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郑核  钟德玝  苗雄鹰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4):367-370
目的 检测胆囊癌组织中CD44v5、CD44v6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胆囊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胆囊癌、10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组织和10例正常胆囊组织中CD44v5、CD44v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CD44v5、CD44v6阳性表达率在胆囊癌组织明显高于良性组织.在胆囊癌中,CD44v5基因表达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无关,CD4 4v6基因表达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有淋巴结转移的胆囊癌组织中,CD44v5、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CD44v5、CD44v6可能在胆囊癌的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CD44v5、CD4 4v6可能是了解胆囊癌病变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RNA干扰技术(RNAi),研究表达Polo-like kinase 1 (Plk1)的短发夹RNA (shRNA)载体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生物学行为及对化疗药物长春新碱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根据靶基因的不同区域构建针对Plk1mRNA的两组干扰质粒shRNA-Plk1:Plk1siRNA-251,Plk1siRNA-1396以及阴性对照质粒Plk1siRNA-hk,利用电穿孔法转染入肝癌细胞株BEL-7402,用长春新碱处理细胞后,用MTT法检测四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计算IC50值,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 结果 半定量RT-PCR检测Plk1siRNA-251,Plk1siRNA-1396组Plk1mRNA、Cdc25CmRNA表达较Plk1siRNA-hk转染组与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p53mRNA表达增加.长春新碱处理后,Plk1siRNA-251组和Plk1siRNA-1396组与BEL7402组之间的生长抑制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5 μg/ml浓度长春新碱作用24h后,Plk1siRNA-251组和Plk1siRNA-1396组凋亡指数分别为19.09% ±3.97%、19.80% ±5.47%明显高于Plk1siRNA-hk组和BEL7402组(P<0.01).结论 成功筛选出两条能特异而高效抑制Plk1基因表达的shRNA,可以显著抑制Plk1 mRNA、Cdc25CmRNA及Plkl蛋白的表达,并使p53mRNA表达增高,并明显抑制细胞增殖,能增加长春新碱的化疗敏感性,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临床表现、治疗经验及Nevin分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1~2000年手术和病理确诊胆囊癌64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癌临床表现以右上腹包块、胆道结石、黄疸为主;预后主要取决于Nevin分期,I、Ⅱ期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Ⅲ~V期患者。结论胆囊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Plk1基因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中的表达, 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我院2003-01/2008-05原发性肝癌患者213例的Plk1基因蛋白表达, 同时应用Kaplan-Meier法及多变量Cox比例险模型, 分析Plk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Plk1基因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3.6%. Plk1阳性组的1、3、5年的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 P = 0.004). 原发性肝癌的预后与Plk1阳性表达, Edmondson分级, 肉眼癌栓,显微癌栓及肿瘤数目相关; 与HBsAg、肝硬化、AFP、假包膜、肿瘤大小无关;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dmondson分级、Plk1基因蛋白表达、肉眼癌栓及肿瘤数目4项指标反映肝癌预后情况, 危险度分别为1.717、1.938、1.537及2.355.结论: Plk1基因的检测有助于有高危肝癌患者的选择,为Plk1基因靶向治疗肝癌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雷氏大疣蛛毒素、抗癌中药和有氧运动,对小鼠皮下移植H22肝肿瘤的干预效果及p53/p21信号通路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差异表达与分子机制探讨。方法:40只KM小鼠,以皮下移植法构建H22小鼠肝肿瘤模型。建模成功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雷氏大疣蛛毒素组,中药组,有氧运动组。各干预组于动物建模成功后第三天进行雷氏大疣蛛毒素、中药和运动干预。HE染色法对各组小鼠肝肿瘤组织进行显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突变型P53、P21、Bax及Survivin蛋白水平的差异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肿瘤野生型p53、p21、Bax、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HE染色显示结果:雷氏大疣蛛毒素组,可见较大坏死区;中药组,细胞核较小,可见坏死区;运动组细胞排列疏松欠规则,出现坏死区和免疫细胞;模型对照组,无明显组织坏死,可见丰富的血管。②免疫组化检测显示:p21、Bax免疫组化中雷氏大疣蛛毒素组阳性表达最高,而突变型p53、Survivin蛋白表达最低,中药组、有氧运动组表达均低于模型对照组。③Real-time PCR检测显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氧运动组、中药组、雷氏大疣蛛毒素组野生型p53、p21和Bax mRNA表达量提高,而有氧运动组、中药组、雷氏大疣蛛毒素组Survivin mRNA表达均低于模型对照组。结论:雷氏大疣蛛毒素与抗癌中药、有氧运动三种干预手段,能有效提高野生型P53、P21、Bax相关蛋白和mRNA的含量,降低突变型P53、Survivin蛋白和mRNA含量,发挥抑制H22肝肿瘤增殖的作用。其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lk1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半定量RT-PCR、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21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中Plk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同时取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各7例做对照。结果:肝癌组织中Plk1mRNA表达比值(Plk1/β-actin)为0.572±0.144,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织中的0.250±0.057和正常肝组织的0.218±0.073(P<0.01)。