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Nur77作为核受体超家族孤儿受体的一员,同时控制着肿瘤细胞的发生和死亡,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细胞核中,Nur77作为致癌的生存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当其靶向转移到线粒体上与Bcl-2结合并改变Bcl-2的促生长表型,可以触发细胞色素C的释放,从而导致细胞凋亡。阐明Nur77从细胞核靶向转移至线粒体,绑定Bcl-2并改变其表型的机制可能意味着对于那些高度表达Bcl-2的肿瘤能找到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收治的拟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根据护理模式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n=40)和观察组(予快速康复外科护理,n=40)。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首次排气或排便时间[(19.12±10.43)h vs(36.66±13.05)h,P0.01]、下床活动时间[(22.58±6.52)h vs(39.31±7.19)h,P0.05]、住院时间[(199.45±43.34)h vs(386.90±89.33)h,P0.05]均显著缩短。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并发症腹胀发生率[5%vs 17.5%,P0.05]、排便困难的发生率[2.5%vs 25%,P0.05]显著下降。结论在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能促进患者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并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模式,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是否能够诱导SGC7901胃癌细胞凋亡,以及Bcl-2的表型变化是否在其中发挥了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三氧化二砷作用于SGC7901细胞,采用CCK-8进行细胞毒检测;采用DAPI染色进行细胞核形态分析;采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不同表型的Bcl-2表达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Bcl-2的表达。结果:三氧化二砷可以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三氧化二砷诱导SGC7901细胞的凋亡伴随着Bcl-2表型的变化,且Bcl-2的表达无改变。结论:三氧化二砷可能通过Bcl-2表型的变化诱导SGC7901胃癌细胞凋亡,而不是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蟾毒灵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人胆管癌QBC-939细胞,运用MTT检测蟾毒灵对胆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蟾毒灵对胆管癌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并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激活型的Caspase3(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PARP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蟾毒灵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下表现出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线粒体膜电位随蟾毒灵浓度增加,膜电位发生下调。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蟾毒灵处理QBC-939细胞48h后,Caspase3蛋白被剪接活化,激活型的Caspase3(Cleaved-Caspase3)表达量升高;同时,Caspase3的作用底物多聚聚合酶PARP的降解产物(Cleaved-PARP)表达明显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蟾毒灵能够明显抑制人胆管癌QBC-939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线粒体凋亡途径在蟾毒灵的抗癌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来那度胺对人肝癌细胞LM3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来那度胺(0、5、10、20、40、80 μmol/L)处理人肝癌细胞LM3,通过检测对LM3细胞活性变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量变化筛选最适实验药物浓度。通过划痕实验以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来那度胺对LM3细胞迁移率及侵袭数量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Snail、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确定40 μmol/L来那度胺为最佳浓度。40 μmol/L来那度胺处理LM3细胞48 h后迁移率为(40.75±4.17)%,侵袭数为(43.67±9.03),与对照组[迁移率(66.80±3.49)%,侵袭数(135.77±13.67)]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VEGF作用下LM3细胞发生EMT,迁移率(84.66±5.09)%和侵袭数(229.73±15.16)明显增加(均P<0.05);同时VEGF表达量也升高(P<0.05)。而来那度胺作用于VEGF预处理细胞后,VEGF表达量下降(P<0.05),EMT受到抑制,随之迁移率(57.69±4.63)%和侵袭数(108.63±13.27)降低(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来那度胺可能通过抑制VEGF蛋白表达从而抑制人肝癌细胞LM3的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温州地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TP53基因249密码子突变情况,并探讨其在肝细胞癌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石蜡包埋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120 例,应用Sanger测序技术检测突变情况。运用Spearman检验分析肿瘤组织中TP53 基因249 密码子突变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TP53基因249密码子在120 例肝癌组织中总突变率为3.33%(4/120),进一步分析显示TP53基因249密码子突变与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未发现存在相关性(P >0.05)。结论 在温州地区,TP53基因249密码子突变为非高发事件,未发现其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肝胆胰外科杂志》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温州医科大学主办,1989年创刊,双月刊,逢单月2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ISSN1007-1954,CN33-1196/R)。本刊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波兰《哥白尼索引》、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等国内外多家权威数据库收录。本刊多次获浙江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在浙江省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医学卫生刊  相似文献   
8.
目的 筛选参与肝细胞癌(HCC,简称肝癌)肿瘤进展的代谢重编程相关基因,明确HCC组织标本中ATP柠檬酸裂解酶(ACLY)表达情况,并纳入GEO数据,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HCC生存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下载TCGA数据库中的HCC表达数据,将50对癌组织与癌旁配对组织样本纳入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获得全基因表达谱列表;设置差异表达基因纳入标准,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列表;通过GSEA、GO及KEGG三种富集方法筛选获得共同的HCC代谢重编程相关基因。采用qRT-PCR检测ACLY在临床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下载GSE14520数据集并将隶属GPL3921平台的221例生存数据完整的基因芯片表达数据和临床数据纳入研究,通过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和临床相关性研究明确ACLY与HCC预后的关系。结果 通过基因富集分析筛选获得26个HCC代谢重编程相关基因。临床标本检测显示ACLY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ACLY表达与TNM分期、CLIP分期和AFP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ACLY的表达与HCC总体生存率相关(P<0.05),并与HCC无复发生存有相关性趋势(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ACLY的表达水平与HCC总体生存和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相关(P<0.05)。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26个HCC代谢重编程相关基因,其中ACLY的异常表达与HCC分期显著相关;ACLY的表达水平与HCC预后显著相关,是HCC总体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支链氨基酸转氨酶1(BCAT1)对HSC-LX2人肝星状细胞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构建携带BCAT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将病毒转染HSC-LX2细胞,运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BCAT1过表达病毒后的HSC-LX2细胞中BCAT1、ACTA2、TIMP1、MMP2和COL1A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携带BCAT1基因的慢病毒转染HSC-LX2细胞后,实验组(转染p-BCAT1)HSC-LX2细胞和对照组(转染Vec)HSC-LX2细胞相比,促进纤维化的ACTA2、TIMP1、COL1A1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抗纤维化的MMP2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降,两者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BCAT1增强HSC-LX2人肝星状细胞中ACTA2、TIMP1、COL1A1促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抗纤维化相关基因MMP2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氨基肽酶N(CD1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CD13在55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和13例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运用X2检验分析肿瘤组织中CD13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运用Kaplan-Meier法分析肿瘤组织CD13与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CD13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73%(40/55),在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21.81%(12/55),在正常肝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7.69%(1/13).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CDI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CD13表达与肝癌的分化程度、包膜侵犯、淋巴结转移、门静脉癌栓形成、临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相关(P<0.05).K-M生存曲线提示肿瘤CD13阳性表达的病例较阴性表达者生存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逐步回归分析提示CDI3是影响总体生存率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D13在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作为肝癌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