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怎样用计算机自动测量子宫收缩传感器的性能指标。由信号放大器、数字电压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组成测量系统。计算机对传感器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后,给出了相应的性能指标、数据曲线和拟合曲线。  相似文献   
2.
硫酸吗啡栓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硫酸吗啡栓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期间中重度癌痛患者132例纳入研究.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治疗组中男35例,女31例,平均年龄(52.8±11.9)岁,对照组中男46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2±10.9)岁.治疗组患者经肛门给予硫酸吗啡栓(20 mg)1枚和口服安慰剂1片,对照组患者口服硫酸吗啡片(20 mg)1片和经肛门给予安慰剂栓1枚.待患者再出现中度疼痛时,再第2次给药.每日用药剂量不超过100 mg,共给药7 d.评价硫酸吗啡栓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前用目测划线分级法测定的疼痛强度分别为7.1±1.3和6.8±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用药后15、30 min及1.0、1.5、2.0、3.0、4.0、6.0 h的疼痛强度均较用药前下降.用药前疼痛强度和用药后各时间点疼痛强度的差值如下:第1次用药后,治疗组分别为0.80±1.33、2.09±1.77、3.27±1.92、4.14±2.05、4.26±2.13、3.70±2.09、3.27±2.11及2.88±2.35,对照组分别为0.74±1.41、1.97±1.93、3.15±2.11、3.82±2.16、3.95±2.13、3.52±2.12、3.00±2.19及2.70±2.23;第2次用药后,治疗组分别为0.92±1.37、5.35±1.53、3.05±1.94、3.38±1.85、3.70±2.02、3.52±2.00、3.05±2.06及2.84±2.22、,对照组分别为0.72±1.03、4.95±1.49、2.77±1.84、3.27±1.98、3.27±1.95、3.05±1.77、2.67±1.68及2.25±1.88.2组用药前后疼痛强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但2组间疼痛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第1次用药后2 h镇痛的有效率均为71.21%,疼痛强度分别为2.74与2.86,用药后6 h疼痛强度均为4.12;治疗组与对照组第2~7天用药次数分别为2.54~2.97与2.52~3.03.2组用药后2 h和6 h的有效率、疼痛强度及用药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27.27%.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主要不良反应分别为呕吐(13.64%与9.09%),恶心(10.61%与10.61%),便秘(6.06%和7.58%),嗜睡(3.03%与6.06%),头晕(3.03%与6.06%),皮肤瘙痒(1.52%与1.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发生复视1.52%,肛门下坠1.52%;对照组发生呼吸抑制1.52%,指尖抽搐1.52%.结论:硫酸吗啡栓对癌痛的镇痛效果与硫酸吗啡片相似,是一种安全有效能良好耐受的治疗中重度癌痛的剂型.  相似文献   
3.
分形理论的骨肿瘤边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反映骨肿瘤边界特性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分形理论对骨肿瘤边缘组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分形维数能较好地反映肿瘤边缘组织的浸润性生长。[结论]分形维数从某种意义上表征了骨肿瘤的边界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影响晚期胃癌患者疗效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特征、接受不同化疗方案的治疗情况及HER-2基因表达等因素对晚期胃癌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影响。结果 2008年12月至2011年8月共纳入192例晚期胃癌患者,182例接受联合方案一线治疗,其中156例可评价疗效,有效率(RR)为19.9%,三药方案的有效率优于两药方案(27.0% vs.15.1%,P=0.008),三药方案中含靶向药物优于不含靶向药物(33.3% vs. 14.3%,P=0.012);108例接受二线治疗,其中69例可评价疗效,RR为13.0%,单药方案与多药方案的有效率、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接受二线治疗者较仅行一线治疗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14.1个月 vs.7.3个月,P<0.001)。HER-2阳性患者接受含曲妥珠单抗方案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方案,其中一线治疗的RR分别为45.4%和11.0%(P=0.008),二线治疗的RR分别为50.0%和10.0%(P=0.009)。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ECOG评分、HER-2表达、肿瘤负荷以及是否接受二线治疗是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独立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靶向治疗对疗效有显著影响。结论 一线治疗应用含靶向药物的三药联合方案可显著提高晚期胃癌的疗效,二线治疗使晚期胃癌的预后明显改善。HER-2表达情况将影响治疗的选择,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是肿瘤细胞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复杂环境,其组成成分及相关特征在调节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影响不同免疫疗法的临床疗效。TIME的研究为实体瘤诊疗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因此针对TIME的治疗策略具有发展前景且成为探索方向,以帮助指导和改善实体瘤的治疗。本文基于FOWLER团队确认的TIME四分型理论,进一步阐述不同分型的TIME特征及潜在可适用的免疫治疗方式,对目前基于TIME分型的肿瘤免疫治疗选择提供指导。同时提出在成像引导的测序等新技术协助下,新的生物标志物、TIME分型理论和治疗靶点的涌现,为实体瘤免疫疗法赋予光明前景。在新的疗法不断出现的同时,基于TIME的免疫治疗研究方向仍应尽可能提前关口,以实现肿瘤早诊早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例1患者女,49岁.2003年3月10日行胃窦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为浸润犁低分化腺癌.2003年4月17日至7月2日行DF方案辅助化疗3个周期.2007年5月胃镜检查提示肿瘤复发,5月30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吻合口肿瘤复发,包绕胰头、肝十二指肠韧带,无法行手术切除.2007年7月13日起在我院行顺铂+希罗达+西妥昔单抗联合治疗,顺铂80 mg/m2,第1天;希罗达2000 mg/m2,第1~14天;西妥昔单抗每周250 mg/m2(首次400 mg/m2);21 d为1个周期.