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剂量多西他塞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恶性实体瘤患者动员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0例恶性实体瘤患者入组,第一天采用多西他塞120mg/m2经静脉持续滴注3小时,在白细胞1.0×109/L左右时每天给予G-CSF5μg/kg,分早晚两次皮下注射,直至采集结束。结果在给予多西他塞后平均第(6.47±1.01)天白细胞降至1.0×109/L,皮下注射G-CSF平均(3.50±1.01)天即多西他塞动员后平均第(9.97±1.03)天开始外周血造血干/组细胞单采,每人每天采集一次,采集两天,共获CD34+细胞中位数3.49×106/kg(1.71×106~16.69×106/kg),其中CD34+细胞>2.0×106/kg的患者25例。不同采集时间获CD34+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1)。6例发生关节轻度疼痛,3例轻度腹泻,1例口腔粘膜炎。结论多西他塞120mg/m2联合G-CSF5μg/kg是恶性实体瘤患者动员采集自体干/祖细胞的有效安全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危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大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并发热的发生率、感染及病原菌和治疗措施.方法:收集2004-07-2009-04我科高危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进行大剂量化疗病例共145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高危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大剂量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发生率97.2%(141/145).发热的发生率57.2%(83/145),持续(3.37±1.77)d.发热组和未发热组的中位最低中性粒细胞数分别为0.000×109L-1和0.026×109L-1,x2=4.563,P=0.033;平均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分别为4.75和3.26 d,t=4.409,P=0.000.微生物学证实的感染病例占8.4%(7/83),临床诊断的感染病例占56.6%(47/83),不明原因发热病例占34.9%(29/83).常见感染部位咽、口腔和舌体病例占28.9%(24/83),胃肠道病例占24.1%(20/83).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42.9%,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有效率为100.0%.结论:高危和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大剂量化疗后具有极高的粒细胞缺乏症和发热的发病率,多于1周内出现,持续3~4 d.消化道是其常见感染部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综合性防治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2006年2月至2009年6月我科收治行紫杉醇动员的26例乳腺癌患者,紫杉醇(PTX,175 mg/m2 持续静脉滴注24 h)化疗后,白细胞降至1.0×109/L左右时使用rhG-CSF 5 μg /(kg·d) 动员至采集结束。并进一步分析患者年龄,化疗后白细胞最低数,采集前各类血细胞数,术后分期以及既往化疗等因素对采集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CD34+细胞数的影响。结果白细胞计数于紫杉醇化疗后中位7d降至1.0×109/L 左右,皮下注射rhG-CSF中位4d进行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采集总MNC平均(7.89±1.45)×108/kg,采集总CD34+细胞平均(4.88±1.54)×106/kg。年龄与采集CD34+细胞数显著相关。而其他因素对MNC及CD34+细胞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PTX(175 mg/m2 持续静脉滴注24h)联合rhG-CSF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动员的有效安全方案。患者年龄显著影响CD34+细胞的采集数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椎病前后入路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方式。方法对96例行前后入路手术的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优质手术配合,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患者满意率明显较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颈椎病行前后入路手术的患者给予围术期优质护理配合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术中出血量,提高了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高剂量化疗对于晚期乳腺癌化疗前后生活质量影响,为选择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病例组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高剂量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同期选取接受常规方案化疗的2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MOS36-item short forum health survey)的缩减版本SF-12量表作为问卷调查表。在第1个时间点(T1)为治疗前,第2个时间点(T2)为第2周期高剂量化疗前和第4周期常规治疗前,第3个时间点(T3)为高剂量化疗结束3月随访时和常规剂量化疗结束后3月进行调查随访。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剂量化疗组和常规剂量组患者生活质量8个维度评分T2较T1均显著下降(P<0.05),T3较T1两组患者活力和社会功能维度仍显著下降(P<0.05),其他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时间点高剂量化疗组较常规剂量化疗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活力和社会功能维度显著下降(P<0.05),T1和T3时间点高剂量化疗组和常规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下高剂量化疗导致乳腺癌患者总体健康、生理功能、活力和社会功能显著下降,但患者高剂量化疗缩短了治疗时间,使患者可更快的恢复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个性化舒适性护理干预在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患儿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手术个性化舒适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临床疗效、术后疼痛程度、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