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高龄患者TCI麻醉时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ASA为II—III级的高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n=30):TCI麻醉监测组(以下简称“T组”)和对照组(以下简称“P组”)。麻醉诱导均为芬太尼3.3ug/kg、咪唑安定0.05mg/kg、依托咪酯0.3mg/kg、顺阿曲库铵0.15mg/kg,诱导插管后T组采用血浆靶控TCI维持麻醉,术中根据AAI值调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TCI血浆浓度及应用肌松监测反馈仪闭环给予肌松药。丙泊酚的血浆靶浓度为2.3—2.8ug/ml,瑞芬太尼的血浆靶浓度为3.6-4.8ng/ml,顺阿曲库铵则是闭环给药;而P组只根据血压、脉搏和麻醉医师经验调节控制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输注速度,丙泊酚的输注速度为75一i00IJ.g/kg/min,瑞芬太尼输注速度为150—200ng/kg/min,顺阿曲库铵是每隔30—45分钟给予2—3mg。分别观察记录T组和P组于诱导用药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时(T2):气管插管后切皮时(T3);开始进腹或进腔镜时(T4);腹部探查游离或腔镜游离时(T5);脏器切除时(T6);拔管时(T7)等七个时段的心率(HR)、血压(SBP、DBP)、体动情况、肌松满意程度,麻醉药用量等。此外,还观察苏醒期问的苏醒时间、苏醒的完全程度、苏醒期间的并发症等。以上几方面的数字技术最终通过麻醉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分析记录。结果:T4-T7时,心率、血压T组与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中无体动,P组有6例出现体动(P〈0.05);T组肌松满意程度较好,TOF值〈0.1,P组有7例出现短暂肌松不良(P〈0.05);T组麻醉药和肌松药用量均更少,术后苏醒和肌松恢复更快,术后躁动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高龄患者术中应用TCI麻醉,配合肌松闭环给药、AAI监测调控、麻醉信息系统整合等具有很大优势,使高龄患者的麻醉过程更加平稳、苏醒质量更优、可控性和精确性更强、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评价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应用于危重病人七氟醚麻醉诱导监测血流动力学的临床价值。方法:择期Ⅲ级以上危重病人手术病人100例,于麻醉前连接Solar 8000M无创心排监测仪(美国GE公司生产)。在吸入6%七氟醚麻醉诱导下置入喉罩,分别于诱导前、置喉罩前、置喉罩时、置喉罩后1分钟及置喉罩后3分钟时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排血量(CO)、心排指数(CI)、外周阻力(SVR)等指标。并比较CO、CI、SVR、和HR的变化。结果:诱导前后MAP、HR、CO、CI、SVR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心排血量监测仪适用监测危重病人七氟醚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预处理对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ASA为Ⅰ~Ⅱ级妇科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咪达唑仑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静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4μg/ml)、咪达唑仑0.03 mg/kg(0.24 mg/ml)和等量(0.125 ml/kg)生理盐水(5 min注射完毕)。5 min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3 mg/kg(1 min注射完毕),观察并记录有无肌阵挛发生及肌阵挛的严重程度。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和咪达唑仑组分别经静脉预先注射0.5μg/kg和0.03 mg/kg后,再给予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发生率分别为5%和7.5%,而对照组肌阵挛的发生率为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右美托咪定0.5μg/kg和咪达唑仑0.03 mg/kg预处理都可明显降低依托咪酯诱导时肌阵挛的发生率,且两者预处理的效果相当。右美托咪定在辅助麻醉方面具有镇静、镇痛,减少麻醉剂用量、稳定血流动力学、无呼吸抑制等特点,更适合与依托咪酯联合使用作为全麻诱导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给药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的研究。方法选择ASAⅡ或Ⅲ级行手术治疗的的老年患者110例,年龄68~86岁,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TCI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依托咪酯采用TCI,血浆靶浓度设定为2.5μg/ml;B组依托咪酯采用静脉推注,剂量先按0.3mg/kg设定。观察患者入室时(T1)、依托咪酯注射过程中入睡前且BIS90(T2)、入睡且BIS60(T3)、喉镜暴露插管(T4)、插管后1min(T5)、5min(T6)等的HR、SBP、DBP、BIS值。同时观察A组患者入睡时的靶浓度和B组患者入睡时依托咪酯的用量;观察两组患者诱导至意识消失的时间及诱导过程中发生肌震颤的例数。结果 T4时B组HR明显快于,SBP、DBP明显高于A组(P0.05),T5时B组HR明显快于,SBP、DBP明显低于A组(P0.05)。B组依托咪酯用药量明显高于A组(P0.05)。A组诱导至意识消失的时间为(9.7±1.2)s,明显长于B组的(6.1±1.1)s(P0.05)。A组肌震颤发生的例数0例,明显低于B组的17例(P0.05)。结论依托咪酯诱导时采用TCI血浆靶控模式给药对于高龄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减少不良反应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在小儿经胸微创先心封堵术的麻醉中的安全性风险评估。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小儿经胸微创先心封堵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术前,两组患儿均禁饮禁食,开放静脉通道,密切关注患儿的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临床指标。对照组患儿进行全凭静脉麻醉,实验组患儿进行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麻醉诱导。