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GADD15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82例结肠癌患者的结肠癌组织与相应的癌旁正常结肠组织(距癌组织>5 cm)制作蜡块后构建组织芯片,分别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CHOP/GADD153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关系。结果: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结肠癌组织CHOP/GADD15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癌旁正常结肠组织(P<0.05);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显示,结肠癌组织中CHOP/GADD153蛋白的表达水平随结肠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强(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均P>0.05)。结论:结肠癌组织中CHOP/GADD153蛋白的表达增高,并与结肠癌织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提示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了肿瘤分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4.
<正>1临床资料垂体常常由于局部感染、鞍区肿瘤或自身免疫反应发生炎症反应。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是指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垂体部位的炎症因此也称为自身免疫性垂体炎[1]。而由于局部感染和鞍区占位引起的垂体炎则为继发性垂体炎。淋巴细胞性垂体炎是目前为止最晚发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其发病率较低,临床研究不多,易误诊为垂体瘤而行手术治疗,多数在手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得以确诊。现将1例淋巴细胞性垂体炎误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已确诊为糖尿病(DM)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因素及发生频率。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确诊DM的794例患者进行随访,最终确定468例(58%)随访时间在917年的患者入组。采用有无胰岛细胞抗体作为分组条件,将全体成员分为两组。结果患病时间平均17年的患者占总患者人数的15%,其中被诊断为DN的1型DM(T1DM)患者占14%,2型DM(T2DM)患者占25%,且91%的患者有微量蛋白尿,且8.6%出现大量蛋白尿。研究结果表明,高龄(HR1.05;95%CI 1.0117年的患者入组。采用有无胰岛细胞抗体作为分组条件,将全体成员分为两组。结果患病时间平均17年的患者占总患者人数的15%,其中被诊断为DN的1型DM(T1DM)患者占14%,2型DM(T2DM)患者占25%,且91%的患者有微量蛋白尿,且8.6%出现大量蛋白尿。研究结果表明,高龄(HR1.05;95%CI 1.011.10)和高BMI(HR 1.04;95%CI 1.001.10)和高BMI(HR 1.04;95%CI 1.001.09)已经成为DM发展为DN的独立高危因素。DM的发病高年龄(P=0.041)及BMI(P=0.012)是发病91.09)已经成为DM发展为DN的独立高危因素。DM的发病高年龄(P=0.041)及BMI(P=0.012)是发病917年的DM患者发生DN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因素和高BMI是DN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且T2DM患者发生DN的概率明显高于T1DM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降低DNMT1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应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DNMT1在结直肠癌细胞株HCT-8和正常肠上皮细胞株NCM460的表达水平。通过LV-hDNMT1-shRNA慢病毒转染结直肠癌细胞株HCT-8,下调DNMT1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表达;细胞功能学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qRT-PCR、Western blot和亚硫酸氢盐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增殖、迁移和侵袭相关指标基因表达水平和甲基化水平。结果 结直肠癌细胞HCT-8 DNMT1 mRNA表达水平略高于NCM460。降低HCT-8细胞DNMT1表达,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Ki-67表达增加,MMP9基因甲基化程度降低其基因表达水平增加、TIMP3基因甲基化程度升高其基因表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MT1表达降低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HCT-8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MMP9、TIMP3基因甲基化水平影响其蛋白表达,进而对肿瘤细胞侵袭转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不良情绪及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中医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低于对照组,补体C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幸福感总分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护理可改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二甲硅油散和链酶蛋白酶颗粒联合应用在胃镜检查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9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0例,检查前口服二甲硅油散,观察组450例,检查前口服二甲硅油散与链霉蛋白酶颗粒进行消化道准备。比较两组患者的胃镜检查视野清晰度、检查时间及微小病变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胃窦、胃体上部、胃体下部、胃底四个部位的视野清晰度评分及出血点、溃疡、红斑微小病灶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检查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糜烂、凹陷与息肉性增生微小病灶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镜检查前口服二甲硅油散与链酶蛋白酶颗粒进行消化道准备,缩短检查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刺激内皮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负性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袁达的影响,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免疫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分别与不同浓度(10、50、100 mg/L)ox-LDL温育24 h,以PBS作阴性对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D-L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ox-LDL浓度的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PD-L1表达逐步升高,低浓度(10 mg/L)OX-LD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浓度(50 mg/L)及高浓度(100 mg/L)ox-LDL组较对照组PD-L1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公认有致慢性炎症作用的ox-LDL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炎症反应时,上调负性共刺激分子PD-L1的表达,这种负反馈调节可能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免疫机制.  相似文献   
10.
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是人口相对密集的地方,容易发生传染病的爆发流行。据统计,我国70%以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80%以上的学校突发事件为传染病流行事件。这显示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的艰巨性。学生因病缺课监测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了解和研究学生健康以及疾病流行状况的方法之一。目前因病缺课监测,主要由学校各班主任每天登记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校医或保健老师每月或每学期汇总1次,并将汇总表交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监测工作已经不能完全胜任目前的学校卫生管理,要求一种更加迅速有效的手段,快捷地反映学生健康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