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癌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9年3月9例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最大径平均3.7 cm(1.2~5.4 cm),临床分期T 1N 0M 0。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19~62个月,平均50个月。均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前改善全身一般状况并加强血液透析,围手术期予普通血液透析和无肝素血液透析相结合的方法行肾脏替代治疗,术中、术后限制性补液。结果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术中输血及死亡。手术时间67~160 min,平均102.9 min。术中出血量40~120 ml,平均73.3 ml。术后第1天即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恢复普通血液透析时间6~7 d。术后急性左心衰竭1例,皮下气肿1例,均对症治愈。术后住院时间7~12 d,平均8.1 d。术后随访5~70个月,平均35个月,均存活,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继续血液透析。结论只要术前准备充分,围手术期周密管理,加之个体化补液和及时血液透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肾癌行后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15岁,在外院超声检查时发现右上腹部肝肾下方探及大小150 mm ×98 mm混合回声团,边界清晰,内未见血流信号,于2013年3月9日入院。无发热,腰痛,无血尿等不适。入院后复查超声提示:右肾形态失常,下极区见134 mm ×113 mm ×100 mm囊性包块,壁较厚,厚约3 mm,内壁尚光滑,内透声差,液性暗区内见大小不一中高回声团块漂浮,与囊壁不相连。 CT平扫+增强提示:右肾实质下极见大小约8 cm ×14 cm ×12 cm类椭圆形囊性低密度肿块,其内密度不均匀,见斑点状高密度影(图1-A),增强扫描肿块内未见明显强化(图1-B)。肾功能:肌酐137μmol/L,尿素氮6.94 mmol/L。血常规、肝功能及电解质检查均正常。尿常规:隐血及蛋白均阴性。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肾探查,术中见:右肾囊性肿块,囊壁厚1~4 mm,切开少许囊壁,抽出浑浊囊液,内可见毛发、皮脂,考虑皮样囊肿。囊肿较大,无法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最终行右肾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大体标本见囊性占位,囊液为豆渣样,内见毛发。显微镜下见:囊壁内层附着复层鳞状上皮,并见有皮脂腺,囊腔内见角化物(图2)。诊断:肾脏皮样囊肿。术后复查肾功能肌酐179μmol/L,尿素氮4.72 mmol/L,随访2年,CT、彩超、胸片等检查未见局部复发,其他部位未见皮样囊肿,肾功能未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肾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01月至2020年01月收治的1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与同期肾功能正常肾癌患者比较。结果: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9.4(31~63)岁,维持血透时间平均49.6(19~62)个月。3例患者存在获得性肾囊肿。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1例,其余9例无肾肿瘤临床症状。肿瘤均单侧单发。肿瘤最大径平均为3.9(1.2~5.4) cm。仅1例血尿患者临床分期T3aN0M0,余9例临床分期T1N0M0。患者均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9例(90%),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10%)。相较肾功能正常肾癌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肾癌患者具有年轻、瘤体小和分级低的特点(P<0.05),且平均随访64.7(26~104)个月,患者均存活,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肾癌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病理结果,积极手术治疗预后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需警惕并发肾癌的风险,由于患者大多无临床症状,故需定期筛查。  相似文献   
4.
贾灵华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9,24(12):I0008-I0008
患者,女,33岁。孕4,顺2,人流2。因反复阴道流血2月余入院。无血尿等其他伴随症状。在当地医院查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升高明显,最高达7962.8IU/L。多次检查子宫附件,B超均无异常发现。遂行子宫诊刮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纤维样组织,部分为增生样宫内膜。住我院妇产科后查HCG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5.
