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拮抗剂(ARB)洛沙坦对代谢综合征(MS)肾组织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把7周大的MS模型肥胖Zucker大鼠随机分成洛沙坦处理组和未处理组,以瘦Zucker大鼠为对照组,连续给药4个月后观察肾组织内COX-2的表达。另外,用AngⅡ刺激6 h的系膜细胞和用从微型渗透泵灌注AngⅡ 5 d的C57BL/6小鼠肾脏提取的肾皮质,观察COX-2的表达。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洛沙坦可阻止肥胖Zucker大鼠肾组织内COX-2表达增加。AngⅡ直接刺激可以诱导系膜细胞和肾组织内COX-2表达增加。 结论 AngⅡ可以调控MS肾组织内COX-2表达增加。ARB可以通过抑制COX-2的表达保护MS肾脏,这对应用非COX-2抑制剂来保护MS肾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肾移植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39例60~71岁的老年肾移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例患者术后血浆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皮下脂肪充实程度均有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术后高血压、心绞痛、心衰的发生率较术前减少,心血管功能改善.结论 老年患者肾移植可改善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袁琦  李红  贾冶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3):5333-5334
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患者中有20%~40%发展成一种确定的结缔组织病(CTD);50%~60%的患者仍然维持在UCTD状态;10%~20%的患者症状逐渐减轻,但始终未发展成一种肯定的CTD。目前报道的CTD累及肾脏时通常临床表现轻微,多为镜下血尿或少量蛋白尿,且对肾脏受累病理类型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确诊UCTD合并继发性膜性肾病(MN)  相似文献   
4.
不同剂量的缬沙坦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及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缬沙坦80mg、160mg治疗组,每组10例,观察治疗前、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等指标。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和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160mg缬沙坦治疗组血压及尿蛋白下降速度显著优于另外2组(均P0.05);缬沙坦组患者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肌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而缬沙坦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降低尿蛋白、降压和维持肾功能稳定作用,增加使用剂量至160mg能够增加降压速度和降低尿蛋白效果,并具有更优越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2-脂氧化酶(12-LO)对糖尿病肾病肾小球内p27ki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有或无p38 MAPK(p38)抑制剂(SB203580,1 μmol/L)的条件下,用12-LO作用产物12羟二十烷四烯酸[ 12(S)-HETE,10-7 mmol/L]刺激系膜细胞24 h。雄性SD大鼠分为普通饮食对照组、普通饮食+12-LO抑制剂(CDC,8 mg/kg,3次/周,皮下注射)处理组、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菌素(STZ,35 mg/kg,腹腔注射)诱导2型糖尿病组、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STZ诱导2型糖尿病+CDC处理组,连续皮下注射CDC 1个月。野生型和12-LO基因敲除C57BL/6小鼠随机分成野生型对照组、12-LO基因敲除组、野生型STZ(200 mg/kg,腹腔注射)诱导1型糖尿病组、12-LO基因敲除STZ诱导1型糖尿病组,饲养16周。实验结束后收集尿、血液、提取肾脏,用系列过筛方法分离肾小球。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38 活性和p27kip1蛋白表达的变化。 结果 抑制p38 活性可有效阻断12(S)-HETE诱导的系膜细胞内p27kip1的表达(P < 0.01)。CDC可抑制2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体积增大,降低尿白蛋白量(24 h),阻止肾小球内p38 活性和p27kip1蛋白表达增加,与CDC未处理2型糖尿病大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与野生型糖尿病小鼠比较,12-LO基因敲除糖尿病小鼠p38活性、p27kip1蛋白表达及细胞外基质积聚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 结论 12-LO可通过p38通路上调糖尿病肾小球内p27kip1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BDNF和NT-3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鼠肌肉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诱导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鼠腓肠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的mRNA表达。方法用STZ复制Wistar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模型。成模8周、12周麻醉后处死大鼠,提取腓肠肌组织RNA,应用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其BDNF及NT-3mRNA含量。