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寻求难以切除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手术治疗的理想术武,笔者在改良Billmth Ⅰ“幽门再造”武胃大部切除术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于临床,为19例难阻切除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痔患者施行了该木式。结果表明谈术武具有以下优点:(1)符合正常生理通道及十二指肠溃癌病治疗的理论依据;(2)再造“幽门”有较满意的节制排空及抗返流功能;(3)无输入袢症侯群及吻合口后间隙;(4)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所诱发的肺 部炎症因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ANP模型组(32只)和UTI治疗组(32只),建立大鼠ANP模型,在术后3,6,12和24h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IL-1β和TNF-α两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同时进行PaO2和肺湿重/干重比值的测定。结果:ANP组术后3hIL-1β和TNF-α明显升高,并分别于术后6h和12h达到峰值,UTI组炎症因子升高幅度明显低于ANP组(P<0.05),且于术后24h基本恢复正常,结论:UTI能明显减少ANP大鼠肺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减轻了由细胞炎症因子介导的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3.
为了达到既治疗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溃疡 ,又克服传统B Ⅱ胃大部切除术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目的 ,我们在开展改良B Ⅰ“幽门再造”式胃大部切除术 (BIG)实验研究成功的基础上[1] ,于 1990年 8月应用于临床 ,至 1999年 12月共为 39例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溃疡病人实施了该术式 ,临床经过及随访结果表明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男 37例 ,女 2例。年龄 2 4~ 5 4岁。均为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溃疡 ,其中合并幽门梗阻 18例 ,出血 15例 ,穿孔 6例 ,溃疡切除困难 ,行改BIG术。1 2 手术方法及术前术后处理术前准备 :术日晨留置胃管并抽…  相似文献   
4.
为了寻求难以切除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手术治疗的理想术式,笔者在改良BillrothI“幽门再造”式胃大部切除术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于临床,为19例难以切除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施行了该术式。结果表明该术式具有以下优点:(1)符合正常生理通道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治疗的理论依据;(2)再造“幽门”有较满意的节制排空及抗返流功能;(3)无输入袢症侯群及吻合口后间隙;(4)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胸腰段脊柱不稳定骨折并截瘫,是一种严重的创伤,特别是脊髓损伤所致的完全性截瘫,病人可能终身卧床,给社会和病人家庭带来很大影响。随着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这类病人越来越多见。对于这种严重创伤,手术治疗是其主要措施。为了探索较好的手术方法,我们参考国内外医学文献,采用自制矩形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不稳定型骨折并截瘫,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最大的50岁,最小的18岁,平均32岁。伤因:高处跌伤8例,车祸伤7例,塌方及重物压伤3例。损伤部位:T11、126例,T12L18…  相似文献   
6.
为了达到既治疗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溃疡,又克服传统B-Ⅱ胃大部切除术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的目的,我们在开展改良B-I“幽门再造”式胃大部切除术(BIG)实验研究成功的基础上[1],于1990年8月应用于临床,至1999年12月共为39例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溃疡病人实施了该术式,临床经过及随访结果表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克服传统BillrothⅡ胃大部切除术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的弊端 ,寻找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溃疡手术治疗的理想术式。方法 :对 49例十二指肠球部巨大溃疡切除困难者 ,胃大部切除后 ,将胃小弯封闭 ,胃大弯与十二指肠 1、2部交界处端侧吻合。结果 :全组病人除 1例术后第 7天胃小弯侧粘膜下血管结扎线脱落并出血外 ,余均恢复顺利 ;术后胃液胆红素测定均为阴性 ,pH值平均由术前的 2 7±0 5上升到 5 2± 0 4,12例钡餐检查见吻合口有节制食物排空功能。结论 :该术式符合生理通道 ,有较满意的节制排空及抗返流功能 ,无输入袢症候群及吻合口后间隙 ,操作简单 ,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