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总结骨骺骨髓炎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影像学检查、手术、术后脓液培养和病理确诊的21例骨骺骨髓炎患儿资料,其中男孩14例,女孩7例,发病年龄0.7~12岁;发病部位:股骨远端10例,股骨近端1例,胫骨远端7例,胫骨近端2例,肱骨近端1例。21例患儿均采用抗生素联合手术清创引流治疗。结果 21例骨骺骨髓炎患儿起病时均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肢体活动受限,并伴有发热。入院后均使用1代头孢抗感染治疗,后期根据脓液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最终21例患儿均好转出院,随访截至2022年7月,仅1例患儿股骨头扁平不规整。结论 骨骺骨髓炎临床上较为罕见,好发于股骨远端,治疗采用抗生素联合手术清创引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儿童肌肉骨骼感染培养出的最为常见的致病菌, 然而临床上也经常会遇到培养阴性未发现致病菌的情况。对于培养阴性肌肉骨骼感染, 因无致病菌及药敏, 对于治疗尤其是抗生素的选择便无依据可循。本综述就培养阴性肌肉骨骼感染相关问题进行总结, 旨在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脓液培养阴性的儿童急性骨髓炎临床特征、治疗以及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影像学检查、手术、病理确诊的69例急性骨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脓液培养结果,脓液培养阴性的20例患儿为观察组,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4个月至12岁;脓液培养阳性的49例患儿为对照组,其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19 d至12岁。所有患儿治疗均采用抗生素联合骨皮质开窗封闭负压引流。所有患儿入院后均使用一代或二代头孢类抗生素抗感染,根据术后脓液培养结果,观察组继续使用术前抗生素,对照组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收集两组患儿起病时最高体温、炎症指标、手术次数、住院天数、是否合并关节炎以及并发症等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对两组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次数中位数为2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中位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中位数分别为38.3℃、(9.05±0.92)×10^(9)/L、18.93 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2℃、(11.99±3.93)×10^(9)/L、87.55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住院天数(P=0.086)、红细胞沉降率(P=0.888)、白细胞(P=0.124)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合并关节炎8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发生并发症3例,对照组2例,两组患儿在合并关节炎和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液培养阴性的急性骨髓炎患儿病情较轻,治疗上采用一代或二代头孢类抗生素联合骨皮质开窗VAC负压引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婴幼儿急性骨髓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11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51例急性骨髓炎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为19天~2岁11月,回顾性分析婴幼儿骨髓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治疗及预后等。将同期收治的3岁以上急性骨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儿起病时均伴有发热,发病时均表现为患处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肢体活动受限(新生儿可表现为假瘫),发病部位以股骨、胫骨多见。细菌培养阳性者41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入院24小时内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者39例(76.5%),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者32例(62.7%),C-反应蛋白(CRP)升高者44例(86.3%),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者49例(96.1%)。51例患儿均采用抗生素联合骨质开窗引流治疗,总住院天数为16~61 d。随访截至2022年11月,出现并发症者3例,其中髋关节病理性脱位2例,关节挛缩1例。3岁以上急性骨髓炎患儿与3岁以下急性骨髓炎患儿的性别、细菌培养阳性率、发病时最高体温、中性粒细胞升高程度、CRP升高程度、ESR升高程度、发病时长、住院天数、合并关节炎和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升高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骨髓炎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或误诊,若患儿出现肢体异常,应警惕急性骨髓炎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减少相关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例黏多糖贮积症Ⅰ型患儿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方法对1例因双手十指伸直受限、双下肢屈曲畸形而就诊于骨科门诊的患儿进行基因检测, 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对患儿进行遗传学分析, 并对其父母及两个姐姐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面容丑陋、身材矮小、头圆大、颈短、角膜浑浊、骨骼畸形, 酶学检测阳性, 基因检测发现定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IDUA基因存在两处杂合变异, c.1049delA(p.N350Mfs*4)和c.1815dupT(p.V606Cfs*53), 这两处杂合变异的家系验证结果显示分别遗传自母亲和父亲, 患儿大姐和二姐分别携带这两种致病基因。c.1815dupT为已报道的致病基因, c.1049delA在人类基因数据库中未见收录。结论 IDUA基因复合杂合变异是该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c.1049delA(p.N350Mfs*4)为一个新变异, 丰富了该病的变异谱。  相似文献   
6.
