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用磁性靶向材料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静脉移植时到达心肌梗死部位的程度以及对心肌梗死修复的影响。方法取体外扩增的第4代MSCs,先测定MSCs的表面标记,用含10μmol的5-氮杂胞苷诱导后,将MSCs细胞核DAPI(4,6-联脒-2-苯基吲哚)染色后备用移植。将28只SD大鼠分为3组,A组:10只,磁性靶向材料和MSCs接触结合后经大鼠尾静脉移植,将磁石接触心肌梗死部位皮肤表面30min后继续饲养;B组:9只,未与磁性靶向材料结合的MSCs经大鼠尾静脉移植;C组:9只,将MScs直接移植心肌梗死部位。于移植2d后检查MSCs在梗死部位聚集的情况,30d后检查心肌梗死部位的功能及形态的改变。结果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3~5个磁性靶向材料分子和MSCs的细胞膜结合。A组MSCs归巢率为38%,B组6%,C组53%,A组和C组聚集MSC数目明显多于B组(P〈0.01)。A组和C组移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较移植前明显改善(LVEF46%±6%VS.38%±8%,51%±5% vs.35%±4%;LVFS28%±6%vs.20%±7%,32%±4%vs.20%±5%,P〈0.05);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梗死心肌内均可找到标记DAPI的移植细胞。B组移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光学显微镜下在梗死心肌内未找到标记了DAPI的移植细胞(MSCs归巢率为38%)。C组与A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过程中死亡率较高。结论磁性靶向材料介导MSCs经静脉移植方法能聚集更多的MSCs于梗死心肌部位,减小梗死区面积,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将不同方法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到心肌梗死部位后对梗死心肌的修复作用。方法 自成年大鼠骨髓中分离MSCs,分别以下列方式诱导:A组,用心肌细胞裂解液培养7d后移植;B组,MSCs与心肌细胞按1:4的比例共同培养7d后移植;C组,用5-氮杂胞苷(10μmol/L)诱导24h后,换DMEM培养液培养21d后移植;D组(对照组),用DMEM培养液培养21d后移植。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上述4组MSCs进行DAPI标记后移植于梗死部位。用超声心动图检测移植前和移植30d后心肌功能的改变,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移植细胞形态。结果 A、B组移植后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移植前减小,A、B、C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明显比移植前改善。D组移植前后大鼠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B组移植后镜下可见DAPI标记的MSCs表现为成熟细胞形态,排列在残存的宿主心肌细胞之间,具备与宿主心肌细胞相似排列方向和形态学的特征。C、D组移植后镜下也可见到DAPI标记的细胞,但与宿主心肌细胞形态不同,小部分为成熟心肌细胞形态,大部分为成纤维细胞形态。结论 用与心肌细胞共培养和用心肌细胞裂解液培养两种方法诱导的MSCs移植于心肌梗死部位后,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效率高,模型鼠心功能恢复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