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俊浩  胡斌  张翀  胡明霞 《临床医学》2013,33(10):25-26
目的 分析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疑似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78例患者进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阳性者30例为实验组,阴性者48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实验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D-二聚体检测作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诊断方法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59.6%,阴性预测值为93.5%.结论 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于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诊断是一种简单快速的敏感方法,可以作为排除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的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2.
表皮生长因子对TPN大鼠肠粘膜机械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旨在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TPN大鼠小肠粘膜机械屏障的保护作用。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PN组以及TPN-EGF组。结果显示TPN组大鼠小肠绒毛面积、高度、隐窝深度、隐窝细胞数及有丝分裂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TPN-EGF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外源性补充EGF能促进TPN大鼠隐窝细胞增殖,恢复隐窝细胞生成率,从而达到保护肠粘膜机械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大鼠全肠外营养(TPN)模型,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对TPN肝脏功能的影响。 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TPN(STD-TPN)组和EGF-TPN组。实验持续14天,分别测定血糖、肝功能及血糖,并对肝脏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 结果:STD-TPN组血胆固醇、甘油三酯、AKP、γ-GT、总胆红质均明显升高(P〈0.01),光镜检查提示有脂肪肝发生,电镜观察发现瘀胆明显;EG  相似文献   
4.
赖俊浩  胡斌 《临床医学》2010,30(4):103-104
肠系膜动脉阻塞(MAE)临床较少见。由于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不足,很难在发病早期确诊,临床上延误诊疗的情况时常发生。现将我院2000年至2008年收治的9例肠系膜动脉阻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以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5.
胡斌  赖俊浩 《临床医学》2010,30(6):110-111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往往出血量大,常伴有休克,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如何提高急诊止血成功率,减少早期出血复发率,是降低患者病死牢的关键,掌握好输血、输液量进行扩容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56岁.因突发腹痛4小时入院.既往否认高血压、冠心病、肝炎及腹痛史.查:血压8/6kPa,脉搏120次/min.神志清楚,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膨隆,全腹肌紧张,并有压痛.反跳痛,以在上腹为甚、肝、脾触诊不满意.肝浊音界存在,肝区叩击痛(+).腹部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液.血色素25g/L.初步诊断①腹部卒中?②失血性休克.于抗休克的同时在硬膜外麻下行剖腹探查术.腹腔内积血300ml,肝右叶肿大.右前叶近第二肝门处有一5×10cm大小的包块.有完整包膜,呈棕黄色,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质地坚硬.表面破溃.有活动性出血,行包膜内肿瘤剜除术及肝右动脉结扎术,出血控制,关腹.病理检查结果为肝细胞腺瘤.9天后痊愈出院.肝细胞腺瘤是比较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该病大多见于女性患者.肝细胞腺瘤发展慢、病程长.早期可无任  相似文献   
7.
利用大鼠坏死性胰腺炎模型 ,测定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内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及其受体与mRNA表达。探讨这些变化与坏死性胰腺炎肠粘膜屏障损伤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 :( 1)动物与分组 :采用雄性Spragure Dawly大鼠 5 0只 ,体重3 4 0~ 3 80g,随机分为 5组 :虚拟手术组(Ⅰ组 ) ;其余 4组分别为制模后 3h组(Ⅱ组 )、6h组 (Ⅲ组 )、12h组 (Ⅳ组 )处死和自然死亡组 (Ⅴ组 )。 ( 2 )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的制备 :采用 2 5 %戊巴比妥钠 ,1ml/kg腹腔内麻醉后 ,腹部正中切口打开腹腔 ,在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开口下缘…  相似文献   
8.
胡斌  赖俊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088-6088
不规则抗体是指ABO血型抗体以外的血型抗体,抗体筛查试验是确保患者输血安全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抗体筛选可以避免含有弱抗体的受血者输入含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而受到免疫刺激甚至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不规则抗体则是引起迟发型免疫反应的主要原因.共检测2008-03-2010-10我院有妊娠史及输血史住院患者6 753例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鉴定,结果检出抗体阳性24例, 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胡斌  赖俊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6):3834-3834
目前常见的各种血液和血液成分均含有大量的白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可引起非溶血性发热(FNHIR),据报道在多次输血的患者中发生率高达15%~37%<'[1,2]>,此外,还可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等.为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和治疗效果,我院2007-09-01起在输血治疗时使用白细胞滤除器滤出血液中的白细胞,预防输血反应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胡斌  赖俊浩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8):1498-1499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为4种传染病的预防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 采用酶联反应吸附试验(ELISA)对14 133例住院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进行检测.结果 7 854例非军人住院患者中,感染性标志物阳性率为14.77%,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8.75%、4.57%、0.03%、1.25%;3 128例非军人健康体检者感染性标志物阳性率为4.99%,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4.22%、0.77%、0%、0%;3 151例军人住院患者或健康体检者感染性标志物阳性率为2.76%、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2.38%、0.38%、0%、0%.结论 对住院患者或健康体检者进行感染性标志物检测是有必要的,可以为疾病预防提供依据,阻止传染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