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米非司酮对异位子宫内膜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遇桂芳 《中外医疗》2007,26(20):26-27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子宫内膜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米非司酮治疗EMS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8例,用宫腔镜分别取患者米非司酮治疗前和治疗后子宫内膜标本38份.采用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内膜标本中MMP-2,MMP-9 mRNA表达率及表达强度.结果 所有内膜标本均有MMP-2、MMP-9 mRNA表达,治疗前和治疗后标本中MMP-2、MMP-9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97%,68%)和(95%,66%);治疗后子宫内膜中MMP-2、MMP-9mRNA的表达强度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米非司酮可以有效抑制子宫内膜症患者内膜中MMP-2、MMP-9mRNA的表达,降低了内膜的侵袭性,减少了转移到发生,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遇桂芳  汪国庆 《农垦医学》1999,21(4):257-259
输卵管妊娠(TP)是妇科常见急腹症,诊治不及时是妇产科死亡因素之一,而TTP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目前由于p-hCG的放射免疫法测定,腹腔镜及B超的广泛应用.使得TP早期诊断的可靠性越来越大。若能减少TP的发生,将降低妇女因TP导致的死亡率及发病率。我院自1998年1月至1998年10月对69例TP患者进行术后输卵管组织沙眼衣原体(CT)及解肥支原体(UU)培养,探讨CT、UU感染时致输卵管炎与TP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1.患病年龄69例患者年龄最小18岁,最大38岁,平均年龄28岁。发病年龄内部构成见表1。2.衣原体与支原体的分离培…  相似文献   
3.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特点、临床诊治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2009年收治的20例腹壁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随访情况。结果20例患者潜伏期平均为27.7月;75%的患者有典型的症状;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84.2%的病灶位于剖宫产疤痕角部,1例位于左下腹腹腔镜穿刺孔;病灶直径平均3.1em;病灶累及腹直肌前鞘17例,累及肌层2例,累及腹膜层1例,其中19例行常规缝合,1例行减张缝合;术后病检19例为腹壁内异症,1例为腺癌;术后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医护人员需要全面认识腹壁内异症,重视预防,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同时对患者要普及教育,是正确对待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霞  祝育德  遇桂芳  郭晓惠  沈丹  曾琼 《广东医学》2006,27(12):1888-1889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效果和手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顺利完成手术,4例因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94%(58/62),平均手术时间(85.3±25.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00.1±30.1)ml,平均术后住院4~6 d,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具有安全、微创、出血少、恢复快、术式简单易于掌握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6.
腹腔镜手术在妇科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附74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遇桂芳 《山东医药》2004,44(3):38-39
妇科急腹症常见于异位妊娠、黄体破裂或卵巢子宫内膜囊肿破裂、急性盆腔炎或盆腔脓肿、卵巢囊肿蒂扭转等,临床上有时诊断困难,如诊断和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1993年1月至2003年6月,我院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治妇科急腹症患者748例,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颈癌前病变电圈切除术(LEEP)后两型上皮修复所新形成移行区变化及其与治愈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0例阴道镜下活检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的患者进行LEEP及术后8个月后行电环活检,分别对切下组织分12象限进行病理切片,比较之间变化,于LEEP前及电环活检时同时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CⅡ-HPVDNA)检测及阴道镜检查.结果 LEEP后病理:宫颈CIN Ⅰ~Ⅲ(60例);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简称鳞柱上皮)之间交界分明(0例);固有膜厚5~10 mm(57例);鳞柱上皮跳跃增生(50例),鳞状上皮下黏液腺体丰富(58例);鳞柱交界之间有少许上皮缺损0例.LEEP术后8个月活检病理:宫颈CINI共3例;治愈的57例,治愈率95%;鳞柱交界分明(51例),固有膜薄1~5 mm(56例);鳞柱上皮呈跳跃增生0例;鳞柱交界上皮下见肉芽组织纤维及血管增多(57例);组织腺体减少80%~90%(57例);鳞柱交界之间有少许上皮缺损,以纤维组织肉芽填充(9例);黏液腺体和未成熟鳞化细胞被切除58例.LEEP前HCⅡ-HPVDNA阳性60例,术后阴性57例,治愈率95%;LEEP术前阴道镜下见厚的醋白上皮60例,LEEP后厚的醋白上皮0例.结论 宫颈LEEP术后重建的宫颈组织学构型有显著性改变,具有特殊的生理意义.这种特殊的组织学构型,减少了细菌病毒感染的靶组织,提高了宫颈癌前病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疗效。方法对123例经阴道镜下活检初步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伴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比LEEP后的病理结果。结果LEEP治疗成功率为94.2%,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一致占53.5%(66/123),不相符占46.5%(57/123),术后病理诊断级别降低占40%(49/123),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上升占6.5%(8/123),手术切缘阳性7例。其中3例术前CINⅠ,术后为宫颈原位癌累及腺体,最终病理诊断级别高者为准,术后宫颈管狭窄14例,术后半年无CIN的有115例,术后3个月及半年细胞学检查为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的为4.05%(5/123),其余均为正常。结论LEEP是治疗CIN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只要对于有CINⅢ并要保留生育功能及保留生活质量的,无疑是适当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哺乳期妇女局部穿刺抽出的脓性标本200份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牛产的ATB鉴定系统进行细菌菌种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200份标本中共分离出98株病原菌,分离率为49%,其中葡萄球菌91株,占92.9%,链球菌4株,占4.1%,大肠杆菌3株,占3.1%。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89.01%,对苯唑西林的敏感率为85.7l%。对万古霉素、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复方磺胺甲恶唑、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四环素、克林霉素的敏感牢分别为100%、94.51%、87.91%、73.63%、63.74%、60.44%、59.34%、42.86%。结论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但对苯唑西林敏感率较高,凶此苯唑西林可以治疗大部分由葡萄球菌引起的乳腺炎。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四孔法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已广泛用于临床,我们使用三孔法行腹腔镜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探讨了其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