外敷、封闭、理疗或按摩治疗可痊愈,重者出现局部纤维组织粘连瘢痕或内髁增生等,用上述诸法疗效多不佳。笔者近年来用12号注射针头改制成既能用于注射,又具有切割功能的注射针刀治疗本病36例,收到显著疗效,现...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86年以来,用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12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关元""三阴交"对围绝经期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的调整作用及二穴间相互影响.方法:复制大鼠去卵巢模型,测定电针各单穴及配伍后对模型大鼠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下丘脑β-EP、子宫脏器指数、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结果:电针能降低围绝经期模型大鼠血清LH、FSH含量,升高血清E2和下丘脑β-EP的含量,增加子宫脏器指数和子宫内膜厚度.在对下丘脑β-EP的影响上,二穴配伍作用强于任一单穴.结论:在对下丘脑β-EP的影响方面,"关元"与"三阴交"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瘀毒络损探讨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在古医籍中无确切病名,多数学者将其归属中医的"瓜藤缠".临床表现常有多种损害同时存在,以紫癜、结节、坏死、溃疡为多见,自觉疼痛,部分患者可伴发内脏如肾脏、胃肠道及神经系统损害,危及生命.诸医家对本病的病理机制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大致集中于热、瘀、湿(痰)、风、气虚等方面.认为络气不足是络病产生的始动因素,瘀毒络损是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主要病理机制,同时从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水平进行多层次的探讨瘀毒络损在皮肤破碎性血管炎的病理机制.通过学习古代文献及络病理论,结合现代医家对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免疫机制方面病机的研究,归纳和概括了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主要病理机制是瘀毒络损.得出了络病理论中的瘀毒概念与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的免疫复合物、细胞毒因子和细胞毒素有相关性的结论.为临床上采用活络、化毒、扶正法治疗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提供了理论依据.旨在完善和丰富中医病机理论,为皮肤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骨痿与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当中医范畴中属于“骨痿”、“骨痹”,而且认为肾虚、脾虚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脾肾之虚均可导致气血的运行不利,出现血瘀的病理特点。因此,治疗上采用补肾健脾、活血通络的方法,体现了中医治病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提供可靠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灸镇痛作用的中枢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在实验前进行压痛阈值筛选,将压痛阈在(250±25)g之间的48只保留.从中随机选取12只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风、寒、湿环境因素结合弗氏完全佐剂的方法复制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然后再随机分成模型组、艾灸组、艾油组,每组12只.后两组选用“肾俞”和“足三里”穴,以艾灸和涂抹艾油为治疗手段,疗程15 d;模型组、正常组不予治疗干预.观察大鼠患足压痛阈值的改变和下丘脑前阿黑皮素(POMC) mRNA和前强啡肽原(PDYN) mRNA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压痛阈值、下丘脑POMC mRNA和PDYN mRNA的表达量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压痛阈值、下丘脑POMC mRNA和PDYN mRNA表达量进一步升高(均P<0.01),而艾油组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艾油组比较,艾灸组大鼠压痛阈值、下丘脑POMCmRNA和PDYN mRNA表达量均升高(均P<0.01).结论:艾灸具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艾灸的温热作用提高大鼠下丘脑POMC mRNA和PDYN mRNA的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