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去细胞方法对兔肌腱组织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选出肌腱最佳的去细胞方法。方法应用6种去细胞方法1%TritonX-100、0.5%SDS、1%TnBP、1%TritonX-100+0.5%SDS、1%TnBP+0.5%SDS及1%TnBP+1%TritonX-100对兔半腱肌、趾屈肌腱行去细胞处理24h后行拉伸力学测试,比较其对兔肌腱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对照组为新鲜肌腱。结果各去细胞肌腱组的破坏荷载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一定的降低,1%TritonX-100、0.5%SDS1、%TnBP及1%TnBP+0.5%SDS组间无明显差异,1%TritonX-100+0.5%SDS去细胞组拉伸强度降低显著,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去细胞肌腱的延伸率1%Tn-BP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余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拉伸实验表明各种去细胞处理均可最大程度保留肌腱的生物力学特性,单纯的TnBP组对肌腱的拉伸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水下冲击伤防护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水下冲击伤防护的可行性和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为研制水下冲击伤的防护服奠定基础。方法 50只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防护组,分别将动物成对置于离爆心5.00、7.50、8.75、10.00、12.50、15.00、17.50m处,用200gTNT炸药球进行水下爆炸,采用压力传感器测试水下冲击波的物理参数。观察伤后6h动物的存活情况和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自行研制的防护装置对水下冲击伤具有明显的防护作用,尤以对水下冲击伤的靶器官肺和胃肠道最为明显,使用防护装置后其总伤情降低了2~3级。结论 防护装置可大大减轻水下冲击伤的伤情。  相似文献   
3.
寒冷干燥环境下羊肢体枪伤骨折后血清酶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寒冷干燥环境下羊肢体枪伤骨折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的变化。方法新疆绵羊10只,置于-25℃寒冷干燥的室外3小时,77式手枪枪击一侧后肢小腿,致胫骨中段骨折。分别取受伤前、受伤后2、4、6、8、12、24小时静脉血,检测血中ALP、LDH、CK含量。结果伤后ALP无变化,LDH、CK逐渐升高,伤后8小时达峰值,此后逐渐回落。结论寒冷干燥环境可以减轻枪伤局部组织损伤,保护细胞膜,减少细胞内酶的释放。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国内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共词聚类分析方法,检索2009-01-01至检索文献当日(2019-10-22)在中国知网收录的以“骨质疏松”和“健康教育”为主题词的科技论文,采用书目共现分析软件提取高频关键词,构建共词矩阵,应用SPSS 19.0软件对共词矩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检索有效文献489篇,2010~2019年主题词为“骨质疏松”和“健康教育”的发文量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根据高频低频词计算公式得出29个高频关键词。根据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国内骨质疏松健康教育归纳为老年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研究、骨质疏松患者知信行研究工具、骨质疏松认知研究和生存质量研究四个研究热点。结论 今后可从建立并完善系统性、连续性和规范性的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制定我国特色的知信行调查量表,提高公众对骨质疏松的认知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接骨板(PC-LCP),对其固定新鲜山羊胫骨表面形态特征及生物力学特性进行评价。方法应用压力敏感膜,比较新型点接触锁定加压钢板(PC-LCP)与有限接触加压接骨板(LC-DCP)固定新鲜山羊胫骨时接触面积、压力及应力变化。同时使用山羊新鲜配对胫骨15对,做成横断的骨折模型,分别用PC-LCP及LC-DCP加压固定,在多功能力学试验机上进行四点弯曲实验、扭转实验及垂直压缩试验。结果PC-LCP与LC-DCP固定新鲜山羊胫骨时接触面积、压力及应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LCP固定骨折抗扭刚度略小于LC-DCP,抗弯刚度、垂直压缩刚度均略大于LC-DCP,但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LCP明显减少了与骨面的接触面积,同时固定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达到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寒地区炮兵腰腿痛原因,疼痛性质和特征。方法对703名高寒地区炮兵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分析腰腿痛发生原因和相关因素。结果训练强度和环境因素与腰腿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职业行为和不良训练姿势有关,疼痛性质以酸痛为主,半数以上的压痛点为下腰部肌肉及膝关节两侧副韧带。结论高寒地区炮兵腰腿痛原因较为复杂,腰腿痛与其职业和环境明显有关。  相似文献   
7.
随着镜下交叉韧带及肩袖损伤修复的增加,腱-骨界面移植物的转归与愈合成为重建交叉韧带及肩袖损伤修复成功与否的关键,牢固的腱-骨界面愈合是韧带重建、肩袖修复术后发挥其生理功能的先决条件,但腱-骨界面愈合困难,如何促进腱-骨界面愈合逐渐成为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重点就移植腱-骨界面愈合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张春浩  邢叔星 《解剖与临床》2011,16(5):440-440,F0003
临床上髋关节结核较脊柱结核、骶髂关节结核发病率低,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也不典型,容易造成漏诊或延误治疗,以致患者髋关节功能不可逆损害.我们对2000年2月~2009年11月我科收治的12例髋关节结核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认为髋关节结核早期确诊治疗较为重要,分期治疗,控制感染后再行关节置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高寒地区炮兵高原驻训腰腿痛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寒地区炮兵高原驻训腰腿痛发生状况。方法通过随高寒地区某炮兵部队开进高原驻训和发放腰腿痛问卷调查方式,对332名高寒地区炮兵高原驻训前、后腰腿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高寒地区炮兵驻训腰腿痛发生率57.58%,明显高于在平原驻训时腰腿痛的发生率43.94%(P<0.01),非炮手高原驻训人员腰腿痛发生率59.40%,也明显高于平原驻训时腰腿痛的发生率,其中汽车、牵引车驾驶员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腰腿痛性质以酸痛和刺痛为主,高原驻训后有所增加。结论高寒地区炮兵高原驻训高发腰腿痛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变化、特殊工作方式、高原缺氧反应及长途运输疲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高寒地区炮兵腰腿痛的发病情况与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对高寒地区炮兵腰腿痛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炮手腰腿痛发生率高于非炮手,非炮手中驾驶员和侦察兵腰腿痛发生率高于其他兵种,服役1~2年和5年以上者腰腿痛发生率高于服役3~5年,炮手轻度疼痛发生率高于非炮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疼痛性质依次为酸痛、刺痛和胀痛.训练强度、时间长短是腰腿痛发生的主要原因,寒冷干燥环境是其主要诱因,抽烟是相对危险因素.结论 高寒地区炮兵腰腿痛的发生与寒冷干燥环境和训练强度大等因素有关,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亚临床症候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