西妥昔单抗治疗6周后,患者鼻翼两侧及唇周出现多毛症状,眉毛变浓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入组中国癌症基金会索坦项目援助项目的235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235例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为4~252个月,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3.8%和60.8%。单因素分析显示,确诊年龄、Ki-67阳性指数和手术与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3年生存率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确诊年龄、Ki-67阳性指数和手术是影响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5)。对于肝转移患者,手术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124例长期服用舒尼替尼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3.3%。结论胰腺神经内分泌瘤临床少见,起病症状多不典型,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发生转移,预后相对较好。年龄、Ki-67阳性指数和手术可影响胰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形成35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合并静脉血栓形成(VTE)的影响因素、治疗及血栓形成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收治的35例合并VTE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栓塞部位、血栓是否再发、血小板、D 二聚体及纤维蛋白水平及患者生存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肺栓塞(PTE)患者中3例于3小时内死亡,3例治疗后好转;29例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痊愈11例(37.9%),好转5例(17.2%),无效13例(44.8%),其中2例死于溶栓后肺栓塞。上肢发生DVT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210天,高于其它部位发生DVT的患者(P=0.018)。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时血浆D 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且D 二聚体高水平患者的中位生存期(70天)远低于低水平的患者(450天)。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并发VTE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延误了抗肿瘤治疗的时机,治疗主要采用抗凝、祛聚集等,溶栓的好处有待进一步研究确认。D 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水平对诊断VTE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治疗中血栓复发的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IRESSA治疗化疗微效以上3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化疗微效以上序贯给予IRESSA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5月至2005年2月.共有33例患者依次入组。既往接受化疗方案数不限,只要最后一个化疗方案疗效经确认在微效(MR)以上患者,则入组序贯给予口服IRESSA治疗,每日一次,每次250mg,持续服用直到疾病进展:结果:3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副作用。以入组基线检查结果为参照,总有效率(RR)为24.2%(8/33)(95%可信区间,11%~42%)。症状改善率为54.4%(18/33)(95%可信区间,25%-59%)。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为(TFP)6,5个月(范围:0.7~16.6),中位生存期(OS)为8.5个月(范围:2.1-18.0),1年生存率为36.4%(95%可信区间,20%~55%):本研究中出现的毒副作用多数较轻,且可逆。30.3%的患者出现了药物相关毒副反应。主要是Ⅰ、Ⅱ级毒副反应,只有1例患者同时发生了Ⅲ级的恶心、呕吐和Ⅳ级的腹泻。结论:化疗微效以上的患者序贯应用IRESSA的方案,生活质量良好,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期明显延长、其中90%以上都能继续巩固原有疗效,将近1/4患者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缓解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肽核酸钳制PCR(PNA-PCR)法和传统巢式PCR法检测血浆游离DNA中K-ras基因突变丰度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06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并提取血浆游离DNA,分别采用PNA-PCR法和传统巢式PCR法检测血浆游离DNA的K-ras基因状态.根据是否突变及突变丰度,将患者分为野生型组、低丰度突变组和高丰度突变组,分析K-ras基因突变丰度与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106例患者肿瘤组织K-ras基因的突变率为40.6%,采用PNA-PCR法检测血浆游离DNA中K-ras基因的突变率为31.1%,显著高于传统巢式PCR法检测的K-ras基因的突变率(15.1%,P=0.006).PNA-PCR法检测的血浆K-ras基因状态与肿瘤组织K-ras基因状态的检测一致率高达83.0%.野生型组(73例)、低丰度突变组(17例)和高丰度突变组(16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S)分别为23.5、17.3和13.9个月(P =0.002),其中各组一线单纯化疗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6.8、6.1和3.2个月(P =0.002),中位OS分别为23.0、15.5和13.9个月(P=0.036).K-ras基因野生型患者一线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有效率为75.0%,好于单纯化疗者(23.4%,P=0.058);二线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疾病控制率为100%,明显好于单纯化疗(35.7%,P<0.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NA-PCR法检测血浆K-ras基因状态、ECOG评分、手术次数和首发转移部位均为影响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PNA-PCR法检测血浆游离DNA可替代肿瘤组织用于K-ras基因突变检测.血浆游离DNA的K-ras基因突变丰度是影响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