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伟  于晓洁  赵敬凯  徐亚飞  张静 《安徽医学》2015,36(11):1396-1398
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行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对照组45例,行常规切开筋膜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创面二期关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愈合优良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创面二期关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敷料更换次数分别为(7.95±0.53)d、(15.38±1.53)d、(14.51±2.98)d、(2.53±0.13)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植皮率与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切开筋膜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4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踝关节和后足活动度及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及切口甲级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优良率为92.3%(36/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2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踝关节和足活动度、AOFAS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钢板内固定术能显著提高跟骨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术后患者踝关节和后足功能恢复,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与胫骨假体的旋转力线至关重要,旋转力线不良影响手术效果.该文就股骨假体旋转定位参照轴中股骨上髁轴、股骨后髁线、股骨髁间前后轴、屈曲间隙平衡技术,以及胫骨假体旋转定位参照轴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钛制弹性髓内针在成人锁骨中段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针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手术技巧、注意事项和并发症,评价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收集锁骨中段完全移位性骨折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19~67岁,平均39.0岁;左侧14例,右侧14例;简单骨折15例,楔形骨折8例,粉碎型骨折5例;平均病程2.9 d。术前患者肩部肿胀畸形,上臂贴胸不能活动,X线片示锁骨中段完全移位性骨折。术前平均缩短率6.76%,骨折愈合后测量锁骨长度,肩部功能采用Constant和Murley肩关节评分,上肢活动障碍程度采用DASH(Disability of the Arm,Shoulder,and Hand)评分。结果:钛制弹性髓内针闭合治疗26例,开放复位穿钉2例,均获得满意解剖复位。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1.5周,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愈合后锁骨平均缩短率3.38%,较术前改善。Constant和Murley肩关节评分平均(97.0±4.2)分,DASH评分平均(3.4±4.8)分。患者对功能和外观满意。结论:钛制弹性髓内针治疗锁骨中段骨折具有诸多优点,可作为钢板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量不同年龄儿童正常齿状突的参数,确立不同年龄儿童正常齿状突的各种参数变化,为儿童齿状突中空拉力螺钉内固定提供参数依据。方法利用CT二维重建技术,测量120例不同年龄组儿童正常齿状突基底横断面松质骨、皮质骨的横径、纵径,模拟入钉点(C2椎体前下缘中点)至齿状突尖部前角、后角的角度及距离,最佳角度及最佳长度。结果正常儿童齿状突基底部基本呈圆形,纵径稍大于横径,各参数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入钉的安全角度范围:16°~36°,最佳入钉角度范围:19°~22°。3~5岁、6~9岁和10~14岁3组的钉道长度安全范围分别为8~14mm、10~16mm、12~21mm;最佳长度分别为13~14mm、15~16mm、19~20mm。枢椎高度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结论对于Ⅱ型齿状突骨折儿童进行齿状突螺钉固定时,可根据不同年龄齿状突的不同参数变化,选择相应的螺钉直径、长度和进钉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技术治疗骨筋膜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3例骨筋膜综合征患者为对照组,给予皮肤大切口深筋膜切开减压术联合传统药物治疗,选择2011年4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9例骨筋膜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给予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术后感染率及截肢率进行比较。结果 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创面缩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2±0.24)cm比(0.61±0.13)cm,P<0.01];观察组患者的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32±6.74)d比(54.25±10.11)d;(16.76±4.21)d比(25.58±6.14)d,P<0.01]。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DH、CK及AST均明显低于治疗前[(131.5±34.7)U/L比(362.1±110.7)U/L;(198.6±70.1)U/L比(3892.5±504.2)U/L;(22.2±6.4)U/L比(138.2±104.7)U/L]和对照组[(220.3±45.7)U/L、(392.9±78.3)U/L、(76.2±22.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比18.18%(6/33),P<0.05]。结论对骨筋膜综合征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LDH、CK及AST水平,降低创面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寰枢椎不稳临床较常见,现多采用C1,2经关节螺钉固定术作为首选[1].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为Magerl后路经寰枢椎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最早由Magerl在1979年首先报告和应用[2].临床和生物力学研究证实,Magerl后路经寰枢椎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具有较好的抗屈伸、抗旋转、抗水平移位的三维稳定性及较高的术后骨融合率[3-5],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被视为寰枢椎不稳定后路内固定手术的金标准.但是部分患者存在椎弓根狭窄、椎动脉沟较深,此时螺钉穿越峡部时极易造成椎动脉损伤[6].笔者旨在通过峡部相关的影像学数据分析来探讨峡部限制螺钉直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胸腰段(T11~L2)侧方手术入路在椎体侧方的手术安全操作范围,为治疗特殊类型骨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21具成人防腐尸体标本,男11具,女10具。以克氏针模拟微创套管穿刺针,沿椎体侧方中线分别在上终板、正中心、下终板及相邻椎间盘穿刺标记为A、B、C、D点,以4点为标记点观察椎体侧方血管神经的走行分布,测量椎体侧方可供手术操作的安全区,根据血管神经的走行确定微创器械在椎体侧方的最佳穿刺置入点。结果在T11~L2各椎体侧方结扎椎体节段血管后可得到由椎体上下缘、交感干、椎体后缘或腰丛组成的"安全窗",其面积由T11至L2逐渐增大:男性分别为(273.35±69.72)mm2、(409.59±74.24)mm2、(555.78±139.74)mm2、(614.36±89.46)mm2;女性分别为(173.39±46.62)mm2、(289.51±49.72)mm2、(400.85±45.44)mm2、(451.44±59.80)mm2。该侧方入路的最佳穿刺点为椎体侧方上1/2区域近终板处的A点。结论利用微创侧方手术入路在T11~L2椎体侧方上1/2区域近终板处进行穿刺置入微创器械,"安全窗"内进行椎管前侧方减压、单纯椎体内重建术治疗特殊类型Denis B型爆裂骨折在解剖入路上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分析后凸成形术中不同容积的骨水泥填充量对相邻椎体终板应力的影响,探讨后凸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的可能机制. 方法 建立胸腰段脊柱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经皮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椎体进行部分复位(80%),分别在骨折椎体内植入两种剂量(4.0 ml填充15%椎体容积,8.0 ml填充30%椎体容积)骨水泥进行填充,分析轴向压缩、前屈和后伸三种情况下相邻椎体终板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比较PKP术中两种填充剂量下相邻椎体终板在各种情况下的应力差别,发现T11椎体下位终板与L1椎体上位终板总体应力均较术前增加,并与骨水泥充填量呈正相关,且应力主要集中在终板前部和中部. 结论 PKP术后相邻椎体终板应力的增加与骨水泥充填量呈正相关,且以终板前中部为应力集中部位.随着骨水泥填充量的增加,PK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概率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胸锁关节脱位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评价其疗效.方法切开复位行克氏针加张力带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9例.结果9例均获得满意解剖复位,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能有效治疗胸锁关节脱位,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固定可靠等优点,功能及外观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