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啶﹙Dex﹚持续泵注辅助臂丛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前臂及手外伤患者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Dex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各50例,臂丛阻滞成功后15 min,D组静脉泵注Dex负荷剂量0.5μg/kg(10 min内注完),继以0.4μg∕(kg.h)维持泵注至手术结束前10 min,N组以同样方法输入生理盐水,记录麻醉前(T0),臂丛神经阻滞后15 min即静脉给药即刻(T1),静脉用药后10 min即切皮即刻(T2),手术开始15 min(T3),60 min(T4),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呼吸,并观察镇静程度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行警觉/镇静(OAA/S)评分评估麻醉效果和患者的麻醉满意度。结果 T1时两组MAP均明显升高(P<0.05),N组HR明显增快(P<0.05);T3、T4、T5时D组MAP显著降低,且明显低于N组(P<0.05);T2、T3、T4、T5时D组HR明显慢于N组(P<0.05),也明显慢于T1时(P<0.05);镇静评分(OAA/S)D组为1.7,明显低于N组的3.5(P<0.05);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满意度D组为81%,明显高于N组53%(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啶持续泵注辅助臂丛阻滞镇静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可有效抑制臂丛阻滞导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并明显提高患者麻醉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邓晓钧  唐文红  马永青 《医药世界》2010,(10):1277-1277
对颌面部多发伤及巨大异物存留麻醉处理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3岁。体重65kg,ASAⅡ级(急),因施工不慎巨大砂轮贯穿颌面部并存留,无术前化验及检查直接送入手术室。诊断面部开放性外伤,颌面部巨大异物存留,颧骨上颌骨眶底粉碎性骨折伴骨缺损,齿槽骨骨折伴牙缺失,舌切割伤,腭部贯通伤伴腭骨骨折。  相似文献   
3.
1例飞行员静脉注射丙泊酚行无痛肠镜检查时出现癫痫样症状, 静脉注射咪达唑仑2.0 mg后症状逐渐改善, 顺利度过危险期, 航空医学鉴定结论:飞行合格。探讨丙泊酚引起癫痫样症状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建议在飞行员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时需予以高度重视, 减少或避免出现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氯胺酮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剂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硬膜外注射氯胺酮术后镇痛的剂量各家报道不一。本文比较四种不同剂量氯胺酮的术后镇痛效果。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ASAⅠ~Ⅱ级患者 10 0例 ,男 5 5例 ,女 45例 ,年龄 2 6~ 6 0岁 ,均为上腹部手术 ,经T8~ 9硬膜外穿刺 ,术中麻醉效果满意者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随机将患者分为四组 ,每组 2 5例。Ⅰ、Ⅱ、Ⅲ、Ⅳ组氯胺酮剂量分别为0 2、0 4、0 6、0 8mg/kg。待患者术毕伤口开始疼痛 ,以上述剂量用生理盐水稀释至 10ml,由硬膜外导管注入后拔管 ,记录注药前及注药后 30分钟的BP、SpO2 、RR ,观察注药后起效时间、镇痛效…  相似文献   
5.
对颌面部多发伤及巨大异物存留麻醉处理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43岁.体重65 kg,ASAⅡ级(急),因施工不慎巨大砂轮贯穿颌面部并存留,无术前化验及检查直接送入手术室.诊断面部开放性外伤,颌面部巨大异物存留,颧骨上颌骨眶底粉碎性骨折伴骨缺损,齿槽骨骨折伴牙缺失,舌切割伤,腭部贯通伤伴腭骨骨折.入室时意识模糊,躁动,谵妄,测BP 90/70 mm Hg,HR 130次/min,SpO2 95%.紧急开放两条静脉通道,右股静脉穿刺做中心静脉测定,右侧桡动脉穿刺持续动脉压测定.  相似文献   
6.
病人,女。46岁,体质量48kg。因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于2005年4月13日在我院行体外循环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后不明原因发热,最高达41℃,胸透及B超未发现感染灶,血培养多次均为阴性。先后用氨苄西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抗生素,发热等症状无缓解.遂于2005年6月2日全麻下行开胸探查术。建立体外循环后切开主动脉,于主动脉根部发现一坏死病灶.内包裹大量脓性物质,清除病灶后带管回病房。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35岁,体质量65 kg。因全身大面积烧伤后双手瘢痕挛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双手瘢痕松解植皮术(系第3次住院手术)。入院检查HB 105 g/L,GLU 8.9 mmol/L,其他未见明显异常。患者禁食12 h,术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0.1 g、阿托品0.5 mg。入手术室后常规SPO2、BP、HR、心电监测。查血压116/75 mm Hg(1 mm Hg=0.133 k Pa),心率109次/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低风险饮酒对腔镜检查患者的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效应的影响。方法无痛腔镜检查患者286例,ASAⅠ或Ⅱ级,年龄35~72岁,分为低风险饮酒组(D组,n=117例)和非饮酒组(N组,n=169例)。受试对象排除相关非处理因素,仅接受丙泊酚TCI镇静,血浆靶浓度设定为3.5ug/mL,观察并记录每组每分钟HR、SPO2、NIBP以及警觉/镇静(OAA/S)评分,停药后靶血浆药物浓度、靶效应室药物浓度的不良事件和浓度衰减发生率;OAA/S评分达0分所用时间,所需丙泊酚用量,血浆靶浓度与效应室靶浓度平衡,即刻停药到OAA/S评分恢复至5分所用时间。结果 OAA/S评分达0分所用时间D组(483±205)s,N组(507±195)s,达0分所需丙泊酚用量D组为(2.2±0.5)mg/kg,N组为(2.3±0.8)mg/kg,OAA/S评分恢复为5分所用时间D组(530±175)s,N组为(527±168)s。结论低风险饮酒的患者对丙泊酚TCI镇静效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