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迈瑞公司labXpert系统在血细胞分析自动审核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7年6-7月采用迈瑞公司labXpert(专家系统)软件审核的血常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包括:(1)统计总体自动审核比例;(2)对违反复检规则的样本进行分析,分析违反规则的样本构成;(3)随机分析800例血常规样本周转时间(TAT)平均值、中位数,并将自动审核与传统审核方式进行对比;(4)统计TAT超过30 min的比例,并将该群样本构成进行分析。结果 共统计10 860例血常规标本,自动审核通过率为84.2%;违反复检规则主要样本类型为:未成熟粒细胞报警提示及数目、WBC超范围(WBC<4.0×109/L或>30×109/L)及反应性淋巴细胞报警提示等相关规则。自动审核TAT中位数为20 min, TAT超过30 min比例为20.63%;传统审核TAT中位数为26 min, TAT超过30 min比例为30.25%;自动审核与传统审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T超时的样本中,WBC系异常最多(P<0.05),其次为RBC系异常及PLT系异常。结论 采用专家系统软件对标本进行自动审核,在保证报告质量同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TAT时间,实验室可以采用该软件对异常构成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优化血常规分析流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穿孔素颗粒酶是细胞毒性细胞杀伤靶细胞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发现很多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与穿孔素基因突变有关。 目的:综述了穿孔素基因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而探讨其与淋巴细胞增殖病发病的关系。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8-01/2008-12关于细菌生物膜耐药机制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穿孔素;基因;突变;白血病;淋巴瘤”或“perforin; gene; mutation;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穿孔素基因突变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285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65篇文章进行综述。 结果与结论:穿孔素基因突变,相应的引起穿孔素蛋白表达的缺失、减低或活性下降,结果机体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清除能力减弱,可能导致淋巴系统异常增生甚至发生肿瘤,对于穿孔素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的深入研究,有助于阐明其与淋巴细胞增殖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背景:穿孔素颗粒酶是细胞毒性细胞杀伤靶细胞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发现很多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与穿孔素基因突变有关。目的:综述了穿孔素基因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而探讨其与淋巴细胞增殖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8-01/2008-12关于细菌生物膜耐药机制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穿孔素;基因;突变;白血病;淋巴瘤"或"perforin;gene;mutation;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穿孔素基因突变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285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65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穿孔素基因突变,相应的引起穿孔素蛋白表达的缺失、减低或活性下降,结果机体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清除能力减弱,可能导致淋巴系统异常增生甚至发生肿瘤,对于穿孔素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的深入研究,有助于阐明其与淋巴细胞增殖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背景:穿孔素颗粒酶是细胞毒性细胞杀伤靶细胞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发现很多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与穿孔素基因突变有关.目的:综述了穿孔素基因的研究进展,阐述其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而探讨其与淋巴细胞增殖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8-01/2008-12关于细菌生物膜耐药机制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穿孔素;基因;突变;白血病;淋巴瘤"或"perforin; gene; mutation;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穿孔素基因突变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285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65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穿孔素基因突变,相应的引起穿孔素蛋白表达的缺失、减低或活性下降,结果机体对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杀伤清除能力减弱,可能导致淋巴系统异常增生甚至发生肿瘤,对于穿孔素基因突变与蛋白表达的深入研究,有助于阐明其与淋巴细胞增殖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背景:亲体供肝移植后由于止血和凝血指标的异常可出现出血及血栓等严重并发症,但其具体变化规律如何尚未见报道。 目的:探讨亲体肝移植受体围手术期止血与凝血指标的变化。 方法:抽取44例亲体肝移植受者移植前、移植后1~7 d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浆中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抗凝血酶活性、纤溶酶原活性、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动态变化。以32名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移植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延长(P < 0.01),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抗凝血酶活性、纤溶酶原活性降低(P < 0.0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升高(P < 0.01);移植后1周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含量、抗凝血酶活性逐渐恢复正常,纤溶酶原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仍异常于正常值(P < 0.01)。结果提示亲体肝移植后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的恢复是相对较快的,而纤溶因子的恢复则较为迟缓,纤溶功能亢进,是肝脏移植严重出血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移植后凝血与止血功能的监测,是预防出血和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亲体肝移植;止血;凝血;肝移植;器官移植;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是易发生血栓的高危人群,机体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正常状态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诱发血小板聚集,激活凝血纤溶系统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笔者对冠心病患者、健康人群的血小板聚集(PAgT)、抗凝血酶活性(AT:A)及D二聚体(D—D)水平进行检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脑血管疾病194例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怡雯  王海燕  姚桂玲 《武警医学》2005,16(10):759-760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升高是构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1],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测、诊断乃至治疗有一定临床价值[1-3],本研究选择诊断明确的194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监测其血浆Fib水平,探讨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94例住院患者,男108例,女86例;年龄43~78岁,平均61岁。其中:心绞痛35例,急性心肌梗死53例,急性脑出血54例,急性脑梗死5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52~65岁,平均60岁。冠心病根据心电图及临床检查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4]。脑血管病的诊断均经CT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肾及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及恢复期血浆AT活性测定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了176例各类终末期肝病患者、69例。肾病患者、16例肝肾综合征患者在围手术期间血浆AT活性的动态变化。均于术前、术中、术后10d每天抽取静脉血,用发色底物法测定AT活性,并给予分析。结果3组患者术中、术后早期血浆AT活性降低,恢复期AT的活性逐渐升高;肾脏移植组AT活性的恢复最快,与其它两组有显著差异性,而肝移植组与肝肾联合移植组AT的恢复无显著差异性。结论AT活性的恢复是衡量移植物成功的较好指标之一;术后早期受者血液的抗凝作用减弱,处于危险的血栓形成高凝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9.
对肝肾移植术后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6种凝血指标在肝移植术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动态观察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术前、中、后凝血机制6项指标,了解围手术期凝血状态.方法:在61例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患者于手术前期、术中无肝前期、无肝期40分钟、新肝期30分钟、新肝期90分钟和术后,检测凝血酶原(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2聚体(D-D)、血小板数(Plt)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术前PT、APTT值高于正常,Fbg、Plt、TT、D-D值接近正常.术后2周内6项凝血指标均超高于正常.新肝期PT和APTT值高于无肝期,新肝90分钟时高于新肝30分钟.术后约5~15天PT、APTT、Fbg和血小板恢复正常.结论:围肝移植术期中,新肝期凝血机制异常显著,术后2周内应加强凝血指标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