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经行吐衄属月经病之范畴,是妇科临床少见病之一。陈师对于此病有着独到的见解,中药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观察针刺治疗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48例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试验组采用针刺联合盆底肌训练疗法,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训练法。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控尿的变化。 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相比1 h尿垫试验漏尿量(g)、ICIQ-SF评分、24 h尿失禁次数均有改善;试验组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针刺能够有效改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尿失禁症状,促进尿控功能的恢复,符合加速外科康复理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20例血友病中,血友病甲10例、血友病乙9例、血管性假血友病(VWD)1例。年龄4~47岁。男19例,女1例(VWD)。其中4例治疗时无出血症状;7例有较严重的出血症状,并接受过输血,试验时间于输血后1周开始;9例有出血症状,未接受过任何输血或因子输注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保温方式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体温和热舒适度的影响。 方法研究的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颈骨折;年龄≥65岁;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制定的分级标准进行分级为Ⅰ~Ⅱ级;无语言交流障碍;术后入麻醉恢复室(PACU)进行麻醉复苏。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异常者;患有耳道疾病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免疫功能异常者;病态性肥胖症;术前4周有发热或感染患者。选择于青岛市市立医院麻醉手术科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为:充气式升温毯组(A组)、液体加温组(B组)、充气式升温毯联合液体加温组(M组)和对照组(C组),记录并比较4组患者入室时(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和出室时(T4)的鼓膜温度,及围术期计划外低体温发生率、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寒战发生情况和热舒适度。计量资料采用Kolmogorov-Smirnov法进行正态检验,对于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或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应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4组患者T1时鼓膜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61,P>0.05);在T2~T4时,与C组比较,A组(T2~T4:t=11.504、10.056、14.205)和M组(T2~T4:t =13.710、12.086、19.101)患者鼓膜温度明显升高(P<0.05),而B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4:t =1.840、-1.386、1.371,P>0.05);与A组比较,B组(T2~T4:t=9.628、10.409、11.315)和C组(T2~T4:t=11.504、10.056、14.205)患者鼓膜温度明显降低(P<0.05),M组(T2~T4:t=-1.493、-1.072、-1.179)鼓膜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B组患者低体温事件发生率(χ2=0.073)、寒战发生次数与程度(χ2=0.077)、PACU停留时间(t=-0.250)、热舒适度评分(U=438.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M组低体温事件发生率(C组vs A组:χ2=5.963,C组vs M组:χ2=4.356)、寒战发生次数与程度(C组vs A组:χ2=6.667,C组vs M组:χ2=6.667)、PACU停留时间明显降低(C组vs A组:t=-3.701,C组vs M组:t=-4.023),热舒适度评分明显升高(C组vs A组:U=206.500,C组vs M组:U=211.500)(P<0.05)。 结论单纯采取充气式升温毯可维持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中体温平稳,降低低体温和寒战发生次数,减少PACU停留时间,提高热舒适度,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围术期体温保护。  相似文献   
5.
辛苗  张春光  于京福  代汭  万效梅  王燕  王晓 《浙江医学》2020,42(21):2278-2282,2295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肺叶切除术患者肺组织炎症反应和细胞焦亡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10例、青岛市市立医院228例需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共4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219例。D组于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负荷剂量1.0滋g/kg右美托咪定,随后以0.3滋g/(kg·h)静脉输注至术毕前30min,C组静脉输注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麻醉诱导后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单肺通气(OLV),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确定双腔气管导管位置。术中于肺叶离体时取肺组织标本3份,1份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消皮素D(GSDMD)、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P3)、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和半胱天冬酶-1(Caspase-1)的表达;1份计算肺湿干重(W/D)值;1份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情况并作病理学损伤评分。于OLV即刻(T1)、15min(T2)、30min(T3)、60min(T4)和恢复双肺通气1h(T5)时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比较,D组肺组织GSDMD、NLRP3、ASC和Caspase-1的表达下调,OLV15、30、60min及恢复双肺通气1h氧合指数均升高(均P<0.05);肺病理学损伤评分、W/D值、术后肺炎、肺不张的发生率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改善肺叶切除术患者肺组织炎症反应从而减轻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焦亡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