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却严重影响着移植受者近或远期疗效,甚至危及生命。尽管多年来临床上采取了多重方案试图解决胆道并发症问题,但是其在部分移植中心仍居高不下,为此,西方学者将胆道并发症称为肝移植的"阿基里斯之踵"来形容其顽疾与复杂。近年来,随着我国器官移植改革不断深入,公民逝世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itizen’s death,DCD)已成为我国移植器官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微创方法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非吻合口狭窄(NAB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肝移植术后NAB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类型NABS患者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途径(ERCP途径)及经皮肝穿刺胆管途径(PTCD途径)的微创治疗效果,并总结NABS患者再次肝移植的手术指征。结果4例行PTCD途径治疗,效果不佳,后期3例改ERCP途径治疗。8例微创治疗后有效,有效率8/13;余5例改手术治疗,其中再次肝移植4例、胆肠吻合1例。Ⅰ型(围肝门部狭窄)、Ⅱ型(肝门部+肝内胆管狭窄)、Ⅲ型(肝内胆管多发狭窄)NABS患者微创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4、4/7、1/2。II型及Ⅲ型患者近一半(4/9)需再次肝移植,合并肝动脉狭窄的NABS患者再次肝移植率高达2/3。结论微创方法是治疗NABS的首选方案,主要依靠ERCP实施,PTCD疗效欠佳。根据胆管造影显现的狭窄类型,Ⅰ型患者微创治疗效果最佳。微创治疗无效的Ⅱ型及Ⅲ型患者,尤其是合并肝动脉狭窄者,应及时转手术治疗,以免错失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3.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获取流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并进一步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获取流程的初步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1月期间广州军区总医院28例DCD者的临床资料、供体入选标准及器官获取流程。结果 28例DCD供体均成功实施了器官捐献,其中MaastrichtⅢ类3例(10.7%),MaastrichtⅣ类1例(3.6%),脑-心双死亡捐献(DBCD)供体24例(85.7%)。3例MaastrichtⅢ类供体实施了标准DCD器官获取流程(简称DCD流程),1例MaastrichtⅣ类供体采用DBCD器官获取流程(简称DBCD流程)非体外膜肺氧合(ECMO)模式,24例DBCD采用了DBCD流程ECMO模式。供体器官热缺血时间:DBCD为0 min,MaastrichtⅣ类为18 min,MaastrichtⅢ类平均25 min(22~28 min)。本组共获取了28个肝脏、40个肾脏、2个心脏,分别成功用于肝移植、肾移植和心脏移植。结论我国DCD器官获取可分为DCD流程和DBCD流程,后者又分为ECMO模式和非ECMO模式。ECMO模式可避免器官热缺血损伤且没有伦理学争议,对我国公民DCD器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保护心死亡供肝的初步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期间广州军区总医院肝移植中心施行的17例心死亡肝移植供者临床资料,了解供者原发病和有关指标、供者捐献与获取流程、ECMO使用方法.结果 17例供者均先诊断脑死亡然后等待心脏停跳,属于脑心双死亡供者(DBCD).在心死亡过程全部应用了ECMO,ECMO时间51~380(平均187)min.所有供者均成功获取了供肝并用于受者.受者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肝功能恢复满意,未发生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其余16例顺利康复出院并随访至今,随访最长时间为29个月.结论 DBCD是我国公民心死亡供体的特殊类型.ECMO可以控制DBCD热缺血损伤且没有伦理学争议,对我国公民心死亡器官捐献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 69岁, 因"体检发现胆管扩张1年余, 身目黄染1个月"于2023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入院治疗。之前在当地医院行增强CT检查提示左侧肝胆管及肝门部胆管周围低密度病灶, 伴远端胆管扩张,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随后行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胆管支架置入术, 又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 术后患者胆红素明显下降。2023年1月患者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检查血清IgG4:3.29 g/L, 综合患者的症状、病史、影像学检查结果, 不除外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可能。予诊断性激素治疗15 d后, 未见皮肤、巩膜黄染, 定期复查肝功能未见异常。