黎源  黄海鹏  贾灵华  王金根  孟栋良  曾涛 《江西医药》2007,42(12):1122-1123
目的 探讨采用大功率钬激光治疗瘢痕性尿道狭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11月我院利用大功率钬激光对41例瘢痕性尿道狭窄的患者行经尿道大功率钬激光将瘢痕组织消融汽化,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4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可顺利置人F18~F22导尿管,留置导尿管2~4周,拔管后均排尿通畅.39例随访2~28个月.4例术后出现再次狭窄,行定期尿道扩张治疗后现无明显排尿困难.结论 经尿道直视下采用大功率钬激光消融汽化瘢痕性尿道狭窄.手术操作微创,安全,精确,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两种肾穿刺辅助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和术后发热发生率的差别,探讨两种辅助方法对术后发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3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逆行输尿管插管持续低压滴注生理盐水辅助肾穿刺(低压组)126例,采用逆行输尿管插管高压注入生理盐水辅助肾穿刺(高压组)188例,对穿刺成功率、术后发热的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通道建立时间和总的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压组和高压组术后发热的发生率分别为19.0%和5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肾穿刺时注水压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发热与性别(P=0.878)、年龄(P=0.307)、术前合并感染(P=0.998)等因素不相关,而与肾穿刺时的注水压力相关(P=0.018)。结论两种肾穿刺辅助方法均能有效的辅助肾穿刺,但低压组术后发热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前留置双J管期间应用银花泌炎灵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无尿路感染肾结石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均留置Fr6双J管1周,试验组留置双J管期间口服银花泌炎灵,对照组未口服银花泌炎灵.比较2组患者术前尿白细胞>10个/HP...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移植肾输尿管结石的治疗经验。方法2013年1月~2021年5月我院对11例移植肾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软)镜碎石、经皮肾镜取石(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或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治疗。结果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例行积极监测及外院ESWL治疗;1例行输尿管镜碎石(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URL)失败,改行肾造瘘(二期PCNL);2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7例输尿管下段结石,1例行ESWL 1次;2例行URL;1例合并移植肾输尿管口狭窄及肾结石,狭窄扩张后行URL和PCNL治疗;3例URL失败,除1例选择积极监测后失访外,余2例分别行输尿管切开取石和膀胱切开输尿管镜碎石。除1例失访外,余10例随访19~104个月,中位数43个月,均无残留结石,人肾均存活。结论移植肾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应个体化,尽可能保护移植肾功能,积极监测、ESWL、PCNL和开放手术应谨慎选择,首选治疗为创伤小、并发症少的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如需开放手术可考虑膀胱切开输尿管(软)镜碎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20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钬激光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铸型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院2009年11月~2013年6月,行F20单通道PCNL钬激光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铸型结石92例。结果:手术均取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77min。一次手术取净结石85例(92.4%),术后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2例。无一例出现大出血、全身性感染的发生及中转开放手术。结论:F20单通道PCNL联合钬激光和气压弹道碎石治疗铸型肾结石具有清石效率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低、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熊星  王金根  包佑根  付丹丹  贾灵华 《江西医药》2021,56(7):910-914,929
目的 比较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和无管化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对出血和肾功能的短期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结石长径为1~3cm、集合系统分离2~4cm、肾实质厚度>2cm,以及不伴有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行PCNL,标准组术后留置肾造瘘管、双J管和尿管,无管化组术后仅留置双J管和尿管.分别测术前24h、术后即刻、4h、8h、12h、24h、48h肌酐(Scr)、尿素氮(Bun)、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以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术后连续3d收集每位入组患者每个24h的全部尿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含量.比较两组术式对患者术后出血和肾功能的短期影响.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6例患者,每组4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和研究,两组在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结石大小的构成比、术前肾积水程度、穿刺通道肾实质厚度、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管化组术后第一天尿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比标准组多[(10.13.1)g与(8.22.2)g,P<0.01],而术后第2d[(2.91.3)g与(4.21.8)g,P<0.01]、第3d[(0.580.23)g与(1.110.31)g,P<0.01]尿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比标准组少;两组即刻抽血查Cys-C和NGAL均有升高(P<0.05),但无管化组术后8h达峰值(789.62±58.93μg/L和561.47±56.49μg/L),而标准组术后24h达峰值(812.15±87.48μg/L和823.46±49.12μg/L),标准组术后4h、8h、12h、24h、48h的Cys-C和NGAL均高于无管化组(P<0.05),两组SCr和BUN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输血,无感染性休克、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无管化PCNL较标准PCNL,有创面的愈合早、术后血尿时间短、肾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