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麻醉恢复室实习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级麻醉系本科生3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15)。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对照组采用传统实习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结合案例教学法,评估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方面,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临床技能实际操作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对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结合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麻醉恢复室实习带教中的实际效果更好,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主动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助能力,值得在麻醉学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气管内肿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较为复杂,尤其低位巨大气管内肿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难度和风险极大。由于巨大肿瘤阻塞气管,患者存在严重呼吸困难,麻醉诱导期间可能出现气道完全梗阻,患者因缺氧而发生呼吸心搏骤停。如何维持最低限度通气氧合是保证麻醉诱导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现报道本科近期1例巨大气管内肿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并进行文献复习,探讨气管内肿瘤切除与气道重建术的麻醉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麻醉科医师中调查分娩镇痛的实践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麻醉科医师在分娩镇痛方法、药物选择、给药模式以及分娩镇痛相关问题的看法。借助"中国基层麻醉网"于2019年1月20-27日实施问卷发放与回收。结果 923位麻醉科医师参与此项调查。其中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上有674位(73.1%),高级职称316位(34.2%),二级医院占比62.2%,三级占比31.1%,公立医院占比84.2%,综合医院占比80.2%。最常用的镇痛方式包括椎管内分娩镇痛(77.4%)和导乐镇痛(41.2%)。椎管内分娩镇痛最常用的局麻药是罗哌卡因(91.9%),局麻辅助药为舒芬太尼(62.3%),最常用的给药模式是产妇自控镇痛(82.5%),其中,有84.4%采用有背景剂量给药模式。分娩镇痛期间常规监测BP、HR和SpO2以及胎心率,但下肢肌力监测率只有33.9%。78.0%的麻醉科医师选择产程启动后产妇第一次要求镇痛时及时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而不必等待宫口开大4 cm;22.0%的麻醉科医师认为即使产妇要求也必须等待宫口开大4 cm才能实施分娩镇痛。15.6%的麻醉科医师认为椎管内分娩镇痛会增加器械助产率,5.2%认为其会增加剖宫产率。结论椎管内分娩镇痛是最常用的镇痛方法,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是最常用的椎管内分娩镇痛配方。分娩镇痛正确的启动时机还需继续宣传,分娩镇痛期间产力监测的意识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随着健康中国和产科麻醉医疗的发展,产科手术、胎儿外科、妊娠非产科手术麻醉和分娩镇痛对麻醉医疗的需求越来越高,保障母婴安全给产科麻醉医护人员提出了挑战。电子胎心监护具有快速、动态反映胎儿在子宫内的生理状况,临床上通过监测胎心率基线、胎心变异、加速、减速以及宫缩参数等,判读胎心监护图形,结合孕产妇的生命体征监测,合理地选择分娩镇痛或产科麻醉方式与临床用药,有助于指导决策胎儿紧急情况的救治措施,保障手术、麻醉和相关治疗期间的母婴安全,提高产科麻醉工作者基本的胎心监测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TKR患者40例,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股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组(T组),气管插管全麻组(C组),每组2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置喉罩(管)即刻(T2)、置喉罩(管)后3 min (T3)、拔出喉罩(管)前(T4)及拔出喉罩(管)后3 min(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分压(SpO2)值。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全麻用药量(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躁动情况。随访术后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率。结果 T组全麻药用量少于C组(P<0.05),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C组(P<0.05)。T 组苏醒期躁动、VAS评分大于4分及术后咽喉痛发生率均少于C组(P<0.05)。两组诱导后T1、T0时段HR、MAP均下降(P<0.05),但两组下降程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AP、HR在T3时段与 T0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 HR、MAP在 T2、T4、T5分别与T0比较,T组无明显变化(P>0.05),C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SpO2在手术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TKR中应用股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可减少全麻药用量,降低应激反应,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麻醉相关并发症,是一种更安全、更舒适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无线胶囊膀胱镜动态观测猪膀胱黏膜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只健康实验香猪, 全麻。胶囊膀胱镜在经皮肾镜改良鞘辅助下经尿道置入猪膀胱, 胶囊膀胱镜末端连接1条长为2 cm的丝线。体外姿态控制器调节胶囊膀胱镜的位置及镜头角度以拍摄目标解剖区域。在初始30 min内, 胶囊膀胱镜的拍摄速度为2.5帧/s, 30 min后自动转为1.5帧/s。胶囊膀胱镜连续拍摄4 h后自动关机, 拍摄过程中照片实时传输至图像接收仪。目标解剖区域拍摄完成后, 实验猪被唤醒并送入猪舍, 自由饮食和活动。将图像接收仪连接计算机, 通过Vue软件下载图片并进行分析处理。12 h后, 再次置入扩张鞘, 在输尿管镜观察下, 使用异物钳牵拉丝线将胶囊膀胱镜取出。结果无线胶囊膀胱镜在置入、取出设备的辅助下顺利经尿道进出膀胱, 并成功拍摄了2万余张像素为60 K的各角度膀胱黏膜图像。在胶囊膀胱镜置入、图像获取、膀胱内留置(12h)及取出过程中, 未见出血、尿路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本研究中的无线胶囊膀胱镜可动态、智能、精准观测到猪膀胱黏膜状态, 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