随后激素治疗减量, 复查CT提示肝内低密度病灶范围缩小, 远端胆管扩张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风险评估表对器官捐献和获取相关风险的临床评估效果,降低供者来源性感染和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方法 2020年1月20日至2月29日南部战区总医院器官获取组织在COVID-19疫情期采用风险评估表对8例潜在供者进行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临床评估,通过分析捐献医院风险等级、潜在供者的临床特点和接触史将潜在供者分为高风险、低风险、不确定风险。器官获取组织(OPO)协调员、器官评估和病区医护人员以及参加器官获取手术人员均加强防护。观察上述工作人员的2019-nCoV感染情况,观察对应移植受者术后移植物功能和2019-nCoV感染情况。结果按照COVID-19风险评估结果,8例潜在供者中有高风险等级1例、低风险等级5例和不确定风险等级2例。对6例供者(低风险等级供者5例和不确定风险等级供者1例)进行了器官功能评估和器官获取,共获得肝脏、肾脏、胰腺和心脏19个移植物,均成功用于器官移植。OPO协调员、器官评估、获取和病区医护人员在观察期(14 d)中无疑似或确诊感染2019-nCoV的情况发生。19例移植受者术后移植物功能恢...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培养阳性的103例胆汁标本159株病原菌分为社区获得性胆道感染组和医院获得性胆道感染组进行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159株细菌中包含了30种细菌,排列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1.5%,肠球菌25.8%,假单胞菌9.4%,克雷白杆菌8.2%,链球菌6.3%。医院获得性胆道感染组少见病原菌和混合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社区获得性胆道感染组。细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敏感性普遍下降,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考拉宁仍保持相当高的敏感率。医院获得性胆道组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增加。结论胆道感染的细菌谱不断在改变,细菌对药物敏感性普遍下降;医院获得性胆道感染不仅在菌株种类和感染类型上较社区获得性胆道感染复杂,而且细菌的耐药现象更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用于脑心双死亡供者(DBCD)器官获取的流程和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完成的39例DBCD器官捐赠.39例供者中,男性30例,女性9例,年龄(28.1±10.2)岁,体质量指数为(21.3±2.5)kg/m2;原发病为重型脑外伤29例,脑血管意外8例,以及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评估供者危险指数为1.27±0.28.39例供者在捐赠器官过程中均使用了ECMO支持.结果 ECMO使用时间为(161±77)min.ECMO起始流量为(3.14±0.24) L/min,平衡流量为(1.76±0.58)L/min,复灌流量为(3.10±0.48) L/min.供者器官热缺血时间均为0 min.供者评估时、ECMO使用前、器官获取前供者胆红素总量、丙氨酸转氨酶均无显著性差异,但获取前血清肌酐水平显著升高,尿量显著减少.共获取38个肝脏,78个肾脏,分别实施了37例肝移植、64例肾移植.1个肝脏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未匹配到合适受者而未使用,14个肾脏因肾功能不全、肾结石未使用.结论 供者家属和伦理委员会对使用ECMO没有争议,ECMO辅助DBCD器官获取可避免热缺血损伤,获得更满意的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改良Kamada法大鼠肝移植并发症的常见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Kamada法制作大鼠原位肝移植模犁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改良法大鼠原位肝移植并发症的原凶及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采用改良的"二袖套法"对113只大鼠进行原位肝移植预试验(共56对,一只供体大鼠因供肝严重脂肪肝而终止实验),其中存活1周12例,1周内死亡44例,最长存活时间3天.死亡原因:腹腔出血14例,无肝期时间过长10例,肝下下腔静脉狭窄血栓形成5例,门静脉狭窄血栓形成4例,麻醉过深4例,胆管梗阻4例,呼吸衰竭2例,感染1例.(2)在预试验的基础上,我们对110只大鼠行原位肝移植(共55对),其中5例死亡,成功率为90.9%.引起死亡原因有:腹腔出血1例,肝下下腔静脉狭窄血栓形成1例,左膈下静脉出血1例,门静脉狭窄血栓形成1例,麻醉过深1例.试验组的55例大鼠于术成功率和1周存活率为90.9%.结论:(1)重视早期动物模型的预试验操作,细致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预防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先决条件;(2)麻醉的深浅控制是手术成功的保障;(3)尽量缩短受体无肝期是决定术后生存率的关键;(4)改善术后饲养环境及合理的抗菌素应用是预防术后感染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