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总结椎管内髓外占位高场强MRI影像特点,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收集2017年2月~2022年8月本院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髓外占位,回顾性分析并总结MRI影像特点。所有病例均采用高场强3.0T磁共振仪进行扫描。结果 16例患者中,神经鞘瘤9例,脊膜瘤3例,自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毛细血管瘤1例,黏液乳头型室管膜瘤1例。12例位于髓外硬膜下,4例位于髓外硬膜外。结论 MRI能全面直接显示椎管内髓外占位的位置、范围、信号等,有助于病灶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对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6例软组织肿瘤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其中良性组25例、恶性组21例.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DWI和DCE-MRI(Tofts双室模型)检查,测量肿瘤的ADC...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和致密性骨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CT影像表征,评估多排螺旋CT对两者骶髂关节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31例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多排螺旋CT影像学资料,其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69例,致密性骨炎62例,比较两种疾病的一般资料和CT影像表现。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男性占大多数,而致密性骨炎患者全为女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平均年龄较致密性骨炎患者低,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339);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因四肢、腰骶关节等疼痛不适检查的病例数也显著高于致密性骨炎患者;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及致密性骨炎患者在CT影像表现方面,如关节面侵犯、骨质硬化、囊变以及关节间隙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乳腺癌病理结果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雌激素受体(ER)表达状态及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44例乳腺癌患者的DCE-MRI定量参数及HER-2、E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比较不同HER-2、ER表达状态及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容量转移(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_(e))及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K^(trans)、K_(ep)、V_(e)、AUC与HER-2、ER表达状态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析K^(trans)、K_(ep)、V_(e)、AUC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ER阳性乳腺癌患者K^(trans)≤0.80602、AUC>42.09119比例高于ER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K^(trans)≤0.80602、AUC>42.09119比例高于Luminal A型、HER-2过表达型、TNBC乳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与ER表达状态呈负相关性(r=-0.356,P<0.05),AUC与ER表达状态呈正相关性(r=0.390,P<0.05)。AUC诊断Luminal B型,K_(ep)诊断TNBC型的曲线下面积均>0.7,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AUC诊断Luminal B型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DCE-MRI定量参数与乳腺癌HER-2、ER表达状态及分子分型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淋巴瘤与高级别胶质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信号上的差异,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淋巴瘤和高级别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研究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常规MRI及SWI表现并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脑淋巴瘤患者共有19个病灶,其中血管评分为0分的病灶有8个,血管评分为1分的病灶有9个,血管评分为2分的病灶有1个,血管评分为3分的病灶有1个;高级别胶质瘤患者共27个病灶,其中血管评分为2分及3分的病灶分别为5个及22个;经统计学检验,脑淋巴瘤组与高级别胶质瘤组血管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 SWI能够直观显示肿瘤内的磁敏感信号,有助于脑淋巴瘤和高级别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