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恢复期精神病人对健康教育认知需求的内容与程度,为病人提供最佳的心理支持。从而达到巩固药疗,提高治愈率,促进精神病人的社会康复,方法 对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恢复期精神病人193例。采用自行设计“健康教育认知需求调查问卷”,由病人自行评估选择,对盲辅助测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病人对精神病知识具有一定的了解;对健康教育需求强烈。分布面较广;及对健康教育方法选择的趋间性,结论 为健康教育计划护理纳入护理常规提供了科学数据,并为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亲属实施认知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亲属实施认知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1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亲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安全护理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住院观察表记录患者自杀、外走、自伤、伤人行为;并于患者出院前1 d对陪护亲属进行疾病认知调查.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陪护亲属对疾病的概念、疾病的治疗、疾病的转归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自杀未遂、外走、自伤、伤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认知疗法能提高陪护亲属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度及监护能力,减少患者自杀、外走、自伤、伤人的发生,从而提高监护质量,并为预防医患纠纷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对此类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政府制定长效管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00例病情稳定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评定.结果 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其性格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年龄组精神病理人格、性格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和掩饰性维度分高于常模(P<0.05,P<0.01);患者精神病理人格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性格内外向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 文化程度低的青壮年患者情绪不稳,精神质明显,具有攻击的危险性;并且越倾向精神质和外向的患者,情绪越易失控,越采取消极应对方式面对突发的生活事件.因此对此类患者应尽早评估、预测其攻击行为及采取认知与行为治疗干预,建设由医院、民政、公安、社区联合参与的治疗协作网,以减少肇事肇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恢复期精神疾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精神疾病是在内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下,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和意志等精神活动障碍的疾病[1].经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病人病情稳定,自知力大部分恢复,处于二三级护理的病人则为恢复期精神病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为加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借鉴。方法:对我院所有护理人员基本情况及2009年1~12月各临床护理单元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床位使用率、床护比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临床在岗护理人员短缺,床护比例失调;高学历、高职称人员缺乏;护理人员闲置的消耗性与临床的需求性相矛盾。结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将导致护士身心耗竭,影响护理质量,使安全隐患的风险加剧。因此,应重视护士合理配置,用发展与求实的观点,核定护理工作量,增加护士编制,建立符合精神专科特点的床护比,从而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女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支持的不同特点,为患者获得更好的社会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15例女性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社会支持情况。结果女性躁狂发作者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利用度均高于抑郁发作者(P0.01);不伴有精神病性的躁狂发作者其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利用度均高于伴有精神病性的躁狂发作者(P0.05,P0.01);不伴有精神病性的抑郁发作者其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及利用度均高于伴有精神病性的抑郁发作者(P0.05,P0.01)。结论双相情感障碍的女性患者其社会支持状况受不同病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发作影响,因而建立全方位的客观社会支持系统,指导患者合理发泄,建立一个内心平衡点,不断增强对抗负性生活事件的应激能力,并采取个性化的心理干预,优化社会支持环境,能促进患者精神康复,降低回归社会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邱吉玲  陈延 《护理学杂志》2005,20(15):39-42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自编的疾病认知问卷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SCL-90的总分及因子分中躯体化、忧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得分高于国内常模组(P<0.01);患者亲属生活困难组因子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忧郁显著高于不困难组(P<0.05和P<0.01);因子分忧郁、焦虑与疾病认知呈显著负相关(r=-0.463、-0.521);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与SCL-90各因子呈负相关(r=-0.382~-0.581,-0.228,-0.301~-0.552)。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健康水平低,并受经济、社会支持、认知等因素影响。提示对精神分裂患者亲属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亲属实施认知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亲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名,对照组进行常规安全护理教育,观察纽在此基础上进行认知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住院观察表记录患者自杀、外走、自伤、伤人行为;并于患者出院前1d对陪护亲属进行疾病认知调查。结果干预后,观察纽陪护亲属对疾病的概念、疾病的治疗、疾病的转归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患者自杀未遂、外走、自伤、伤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认知疗法能提高陪护亲属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度及监护能力,减少患者自杀、外走、自伤、伤人的发生,从而提高监护质量,并为预防医患纠纷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社会支持状况.方法:应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进行调查.结果:患者配偶获得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总分,高中文化者高于初中文化者,经济收入中等及以上者高于低收入者(P<0.05和P<0.01);社会支持利用度男性高于女性,小学文化者高于文盲,经济收入中等及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人格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对此类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政府制定长效管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00例病情稳定的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及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评定。结果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其性格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年龄组精神病理人格、性格内外向、情绪稳定性和掩饰性维度分高于常模(P0.05,P0.01);患者精神病理人格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性格内外向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文化程度低的青壮年患者情绪不稳,精神质明显,具有攻击的危险性;并且越倾向精神质和外向的患者,情绪越易失控,越采取消极应对方式面对突发的生活事件。因此对此类患者应尽早评估、预测其攻击行为及采取认知与行为治疗干预,建设由医院、民政、公安、社区联合参与的治疗协作网,以减少肇事肇祸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