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林辉  黄亮 《江西医药》2009,44(10):962-96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诊断和治疗。结果35例患者中,单纯保守治疗11例,住院病死率40%;TAE/TACE介入治疗组18例,住院病死率11%,中位生存期10个月;手术治疗组6例,无住院死亡,中位生存期18个月。本组误诊3例。结论详细的病史采集与腹部CT检查是肝癌破裂诊断的主要依据。根据患者一般情况、肝功能状态及肿瘤不同分期,肝癌破裂出血的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争取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2.
郑林辉 《基层医学论坛》2014,(34):4630-463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预防重度颅脑损伤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一2014年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70例,通过随机数子表法分为A1组(观察组,85例)与A2组(对照组,85例),A2组给予晚期肠内营养支持,A1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2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结果A1组与A2组在住院后的第1周、第2周以及第3周,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在预防合并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微淋巴管形成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体视学原理切片定量分析测定大肠癌DukesA期、B期、C期、D期各20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各40例组织标本微淋巴管密度和最多截面平均面积.结果 大肠癌DukesA期、B期、C期、D期微淋巴管密度值分别为:(1.37±0.25)个/mm2、(1.49±0.31)个/mm2,(2.61±0.58)个/mm2,(2.87±0.57)个/mm2,4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DukesA期、B期、C期、D期组织最多截面平均面积分别为(9.67±1.14)μm2、(10.62±2.22)μm2、(18.46±4.15)μm2、(20.30±4.07)μm2,4组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DukesA期、B期)微淋巴管密度值为(1.43±0.28)个/mm2,最多截面平均面积为(10.15±1.41)μm2,有淋巴结转移组(DukesC期、D期)微淋巴管密度值为(2.74±0.58)个/mm2,最多截面平均面积为(19.38±4.16)μm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大肠癌患者中随着病程的发展,肿瘤临床分期越晚其微淋巴管密度值、最多截面平均面积增大,提示微淋巴管生成在大肠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组织中微淋巴管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不同临床期别大肠癌微淋巴管密度值,最多截面平均面积、平均周径以及探讨微淋巴管形成在大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视学原理测定大肠癌DukesA期20例、DukesB期20例、DukesC期20例、DukesD期20例,及正常大肠组织20例病理石蜡块微淋巴管密度和最多截面平均面积、平均周径。结果大肠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值、最多截面平均面积及平均周径分别为(20.92±8.06)个、(1476.74±557.94)μm2、(45.59±6.18)μm;正常大肠组织微淋巴管密度值、最多截面平均面积及平均周径分别为(10.11±2.34)个、(715.90R±165.37)μm2、(35.66±5.48)μm;大肠癌与正常大肠组织的微淋巴管密度值、最多截面平均面积及平均周径经相互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DukesA期与B期)微淋巴管密度值为(14.33±2.89)个,最多截面平均面积为(1015.09±141.63)μm2;有转移组(DukesC期与D期)微淋巴管密度值为(27.45±5.89)个,最多截面平均面积为(1938.38±416.37)μm2;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无转移组平均周径为(45.45±6.01)μm、有转移组为(45.72±6.42)μm,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伴有微淋巴管新生,且随着病程的发展而增多,肿瘤临床期别越晚其最多截面平均面积、平均周径逐渐增大,提示微淋巴管形成在大肠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计数高于散发性大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SCRC)可能的原因。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染色方法检测20例HNPCC及20例SCRC标本的凋亡相关蛋白因子配体(FasL)蛋白的表达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数量、分布情况。另选正常大肠黏膜20例作为对照。结果 HNPCC、SCRC癌细胞及正常大肠粘膜细胞FasL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70%、0%,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TIL数量高于散发性大肠癌(P<0.05),且其分布与FasL蛋白的表达为负相关关系(r=-0.483,P<0.05)。结论 HNPCC癌细胞FasL蛋白相对低表达或缺失可能是TIL记数高于散发性大肠癌和较之预后较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陈志新  杨訸泉  陈海鸣  郑林辉 《江西医药》2021,56(11):1876-1878
目的 研究急腹症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3月~2020年10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5例因急腹症行开腹探查患者临床资料,共40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两组,其中对照组27例采用传统清创换药、试验组13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感染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期间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治愈,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并发症率0%(0/13),低于对照组14.8%(4/27).结论 急腹症术后腹部切口感染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可缩短感染切口愈合时间,减少切口愈合期间换药次数,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创伤性肝破裂1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林辉  黄亮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3):168-168,170
近年来创伤性腹部外伤发病呈上升趋势,肝破裂较为常见,约占腹部损伤的15%~20%,肝脏又因其血运丰富,结构和功能复杂,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和胆汁性腹膜炎,死亡率和并发症都很高。有统计显示.单纯性肝外伤死亡率约9%,合并多个脏器损伤和复杂性肝外伤的死亡率可高达50%。现就我院1996年6月至2005年10年间收治的146例创伤性肝破裂治疗情况做一回顾性探讨。  相似文献   
9.
环氧化酶是两种基因型,即由COX-1及COX-2组成的催化前列腺索样物质合成的关键酶。COX-1在正常组织恒定表达,主要功能是调节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而COX-2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但其可被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肿瘤促进子,血管作用多肽及丝分裂素等诱导表达,并可刺激肿瘤生长,转移和浸润,抑制凋亡及促进血管生成。COX-2的表达从正常细胞-原发瘤-转移瘤中逐渐升高,并和大肠肿瘤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边缘区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density,MLD)和临床病理的关系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streptavidin-perosidase,SP)染色法,对我院收治的124例大肠癌相对应的癌边缘区组织、癌中心组织、正常组织进行淋巴管染色,分析不同样本中淋巴管分布特点,并检测相应组织中VEGF-C的表达,结合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中心区及浅表部位淋巴管多为闭锁的条索状,边缘区淋巴管多呈管样扩张.结直肠癌边缘区组织MLD为(51.6±22.8),较癌中心组织MLD(29.2±9.8)和正常组织MLD(25.4±9.40)显著增高(P<0.01).结直肠癌边缘区MLD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等显著相关(P<0.05).124例结直肠癌边缘区组织中VEGF-C阳性表达者74例(P<0.05).结论 结直肠组织中存在新生淋巴管,淋巴管主要分布于肿瘤边缘;结直肠癌边缘区MLD的增加与肿瘤淋巴及远处转移有关,和VEGF-C的表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