96.00%),术后轻度疼痛率(70.00%)显著高于对照组(4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儿中、重度疼痛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家长总满意率为(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个性化舒适护理干预在保证临床治疗效率的同时,可以减轻患儿的疼痛程度,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恢复,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有症状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了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36例有症状胸腔积液乳腺癌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手术病理分期、手术后无病生存期(DFS)、胸腔积液是否为初次复发部位、是否复发后一线化疗、是否伴有其他积液、是否双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的情况[是否血性胸腔积液、胸水细胞数、胸水单核细胞数、乳酸脱氢酶(LDH)、癌胚抗原(CEA)、CA153、CA125、蛋白、胸水量]及胸腔积液的治疗情况(胸腔局部治疗方式、胸腔局部化疗药物、是否使用IL-2)中各种因素对于胸腔积液疗效及控制时间的影响。结果患者手术至出现胸腔积液的中位时间44月(0~180月)。手术至出现胸腔积液的时间>44月有效率显著高于手术后DFS≤44月者(P=0.046),分别为66.7%,33.3%;复发后一线化疗者有效率显著高于复发后二线及以上化疗者(P=0.044),分别为65.0%和31.3%;胸水单核细胞数>1×106/L的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胸水单核细胞数≤1×106/L(P=0.046)的患者,分别为66.7%,33.3%。胸腔积液中位控制时间为4月,胸腔积液LDH≤400 u/ml较LDH>400 u/ml的患者的胸腔积液控制时间显著延长(P=0.032),胸腔积液中位控制时间分别为6月和2月。结论胸腔积液是乳腺癌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术后DFS时间长、复发后一线化疗及胸水单核细胞高者有效率高,胸腔积液LDH浓度高是胸水控制时间短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方案和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乳腺肿瘤内科2006年8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共46例,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A组)或卡培他滨(B组)方案进行随机、对照临床治疗试验, A组第1、8天多西他赛35 mg/m2 静脉滴注,第1天塞替派60~65 mg/m2 静脉滴注,B组第1、8天多西他赛35 mg/m2静脉滴注,第1~14天卡培他滨1 000 mg/m2,口服,每日2次。21 d为1个周期,至少应用2个周期。结果: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组22例,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组24例,两组患者基线情况一致。可评价疗效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组21例,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组22例。两组疗效分别为部分缓解9.52% vs. 27.27%(2/21例,6/22例),稳定52.38% vs. 31.82%(11/21例,7/22例),进展38.10% vs. 40.91%(8/21例,9/22例),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1.90% vs. 59.09%(13/21例,13/22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7.9个月(95%CI 0.77~15.03)vs. 8.3个月(95%CI 4.01~12.59),1年生存率分别为88.2% vs. 81%,P值均>0.05,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组和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主要不良反应Ⅲ~Ⅳ度发生率分别为白细胞减少45.45% vs. 26.09%,中性粒细胞减少45.45% vs. 21.74%,血小板减少9.09% vs. 0%,手足综合征0% vs. 13.04%,P值均>0.05,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塞替派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有一定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可以作为经济、有效的解救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乳腺癌患者动员外周血干细胞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2006年2月—2009年6月我科收治的55例 行多西他赛(商品名多帕菲,TXT,120 mg/m2 持续静脉滴注3 h)动员的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白细胞降至 1.0×109/L左右时使用rhG-CSF 5 μg /(kg·d) 动员至采集结束。并进一步分析患者年龄、化疗后白细 胞最低数、采集前各类血细胞数、内脏、骨转移情况及化、放疗情况对采集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和CD34+细胞的影响。结果多西他赛化疗动员后中位7d白细胞降至1.0×109/L 左右,皮下注 射rhG-CSF中位3d,采集总MNC平均(5.51±1.24)×108/kg,采集总CD34+细胞平均(2.90±1.38)×106/kg 。年龄、化疗后白细胞最低数与采集CD34+细胞均显著相关(P<0.05)。化疗的周期数≤6的患者采集平均 CD34+细胞数较周期数≥6患者显著增高(P<0.05)。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TXT(120 mg/m2 持续静脉滴注3 h)联合rhG-CSF为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动员的有效安全方案。患者年龄、既往化疗周期数显 著影响患者CD34+细胞的采集数量。患者化疗后白细胞最低数可作为采集CD34+细胞数量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胸壁恶性小细胞性肿瘤:Askin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提高对胸壁恶性小细胞性肿瘤(Askin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通过本院确诊的一例,结合国内文献报告的14例Askin瘤,进行文献复习,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等逐一分析.结果:分析表明,Askin瘤好发于青少年,恶性度高,预后差,鉴别诊断困难.结论:Askin瘤的诊断应以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为主,治疗上应强调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