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组大鼠腓肠肌BDNF的mRN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12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鼠组明显高于8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鼠组(P<0.01);腓肠肌NT-3的mRNA含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鼠腓肠肌组织BDNF的mRNA含量随着病程逐渐增加,而NT-3的mRNA含量无明显变化,二者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发挥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形态学的变化以及脊髓、背根神经节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变化,以探讨神经肽在糖尿病性神经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模型的建立:采用腹腔一次性注射pH4.4枸橼酸钠缓冲液配制的1.25%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制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大鼠。用ABC免疫组化方法观察8周和12周大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在脊髓及背根神经节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大鼠8周和12周时背根神经节、12周时脊髓CGRP、VIP表达下降(P<0.05),糖尿病大鼠脊髓8周时CGRP、VIP表达与正常大鼠比无明显差别。结论CGRP和VIP参与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发病,糖尿病对大鼠背根神经节CGRP、VIP的表达影响更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将纳入研究的63例2型DN患者按24小时尿蛋白定量分为尿蛋白定量正常组、早期DN组(DN_3)和临床DN组(DN_4).其中尿蛋白定量正常组按尿白蛋白定量又分为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DN_1)和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DN_2),并以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NC).测定并观察各组尿MCP-1和血hsCRP的变化.结果 DN4组尿MCP-1/尿肌酐(Ucr)和血hsCRP分别为(894.37±57.53) ng/g 和(13.50±1.80) mg/L,高于DN_3组的(597.63±41.62) ng/g 和(8.20±1.10) mg/L(P<0.05).NC组、DN1组和DN2组的尿MCP-1/Ucr比值分别为(81.16±7.98) ng/g,(102.70±10.41) ng/g和(286.71±10.83) ng/g,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组、DN_1组和DN_2组的血hsCRP分别为(2.30±0.30)、(4.80±0.50)和(6.30±0.60) mg/L,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型DN患者尿MCP-1和血hsCRP水平均升高,甚至在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的患者中已经明显升高,且二者敏感度较尿白蛋白高,有望成为早期DN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尿毒症性皮肤瘙痒又称慢性肾脏疾病相关性瘙痒,简称尿毒症性瘙痒症,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1,2〕。尿毒症患者约有41.9%的患者有瘙痒症状。虽然不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增加患者住院率及远期死亡率〔3〕。在血液透析间期或透析后症状最为明显。瘙痒作为一种主观感觉,其强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评价瘙痒程度的常用方法是可视模拟评分法,根据评分将皮肤瘙痒分为轻、中、重度,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差异性可出现明显的个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他汀类药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KD)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2009年第2期)、MEDLINE(1991~2009年8月)、EMbase(1991~2009年8月)、CBMdisc(1991.2009年8月)、CNKI(1994~2009年8月),手T检索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质量及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4.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初检出281篇文献,经筛选最终纳入22篇文献共25个RCT,包括1838例患者。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不高,均为c级。由于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效应量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WMD=-55.77,95%CI(-74.20,-37.34),P〈0.00001]、血肌酐(Scr)[WMD=-4.34,95%CI(-6.74,-1.94),P=0.0004]、C反应蛋白(CRP)[WMD=-1.48,95%CI(-2.32,-0.63),P=0.006]、总胆固醇(TC)[WMD=-1.33,95%CI(-1.75,-0.91),P〈0.00001]以及甘油三脂(TG)[WMD=-O.72,95%CI(-1.17,-O.27),P=0.002]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倒漏斗图散点分布近似左有对称,提示纳入研究存在发表偏倚可能性小。纳入的22篇文献共报道12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经保肝治疗恢复正常,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报道。结论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在调节早期DKD患者血脂的同时,可以降低UAER和Scr,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CRP水平有关,不良反应轻微。由于本研究纳入文献的质量缺陷,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实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