成骨不全是一种以骨脆性增加、反复骨折、骨骼畸形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遗传性骨代谢障碍性疾病。本文报道1例V型成骨不全患儿,临床表现为双侧肘部骨性突起,双肘关节活动受限,其母亲有同样表型。X线片检查骨间膜钙化并桡骨头脱位,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定位于11号染色体上的IFITM5基因c.-14 C>T存在杂合变异,为已报道的致病性变异,遗传自母亲。本文通过文献回顾,着重介绍V型成骨不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贾海亭  于嘉智  刘涛  王世富 《骨科》2024,15(1):45-48
目的 总结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急性骨髓炎脓液培养及药敏结果,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115例儿童急性骨髓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孩71例,女孩44例,年龄19天~15岁,对脓液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15例患儿中,53例为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33例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2例为肺炎链球菌,1例为肠炎沙门菌,1例为流感嗜血杆菌,25例为阴性。53例MSSA中,51例对氨苄西林耐药,42例对克林霉素耐药,41例对红霉素耐药,仅1例对庆大霉素耐药,所有患儿均对青霉素耐药,均对阿莫西林、头孢西丁、苯唑西林、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33例MRSA中,27例对克林霉素耐药,27例对红霉素耐药,3例对庆大霉素耐药,所有患儿均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西丁、苯唑西林和青霉素耐药,均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  相似文献   
8.
<正>儿童骨髓炎好发于长骨干骺端,而骨盆骨髓炎较为少见,在儿童骨髓炎中约占3%~8%[1],右侧的发生率是左侧的2倍[2],临床多表现为发热、髋部疼痛、跛行等。因其临床症状和其他一些疾病重叠,往往会导致延迟诊断。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2例骨盆骨髓炎患者,并相关文献复习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1.1 病例1女,5岁3个月,于2022年1月4日因“左侧腹股沟疼痛伴间断发热8 d”入院。患儿8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腹股沟疼痛,  相似文献   
9.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一类好发于儿童的组织细胞增殖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最常见类型为嗜酸性肉芽肿(EG),常累及多系统或多病灶的骨病。脊柱EG占所有骨EG的6.5%~25.0%。该病后续可能会导致脊柱畸形、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早期诊治对患儿预后具有重要价值,但关于其早治疗及随访方案尚无共识。因此,就脊柱LCH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特征、病理检查、临床治疗、预后及随访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贾海亭  王玉亭  孙琳  刘涛  于嘉智  王春华  王世富 《骨科》2023,14(6):536-539,546
目的 总结儿童足部骨髓炎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23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8例儿童足部骨髓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孩13例,女孩5例,年龄为1个月14天~11岁,就诊时发病时长为3天~2个月。发病部位跟骨6例,趾骨4例,跖骨4例,距骨3例,足舟骨1例。18例患儿起病时均表现为患处肿胀压痛,16例伴有患处皮温高,7例起病时无明显诱因,9例发病过程中伴有发热。8例入院前于外院行抗生素治疗,4例入院前于外院行抗生素联合软组织清创引流。入院后2例患儿采用抗生素保守治疗,16例患儿采用抗生素联合骨质开窗引流。结果 入院24小时内实验室检查13例白细胞升高,8例中性粒细胞升高,11例C-反应蛋白升高,15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所有患儿均行MRI检查提示骨质异常信号。血培养仅有1例患儿阳性,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行手术治疗的16例患儿中脓液培养6例为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肺炎链球菌,1例同时有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住院总时间为11~49 d,所有患儿均治愈。其中1例发病过程中伴有大隐静脉血栓性静脉炎,1个月后复查血栓消失,血管完全再通;1例残留足部畸形;1例足趾短缩。结论 儿童足部骨髓炎比较少见,临床多表现为足部肿胀压痛,多数起病时有明显诱因,治疗上积极采用抗生素,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时需行清创引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