Plk1 mRNA表达水平在肿瘤直径大于5 cm组中为0.641±0.110,而在肿瘤直径小于5 cm组中为0.458±0.120,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在有门静脉癌栓患者中的表达为0.652±0.107,明显高于无门静脉癌栓者中的表达0.522±0.144(P<0.05)。而与有无包膜,肿瘤病理分级和AFP阳性与否无明显相关。肝癌组织Plk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肝硬化及正常肝组织中的Plk1蛋白表达量。结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Plk1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lk1的表达高低与原发性肝癌的肿瘤直径大小及脉管侵犯有明显相关,提示其在肝癌生长及侵袭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肝癌的生长侵袭机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末梢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评价淋巴清扫在末梢型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至2003年4月手术治疗28例末梢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对发病特点,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病理特点和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手术切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9%,36.8%,21.1%,未切除组15.8%,0,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进行淋巴结清扫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60%,40%,未进行淋巴结清扫切除组为55.5%,11.1%,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合并门静脉癌栓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0,未合并门静脉癌栓组为86.7%,46.7%,2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4)。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除和淋巴清扫与预后显著相关,而门静脉癌栓与生存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淋巴转移,手术切除是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手术切除能改善预后,术中进行肝门淋巴脂肪清扫能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 鞘外解剖法最早由日本学者Takasaki率先提出并且用于开腹肝切除,随着微创理念深入人心,外科手术逐渐步入微创时代,肝胆外科医生将鞘外解剖法灵活运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下鞘外解剖法和鞘内解剖法处理右肝后叶肝蒂在解剖性右肝后叶切除的手术安全性以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9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右肝后叶切除患者4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9例采用鞘外法处理右肝后叶肝蒂(鞘外组),14例采用鞘内法处理右肝后叶肝蒂(鞘内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第3天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及疾病构成(均以原发性肝细胞癌为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鞘外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鞘内组(191.72 min vs. 231.54 min,P=0.001),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第3天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鞘外法与鞘内法在腹腔镜解剖性右肝后叶切除应用中安全性相当。但术前应该有充分的影像学资料以及对肝内管道解剖结构和变异情况充分了解。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手术操作熟练的前提下运用鞘外法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肠出血的原因和诊断方法。[方法]对29例经手术治疗的小肠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原因中肿瘤占37.9%.血管畸形31%.憩室10.3%.出血部位在空肠10例.回肠19例。16例患者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术.10例(62.5%)与手术结果相符,5例术中肉眼找不到出血部位惠者结合内镜检查明确诊断.1例经动脉注射美蓝溶液确诊。[结论]正确诊断小肠出血要运用多种手段.包括血管造影、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剖腹探查结合术中内镜检查等.从而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大柴胡汤联合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大鼠阻塞性黄疸致重症肝损伤肝脏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CG组),模型组(OJ组),中药组,中药+运动组。采用改良的胆总管结扎法构建大鼠阻塞性黄疸致重症肝损伤模型,两中药组于胆总管结扎术后3天进行大柴胡汤灌胃,每天(下午6时)灌胃1次,剂量2 ml/次,共12周。运动组进行坡度5%、速度16.8 m/min、每天45 min、每周5天、共12周的中等强度跑台训练。12周后大鼠禁食过夜,随后分离出肝组织并取材,对各组大鼠肝脏组织损伤情况进行显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及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mRNA表达水平;生物化学分析法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结果:①HE染色显示:正常组肝细胞索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大量纤维化,可见大片状肝细胞变性、坏死,乃至肝细胞索结构紊乱;中药组可见肝细胞少量点、片状坏死,肝小叶结构改变,肝索排列欠整齐;中药+运动组无明显组织坏死,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肝索排列较整齐。②血清学结果:中药+运动组ALT、AST、TBIL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中药组ALT、AST水平也显著下降(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中药+运动组大鼠肝组织TLR4、MyD88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④RT-PCR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中药+运动组大鼠血清IL-6、TNF-α表达降低(P<0.01),而IL-10表达升高(P<0.01)。结论: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联合中药大柴胡汤能调节肝脏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强阻塞性黄疸致重症肝损伤大鼠的免疫功能,从而明显减轻阻黄致大鼠肝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