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舒芬太尼用量、麻醉时间及拔管时间及苏醒期躁动评分等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舒芬太尼用量为(4.54±2.32)μg显著少用对照组用量为(6.54±2.89)μg,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躁动评分分别为(0.98±0.67)分与(1.76±0.72)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苏醒时间为(11.54±2.78)分,实验组苏醒时间为(9.90±1.21)min,对照组拔管时间为(16.32±2.89)min显著多于实验组为(12.32±1.99)min,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麻醉后1分钟,实验组与对照组心率分别为(108.23±14.32)次/min与(108.54±14.20)次/min,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在小儿经胸微创先心封堵术的麻醉中效果理想,患儿苏醒较快,安全性较高,躁动发生概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芬太尼对异丙酚抑制高龄患者肠镜检查体动反应半数有效血浆浓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肠镜检查术的高龄患者90例,男性45例,女性45例,年龄(81±7)岁(75~89岁),ASAⅡ~Ⅲ级,体质量指数19~27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n=30),即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芬太尼组(F0.5组、F1.0组)。采用血浆靶控输注(TCI)异丙酚,3组初始靶浓度为2.0 μg/mL,达靶浓度后,C组、F0.5组、F1.0组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0,0.5,1.0 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 mL),3 min后行肠镜检查术。检查过程中如患者出现头部或四肢有目的的较大动作,则定义为肠镜检查诱发的体动反应。采用序贯法确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相邻浓度值差0.5 μg/mL,出现体动反应者,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若未出现体动反应,则采用低一级浓度。用概率单位法确定异丙酚半数有效血浆浓度(EC50)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C组、F0.5组、F1.0组的EC50及其95% CI分别为3.05(2.72~3.36),2.76(2.45~3.09),2.20(1.72~2.67)μg/mL,异丙酚EC50呈递减趋势(P<0.05)。结论高龄患者行肠镜检查术时,随着复合芬太尼剂量的增加,异丙酚抑制肠镜检查术诱发的体动反应的EC50随之递减。  相似文献   
7.
心脏病老年患者心肺储备功能差,耐受血流动力学波动的能力下降,麻醉手术如麻醉恢复期的气管拔管过程可致较强烈的心血管反应,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探讨防治其拔除气管导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有效措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气管插管型喉罩(ILMA)是一种专门为引导盲探气管插管而特殊设计的改良型喉罩通气道,临床上多用于困难气道时引导气管插管[1-2],也可用于颈椎手术时引导气管插管[3].利用插管型喉罩,可在麻醉恢复期开始时的深麻醉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留置喉罩保持呼吸道畅通,直到患者苏醒、自主呼吸恢复再拔除喉罩.本研究拟评价插管型喉罩预防老年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全麻恢复期气管拔管反应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 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 , DLT)插管深度( Y)与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 X)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胸科手术115例,分为男性右DLT 33例( MR组),女性右DLT 32例( FR组),男性左DLT 29例(ML组)和女性左DLT 21例(FL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即测量患者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X),麻醉诱导采用经静脉血浆靶控泵注丙泊酚2.8~3.8μg/ml和瑞芬太尼4.5~5.5 ng/ml,患者入睡后再静注肌松剂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插入DLT后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FB)直视下调整并确定DLT管端位置对位准确,观察标定DLT尖端至门齿的距离,即插管深度(Y)。对4组X和Y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每组DLT 插入的适宜深度(Y)与该组患者的年龄无相关(r=0.096,P=0.309),但与患者的体重、身高、性别(女)有显著性相关(r=0.231,P=0.013;r=0.512,P=0.000;r=0.790,P=0.000)。 MR组回归方程:Y∧=0.9806X+2.8132( n=33,r=0.9364,P=0.000);FR组回归方程:Y∧=0.9409X+3.2516(n=32,r =0.8573,P =0.000);ML 组回归方程:Y∧=1.0182X +1.8134(n =29,r =0.9662,P =0.000);FL组回归方程:Y∧=0.9227X+3.6046(n=21,r=0.9180,P=0.000)。结论测量体表甲状软骨水平至剑突距离可指导老年患者DLT的插管深度,且和FB的定位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靶控输注(TCI)用于老年人无痛结肠镜检查对无创心排血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老年人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Ⅰ组、Ⅱ组各50例。Ⅰ组用依托咪酯血浆TCI,初始靶浓度设定为0.4μg/ml。Ⅱ组用丙泊酚血浆TCI,初始靶浓度设定4.0μg/ml。观察记录注药前(T0)、肠镜置入时(T1)、肠镜置入后1 min(T2)、3 min(T3)和术毕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排血量(CO)、心排指数(CI)及外周阻力(SVR)。结果Ⅰ组T0、T1、T2、T3和T4各时间点的MAP、HR、CO及SVR均无显著变化(P>0.05);Ⅱ组T1的MAP、CO、CI较T0均显著下降(P<0.05),但T2、T3和T4的MAP、CO、CI较T0无显著变化(P>0.05);Ⅱ组T1的HR较T0显著下降(P<0.05),但T2、T3和T4的HR较T0无显著变化(P>0.05);Ⅱ组T1的SVR较T0显著上升(P<0.05),但T2、T3和T4的SVR较T0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依托咪酯TCI用于老年人无痛肠镜检查,受检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