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icroRNA-181(miR-181)家族成员是一组高度保守的非编码RNA小分子,随着研究的深入,证实其能够参与调节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的多种信号通路,进而影响细胞及组织的增殖、分化及凋亡。本文主要针对miR-181的作用机制及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现况进行阐述,为进一步眼科疾病及治疗的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应用三片式疏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光学夹持(optic capture)治疗儿童小眼球先天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6例11眼行一期人工晶体夹持术,7例11眼行二期人工晶体夹持术,一期或二期夹持植入三片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体,观察术后视力、眼压、人工晶体稳定性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6.55±11.03)个月,所有术眼均保持圆形瞳孔,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2眼发生后发性白内障(PCO)。2眼虹膜后粘连。未观察到人工晶体偏位、瞳孔夹持或术后青光眼。结论 人工晶体光学夹持术可做为治疗儿童小眼球先天性白内障的一种有前景的解决方案之一。使用此种手术方式,可以改善术后视力,忽略对囊袋大小及人工晶体尺寸是否匹配的顾虑,同时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工晶体偏位及瞳孔夹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角膜移植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但二者与高压氧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角膜移植后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角膜移植免疫反应的关系。 方法:分别以鸡、兔为供、受体建立异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将健康新西兰白兔16只随机分为2组,高压氧组从手术当日至术后第6天行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未行高压氧治疗。分别于角膜移植后第3,7,14,28天抽取房水,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房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正常兔眼房水中均可检测到少量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移植后早期两组房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即升高,与移植前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在移植后14 d左右急性排斥反应期,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达最高值。高压氧组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结果表明高压氧可通过降低房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含量,抑制角膜移植后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aspase-2和caspase-3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其的影响及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7-02/2007-07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手术组,其中手术组大鼠左眼为缺血再灌注组,右眼为治疗组(BDNF玻璃体腔注射),手术组又按照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分为1,6,12,24,48,72h组。光学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数量。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2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视网膜未见凋亡细胞表达,缺血后6~24h可见大量凋亡细胞表达,48h开始下降。凋亡细胞在缺血后24h达到高峰,caspase-2缺血6h后逐渐增加,24h达高峰,然后在48至72h下降。caspase-3表达改变与caspase-2改变基本一致。BDNF治疗组各观察指标表达变化规律与缺血组基本一致,但能明显抑制凋亡细胞的表达,同时使caspase-2和caspase-3的表达降低。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了神经节细胞的凋亡;BDNF可抑制caspase-2和caspase-3的表达,减少神经节细胞凋亡,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凋亡相关基因c-fos/c-jun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组和治疗组,后两组又按照不同再灌注时间分为再灌注后1、6、12、24、48、72 h6个时间段.建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以NGF或平衡盐溶液玻璃体腔注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视网膜组织中c-fos/c-jun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缺血组视网膜再灌注后1 h可发现有c-fos/c-jun蛋白的表达,12 h达到高峰,24 h表达明显下降.治疗组变化规律与缺血组相似,但表达量明显减弱,再灌注1~24 h各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时c-fos/c-jun基因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RGCL)与内核层表达增高;NGF可以抑制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时c-fos/c-jun基因在视网膜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кB(NF-кB)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后两组又分为1、6、12、24、48、72h组。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视网膜组织中NF-кB和PCNA的表达。结果正常组视网膜无NF-кB和PCNA表达。缺血组两者的表达均24h达高峰,48h后下降;治疗组于6、12、24、48、72h两指标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结论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诱导NF-кB和PCNA的表达,rhEPO能增强NF-кB和PC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下睑内翻主要见于婴幼儿或青少年,多为双眼发病.特点为下睑内侧1/3~1/2睑缘部睫毛倾斜度异常,向正前方注视时,睫毛触及眼球,当向下注视时,睫毛后倾加重,贴附在眼球上,造成角膜上皮的点状损伤.患者多因体质肥胖鼻梁发育不饱满,下睑内侧皮肤过多、内眦赘皮的牵拉.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4年8月采用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眶内植入术32例,均采用巩膜后肌锥腔内植入。有2例术后数日内出现严重排斥反应,后经手术取出义眼座.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后一些常见并发症越来越少.但患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由于对手术损伤的敏感性较普通患者明显增加,因此不论行哪种白内障手术方式,其视力预后均较普通患者差,究其原因,视网膜病变尤其是黄斑水肿是影响视功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5].曲安奈德(TA)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含氟非水溶性长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40 mg/ml TA玻璃体腔注射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有效手段[6].我们采用玻璃体腔注射TA治疗了一组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的黄斑水肿,现将其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wo anastomoses (canaliculus-to-lacrimal sac anastomosis and end-to-end anastomosis) on nasolacrimal laceration for over 7 mm from the broken end to the dacryon.
Methods: A total of 71 patients (44 males and 27 females, aged 16-55 years, mean=34.32 years) with fresh canalicular laceration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03 to April 2008. Under a microscope, 37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lacrimal sac anastomosis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34 with end-to-end anastomosis (the control group), detaining silicone tubes till 3 months later.
Results: The cur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89.19%)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55.56%). Class I cure rates were 70.27%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47.06 %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0.05).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reactions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 two kinds of anastomosing methods,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s: When the distance from the broken end to the dacryon is over 7 mm, especially when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the paranasal broken end of the lacrimal canaliculus with dacryocystotomy, canaliculus-to-lacrimal sac anastomosis is a better treatment method than end-to-end anastomosis for laceration of lacrimal canalicul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