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MEP)及电刺激体感诱发电位(SEP)在脊髓及神经根病变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122例经影像学检查证实的患者根据病变部位分为以下三组:腰骶神经根病变组(Ⅰ组),胸腰骶髓病变组(Ⅱ组),颈髓及颈神经根病变组(Ⅲ组),采用丹麦Keypoin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对上述患者进行下肢胫后神经磁运动诱发电位(mMEPt)、电刺激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t)及上肢正中神经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SEPm)检测.结果:SSEPmⅠ组、Ⅱ组各1例异常,Ⅲ组异常49例(阳性率为96.1%);SEPt 89例异常(阳性率为72.9%),三组之间阳性率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SSEPm比较,两者之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mMEPt 74例异常(阳性率为60.7%),Ⅱ组阳性率最高(83.8%),Ⅰ组仅达45%.结论:对于临床上高度怀疑颈髓及颈神经根病变者,仅需作SSEPm便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电生理指标,而不必再作mMEPt及SEPt;单独SEPt 对脊髓病变没有定位诊断价值,而mMEPt不仅能提示脊髓病变的可能部位,对病变局限在脊髓腹侧者也适用; 相当一部分腰骶神经根病变者mMEPt正常,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腕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与神经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病因进行了分析,并作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检测和分析。结果:40条患病神经中8条正中神经诱发波形消失,32条正中神经感觉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或(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25例患者伴有30条正中神经运动末梢潜伏期延长或(和)动作电位波幅降低。22块正中神经支配肌有去神经电位。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住院T2DM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于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760例T2DM患者,根据BMD检查结果分为骨量正常组(n=136)、骨量减少组(n=371)和骨质疏松(OP,n=253)组,比较各组性别、年龄、BMI、血糖、BP、血脂及DM并发症与平均BMD的相...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与外周血单核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36例分为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正常对照组(NC)10名,比较各组空腹血糖(FPG)、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外周血单核细胞活性氧(ROS)产量及HO-1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糖尿病各组的FPG、MDA、ROS和HO-1水平均显著高于NC组(P〈0.01),有并发症组的上述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P〈0.05)。HO-1 mRNA分别与HO-1蛋白、MDA、FPG水平显著正相关,HO-1蛋白水平与ROS、MDA显著正相关,MDA与ROS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并发症患者的高血糖引起氧化应激并诱导HO-1适应性和代偿性增高,将来有望通过适当诱导HO-1高表达以拮抗糖尿病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6.
背景:糖尿病足部溃疡的发病机制和溃疡修复的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和炎症反应延迟有关,而炎症和淋巴管形成关系密切。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部非缺血性溃疡淋巴管内皮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 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对比观察,于2007-06/2008-05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完成。 材料:标本来自2007-05/2008-03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急诊科、创骨科患者自愿捐献皮肤组织。分为正常对照组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51.2±4.1)岁;非糖尿病足溃疡组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55.2±4.7)岁,溃疡出现时间为(67.3±10.1)d;糖尿病足溃疡组10例,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52.3±4.7)岁,溃疡出现时间为(64.0±10.4)d。 方法: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检测3组皮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以上3组皮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蛋白表达。 主要观察指标: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②免疫组织化学各组阳性细胞定位,表皮组织中阳性细胞数量,真皮组织中积分吸光度值。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糖尿病足溃疡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mRNA表达增加(P < 0.001),糖尿病足溃疡组表达减少(P < 0.001)。正常组皮肤表皮层基底层细胞中可见明显的阳性细胞,非糖尿病足溃疡组和糖尿病足溃疡组表皮层基底层细胞阳性信号消失。正常对照组、非糖尿病足溃疡组和糖尿病足溃疡组真皮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积分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82.800±1.643,179.400±2.608,71.800±3.347,P < 0.01)。 结论:糖尿病足非缺血性溃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减少,提示淋巴管形成减少。  相似文献   
7.
纳入2003-03/2006-03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80例,男122例,女58例,分为5组:吉兰-巴雷综合征组(n=35),运动神经元疾病组穴n=25雪,脊髓病变组穴n=60雪,脑梗死组穴n=30雪,其他疾病组穴n=30雪。另设正常组穴n=20雪,男13例,女7例。用丹麦KeypointWorkstation型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和Medtronic型磁刺激器各一台,对所有参与者进行磁运动诱发电位检测。比较病例各组与正常组受试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波幅、时程、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所有正常组均进入结果分析,运动神经元疾病组皮层刺激有5例未引出波,实际此组皮层点仅20例进入数据分析。①磁运动诱发电位能较早发现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病变所在,周围段运动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穴P<0.01雪。②运动神经元病各型异常率不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明显延长于正常人穴P<0.01雪。③脊髓病变组患者磁运动诱发电位脊髓段刺激潜伏期延长或波消失,占50%;中枢运动传导时间延长或皮层电位消失,占85%。④脑梗死患者皮层运动潜伏期明显延长穴P<0.01雪。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鲑鱼降钙素注射液与唑来膦酸钠注射液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10年2月-2016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82例,分为鲑鱼降钙素注射液治疗组(40例,治疗时间3个月/年,连续3年),唑来膦酸钠注射液组(42例,治疗时间1次/年,5 mg/次,连续3年)。同时口服碳酸钙D3(600 mg/d)、骨化三醇(0.25μg/d)。采集患者基线及治疗3年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肾功能、血钙(blood calcium,BC)、血磷(blood phosphorus BP)、骨碱性膦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进行组间及治疗前后对照;以视觉模拟标度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骨痛情况,判定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人次及发生率。结果(1)对两组患者肾功能、血钙、血磷、骨碱性膦酸酶水平进行组间及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骨痛评价: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鲑鱼降钙素组VAS评分较唑来膦酸钠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面积骨密度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唑来膦酸钠组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升高幅度高于鲑鱼降钙素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本研究中唑来膦酸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唑来膦酸钠与鲑鱼降钙素治疗3年均有效提高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其中唑来膦酸钠组优于鲑鱼降钙素组。两种治疗均有效减轻患者骨痛症状,鲑鱼降钙素组临床疗效优于唑来膦酸钠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与脊髓型颈椎病(CSM)的神经电生理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23例ALS及28例CSM患者的神经电生理表现。结果:在神经电图检查中,ALS组除12例运动神经动作电位降低外,其余各项指标正常;CSM组病例中,既有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也有动作电位降低及末梢潜伏期延长。肌电图(EMG)检查结果显示:ALS组异常率高于CSM组(P〈0.05),且ALS组胸锁乳突肌及胫前肌异常率均显著高于CSM组(P〈0.01),但胫前肌异常的4例CSM均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结论:对于临床拟诊为CSM患者有必要常规加作胸锁乳突肌EMG,这不仅有助于CSM与ALS的鉴别诊断,对于指导两者的治疗及预后判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诱发电位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多发性硬化(M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5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体感诱发电位(SEP)以及MRI结果,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其临床诊断的价值。结果:MS患者的磁刺激MEP、BAEP、VEP、SEP以及MRI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78%(51/65)、51%(33/05)、80%(52/65)、71%(46/65)和85%(55/65)。4项诱发电位检查总异常检出率为88%(57/65),与MRI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诱发电位和MRI检查均能发现临床下病灶:6例患者经MRI检查发现病灶但无相应临床症状;8例患者有临床症状而MRI检查未见相应病灶,但诱发电位检查可见异常。结论:MRI和各种诱发电位检查具有相互补充作用,结合临床合理选择使用此两种检查有助于提高MS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