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1篇
  免费   1801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4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89篇
外科学   2114篇
综合类   134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69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92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切除术后急性胆囊炎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胃切除后急性胆囊炎的微创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胃切除术后近期(<4周)并发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均明确诊断后先行常规非手术治疗,经24h治疗后症状体征无缓解的病例加行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结果:5例经非手术治疗缓解;23例加行PTGH,穿刺置管成功率100%。置管抽吸胆汁后症状体征即明显减轻,3~7d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胃切除术后近期并发急性胆囊炎效果确切,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 (UPTBD)对梗阻性黄疸病人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 1995年 1月至 2 0 0 2年 7月期间的 4 17例梗阻性黄疸病人进行 4 97次UPTBD治疗 ,并回顾总结他们的临床资料。结果 接受PTBD治疗共有 4 17例 (5 1例病人进行了两个胆管枝的PTBD) ,穿刺成功率达 93.2 % (4 36 / 4 6 8) ,32例首次穿刺失败的病人有 2 9例进行了第二次穿刺置管 ,全部成功。发生胆汁漏 /胆汁性腹膜炎 9例 ,胆道出血 8例 ,感染性休克 1例 ,无腹腔出血、后腹膜血肿、气胸等其他并发症。对 6 4例置管引流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测 ,与穿刺前相比 ,引流后 1周和 3周检测病人血清胆红素、转氨酶均显著下降。结论 UPTBD是一项姑息性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快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前增加肝细胞糖原含量能否减轻因阻断肝血流所引发的肝细胞呼吸功能损伤。方法:将本院近9年收治的3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前24 h内静脉滴注高浓度的葡萄糖; 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2组病人均采用阻断第1肝门方法行病变肝脏切除术。术中测定肝组织ATP含量、肝脏酶学改变及肝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 及磷氧比率(P/O ratio)。结果:糖原含量高的实验组肝脏,组织ATP含量、肝细胞线粒体RCR 及P/O值越高,而肝功能损伤越轻。结论:临床上在阻断肝脏血流施行复杂的肝脏手术之前,增加肝细胞内糖原含量可有效地改进肝细胞的呼吸功能,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统计了1994年以来我院76例行STHG手术患者的适应症、临床效果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并选择同期实施的125 列行传统胆肠吻合(CJ)的患者进行对照。结果:STHG的手术适应症与传统胆肠吻合基本相同;STHG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CJ组,术后恢复良好,仅2例次并发症。结论;该术式既保存了胆囊及Oddi括约肌功能,又保证了胆汁的生理流向;防止了肠液的反,所以避免了消化功能紊乱,防止了反 流性胆管炎,对患者的影响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肝胆管结石和肝门胆管狭窄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决传统胆肠内引流术在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中的诸多不足。方法:设计并应用了 一种新技术式以皮下通道型胆囊肝总管吻合术替代胆肠内引流术。在切除肝脏区域性结石病灶后, 切开肝总管约1.5cm,将胆囊壶腹部切开相应大小的切口与之吻合,并适当游离胆囊,使其底部可被固定于切口皮下,建立皮下胆囊与肝内外胆管间的吻合通道。结果:已完成该术式的27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现并发症。1例患者于术后1年零9个月,肝内再次发现结石且伴胆道感染症状,急诊局麻下切开皮下胆囊通道行胆道镜取石,效果满意。结论:该术式简单、方便、易行,既能保存胆囊、胆管、Oddi括约肌及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又为术后结石复发或残留提供了一治疗新途径,且避免了传统肠吻合术的不足,因而不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邹洪 《云南医药》2003,24(1):49-50
1975年Waagstien等首先报道了 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心力衰竭 ,取得了一定效果[1] 但由于 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 ,而影响了它的广泛性使用 我们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的基础上联用小剂量 β受体阻滞剂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 (RHF)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对象与方法 选择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 ,共4 2例 ,其中男 2 4例 ,年龄 2 4~ 70岁 ,平均( 4 3 85± 10 0 6)岁。心功能分级按照NYHA标准 ,Ⅲ级 17例 ,Ⅳ级 2 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除治疗原发病因及诱因外 ,给予洋地黄制剂、利尿剂…  相似文献   
8.
左腿原发骨外Ewing肉瘤1例高峰杨雪峰王维君石力郑晓明鸡西矿务局总医院肿瘤科(黑龙江省鸡西市158100)患者,女,23岁。1996年7月无意中发现左大腿上方肿物,直径1cm,活动、质韧。因肿瘤逐渐增大,于1997年9月18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  相似文献   
9.
HPLC测定五虎散中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由当归、红花、防风、天南星、白芷配伍而成的五虎散是一种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的中成药,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的治疗。防风中的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具有较好的镇热,镇痛,抗炎消肿等生理活性。为了控制五虎散的质量,选定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为五虎散的指标性成分,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含量测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采用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将适合保守治疗的58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米非司酮配伍中药和氨甲喋吟治疗,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采用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和氨甲喋呤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3.87%和85.18%(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45%和51.85%(P<0.01).结论:通过临床观察表明,采用米非司酮配伍中药治疗异位妊娠成功率高,副作用小,疗效可靠,能保留病变部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