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药物是治疗癫的一线手段,抗癫药物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从1978年以前上市的传统抗癫药物,到1993年以后上市的新型抗癫药物,抗癫药物在作用机制、疗效与不良反应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新进展。近年一批新药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未来有望用于临床;某些可能具有抗癫作用的靶点、机制及通路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将从药理机制上对历代抗癫药物及其可能的新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回顾与综述。  相似文献   
2.
印迹基因SLC22A18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印迹基因SLC22A18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并分析SLC22A18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探讨SLC22A18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对应癌旁乳腺组织,以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SLC22A18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2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SLC22A18蛋白表达,分析SLC22A18 mRNA和蛋白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 SLC22A18在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mBNA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Z=-4.900,P<0.01);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LC22A18 mRNA表达量低于乳腺良性病变(Z=-3.182,P<0.01).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SLC22A18 mRNA表达量低于6例导管内癌灶性浸润(Z=-2.022,P<0.05).SLC22A18蛋白在20例乳腺良性病变、4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69.6%,两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5,P<0.05).SLC22A18 mRNA和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SLC22A18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下调,SLC22A18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并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新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陈某,男,20岁。因发现白细胞增多半年,头昏、乏力2周,于1977年1月24入院。患者半年前因右下腹隐痛,查白细胞13.2×10~9/L,拟诊“阑尾炎”,给于青、链霉素治疗后好转。1月前复查白细胞51.2×10~9/L,分类中见到少量幼稚粒细胞。发病前2周感头昏、乏力。经骨髓检查后诊断为“慢性粒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上腺皮质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泼尼松组和低、中、高剂量雷公藤内酯醇组,相应药物灌胃7 d制备药物血清。分离正常大鼠肾上腺皮质细胞,分别加入药物血清常规培养48 h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并计算PCNA阳性细胞数;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肾上腺皮质细胞的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皮质酮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肾上腺皮质细胞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 mRNA表达水平。 结果:各个浓度雷公藤内酯醇药物血清组肾上腺皮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皮质酮水平及细胞中3β-HSD 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中、高剂量雷公藤内酯醇组PCNA阳性细胞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泼尼松组上清液中皮质酮水平、细胞中3β-HSD mRNA表达水平和PCNA阳性细胞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上腺皮质细胞有刺激作用,可以促使肾上腺皮质细胞分泌皮质酮。  相似文献   
5.
切应力对内皮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切应力对内皮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5dyne/cm^2、50dyne/cm^2、300dyne/cm^2三种切应力,分别模拟大中动脉处,大中动脉分叉处及病理状态下的切应力,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为实验对象,分别测定三组切应力作用0h、1h、2h、4h、6h、10h的内皮细胞膜流动性。结果:切应力可降低内皮细胞膜液动性,且切应力越大,作用越强。切应力作用4h,内皮细胞膜流  相似文献   
6.
7.
8.
磷化锌是一种暗灰色络晶状物质,是用来杀鼠的剧毒剂,曾有误食磷化锌后引起中毒死亡的病例报道,但用磷化锌投毒他杀或一次大剂量服用自杀的案例报道较少。现将本室收集的4例服磷化锌中毒自杀案例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4例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60~70岁3例,42岁1例。发现服毒后急送医院。其  相似文献   
9.
切应力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摄取脂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了解切应力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摄取的影响。方法可模拟生理及超生理范围脉动切应力的循环装置,分别模拟19.29、56.25、385.71dynes/cm^2脉动应力作用培养人脐内皮细胞,免疫组化定量分析内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吞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急性低氧对小鼠脑的形态学和酶组织化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