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Meckel憩室食源性异物穿孔的诊断治疗。方法分析现有病例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总结Meckel憩室食源性异物穿孔诊断及治疗。结果 Meckel憩室食源性异物穿孔采用正确的检查,选用腹腔镜检查可以确定诊断,并可以同时手术治疗。结论通过对Meckel憩室食源性异物穿孔的临床资料的认真分析,采用必要时检查,选择腹腔镜检查及治疗,可以减少误诊,术后康复快,创伤较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 将2001年10月~2003年3月收治的50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25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3 d每天早晨血清胃动素、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结果 开腹组术后切口感染5例,腹腔镜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比较,除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腹腔镜组术后出血量少、术后胃动素高峰值提前及肛门排气时间早、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P均<0.05),两组术后1、3 d IL-6、TNF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 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且比开腹胃大部切除术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较经济的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12例直肠癌。按手术的TME原则,应用双钉合技术(DST)在腹腔镜下对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实施了TME与低位/超低住直肠吻合保肛术。结肠癌4例采取腹腔镜加5cm左右小切口辅助手术。结果:16例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80(150~220)min;术中出血5~80ml平均25ml,术后l~2d胃肠功能恢复并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10(6~18)d,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较经济的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治疗下段直肠癌、结肠癌创伤小,保肛率高。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手助腹腔镜和开腹脾切除加门奇断流两种术式对机体免疫功能及创伤反应的影响 ,探讨其差异及新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监测 5 0例 (手助腹腔镜及开腹各 2 5例 )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 ,术后第 3天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亚群、C -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6 (IL - 6 )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开腹组术后第 3天成熟的T淋巴细胞 (CD3 )、辅助性T细胞 (CD4)、CD4与抑制性T淋巴细胞 (CD8)比值较术前明显下降 (P <0 .0 5或P <0 .0 1)。且两组相比较开腹组明显低于手助腹腔镜组 (P <0 .0 1)。开腹组术后第 1天或 /和术后第 3天CRP、IL - 6、TNF较术前明显升高 (P <0 .0 1)。且两组比较开腹组明显高于手助腹腔镜组 (P <0 .0 1)。结论 :手助腹腔镜组对机体免疫及细胞因子水平影响较小 ,这构成手助腹腔镜组脾切除加断流术术后恢复较快及创伤反应小的病理、生理基础 ,同时也证明了该新术式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正>气囊肿症(pneumatosis cystoides)多见于消化道,腹腔内单发且合并感染破裂罕见。笔者科室于2014年8月诊治腹腔气囊肿症并感染破裂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简介病人女性,63岁,因"反复下腹疼痛半年,再发加重伴发热1 d"于2014-08-25入院。诉半年前开始出现下腹部隐痛,右下腹为主,伴尿频、尿痛,中草药物治疗,症状反复,1 d前症状再发并加重,伴低热、腹胀、纳差。既往先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抑制大肠癌细胞株Lovo中VEGF-C基因的表达,探讨抑制shRNA-VEGF-C对人大肠癌细胞Lovo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构建表达ShRNA-VEGF-C重组质粒转染Lovo细胞,72 h后用实时RT-PCR(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cation)检测VEGF-C mRNA表达;建立Lovo细胞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注射shRNA-VEGF-C,动态观察肿瘤体积并于4周后处死裸鼠称取瘤重、计算局部淋巴结转移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肠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density,MLD).结果 转染shRNA-VEGF-C后,Lovo细胞VEGF-C mRNA表达下调;体内实验结果显示,4周后shRNA-VEGF-C组移植瘤体积[(324.9±64.8)mm3]明显小于空质粒组[(553.5±90.1)mm3]和生理盐水对照组[(570.1±85.4)mm3](P〈0.01);shRNA-VEGF-C组瘤重[(3.01±0.55)g]也低于空质粒组[(4.65±0.65)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4.75±0.55)g](P〈0.01);shRNA-VEGF-C组微淋巴管密度LMVD(15.5±6.90)明显低于HK组(24.18±6.45)和生理盐水对照组(29.59±8.21)(P〈0.01);shRNA-VEGF-C组局部淋巴结转移率(30.1%)明显低于空质粒组(50.2%)和生理盐水组(53.1%).结论 shRNA-VEGF-C可影响VEGF-C诱导的淋巴管生成并抑制大肠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将2001年10月~2003年3月收治的50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25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3d每天早晨血清胃动素、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结果开腹组术后切口感染5例,腹腔镜组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比较。除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腹腔镜组术后出血量少、术后胃动素高峰值提前及肛门排气时间早、术后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P均〈0.05),两组术后1、3d IL-6、TNF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1)。结论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且比开腹胃大部切除术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医院胃癌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术后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0月普外科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190例,单因素分析其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90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共发生感染32例,感染率为16.8%;术后感染以手术切口感染为主,占40.6%,其次为腹腔、呼吸道和肠道感染,分别占25.0%、21.9%和12.5%;单因素x2检验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100 min,肿瘤临床分期差、术中输血、白细胞计数<2×109/L是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和手术方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以手术切口感染为主,其次为腹腔和呼吸道感染,年龄、手术时间、临床分期、术中输血、白细胞计数是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NOB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0例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组
织大于3.0 cm)中NOB1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NOB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
的有32例(53.3%),NOB1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阳性有10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NOB1
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组织的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NOB1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可能在结直肠
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OB1能否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择期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非绞窄性粘连性肠梗阻临床应用及效果。 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我院26例反复发作非绞窄性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急性发作经保守治疗缓解3个月后,择期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中药及物理治疗、液体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26例患者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治疗,术后7~15天(9.76±2.42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12~60个月(34.04±12.05月),术后未再出现肠梗阻临床表现。结论 择期选用腹腔镜手术是治疗术后非绞窄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