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患者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前后甲胎蛋白(AFP)的变化,来预测肿瘤的变化和患者的生存期.方法:评估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接受T ACE治疗的HCC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TACE术前及术后1个月AFP浓度的变化,把患者分成3组:明显下降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肝癌高转移细胞系MHCC-97H耐受失巢凋亡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明确OPN促进肝癌转移的机制。方法:MHCC-97H在悬浮培养条件下,观察其对失巢凋亡的敏感性。经体外化学合成骨桥蛋白序列特异性的RNAi分子(RNAi1、RNAi2、RNAi3),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转染MHCC-97H肝癌细胞系,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抑制OPN的表达的作用以及诱导失巢凋亡的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失巢凋亡情况(Annexin V/PI双染色法)。结果:在悬浮培养条件下,MHCC-97H耐受失巢凋亡。特异性的OPN RNAi转染MHCC-97H细胞后,OPN蛋白表达被显著抑制。与对照组相比,特异性RNAi转染组细胞悬浮培养72h后,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OPN介导耐受失巢凋亡是高转移潜能肝癌细胞发生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于3cm的原发性肝癌射频治疗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复旦大学肝癌研宄所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186例接受射频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肿瘤直径在≤3cm,肿瘤数目在≤2个。术后1个月行增强磁共振以明确射频毁损疗效,以后定期随访血生化和影像学检查。采用Kaplan-Meier 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67个月(1~10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6.00±11.84)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和55%,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29.00±3.68)个月。完全消融毁损率为99.0%。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Pugh级是影响总生存 时间的唯一危险因素(P=0.03)。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没有手术相关死亡。结论射频消融对于小肝癌患者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在≤3cm的肿瘤。伴有肝硬化的极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应首选射频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具有乙肝背景的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术前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水平与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具有乙肝背景的小HCC行RFA治疗的3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HBeAg水平,将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n=112)和HBeAg阴性组(n=279)。术后定期规律随访,分析RFA术前HBeAg水平和RFA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结果:HBeAg阳性组术后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 time,RFS)为(23.00±1.99)个月,HBeAg阴性组术后中位RFS为(31.00±3.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术前甲胎蛋白(alpha fetal protein,AFP)水平(HR 1.393,95%CI 1.052~1.845,P=0.021)、血清HBV-DNA水平分级(HR 1.402,95%CI1.013~1.939,P=0.041)和HBeAg水平(HR 1.389,95%CI 1.017~1.896,P=0.039)是影响乙肝背景小HCC RFA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HCC RFA术前血清HBeAg水平与术后肿瘤复发密切相关,是原发性HCC RFA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患者靶向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治疗过程中出现心肌肌钙蛋白T(cTnT)升高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肝肿瘤内科住院治疗的125例接受靶向联合ICIs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过程中cTnT水平变化分为c TnT正常组(cTnT<0.03 ng/mL,n=114)和cTnT升高组(cTnT≥0.03 ng/mL,n=11),分析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以及c TnT升高组患者cTnT升高前后的临床指标改变。结果 肝细胞癌患者靶向联合ICIs治疗过程中cTnT升高发生率为8.8%(11/125),其中心肌炎的发生率为0.8%(1/125)。高龄、糖尿病史、心脏疾病史可能是cTnT升高的危险因素。11例患者c TnT升高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下降(P=0.020),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减小(P=0.013),白介素2受体水平显著增加(P=0.038)。结论 靶向联合ICIs治疗肝细胞癌可引起患者c TnT升高;监测c TnT变化有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L-17RA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对肝肿瘤切除患者预后的影响,并评价其对HCC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63例HCC组织并制成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IL-17RA的表达情况,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采用siRNA瞬时转染高侵袭性肝癌细胞株MHCC-97H和Huh7以下调IL-17RA的表达,用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前后MHCC-97H和Huh7细胞株迁移、侵袭能力,用CCK8方法检测转染前后奥沙利铂对MHCC-97H和Huh7细胞株的抑制率。结果 肿瘤直径大于10 cm (HR=1.820,P=0.028)、合并癌栓(HR=2.087,P=0.003)以及IL-17RA高表达(HR=1.579,P=0.042)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siRNA瞬时转染下调HCC细胞株MHCC-97H和Huh7的IL-17RA表达后,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奥沙利铂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显著提高。结论 IL-17RA高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抑制其表达可以降低HCC细胞株的迁移、侵袭能力,提高奥沙利铂对肝癌细胞株的抑制率。  相似文献   
7.
上皮间质转化与肝细胞癌肺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上皮间质转化和肝细胞癌肺转移的关系.方法 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于中山医院肝外科手术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的患者中,根据术后随访期内有无肺转移分为有肺转移组和无远处转移组,每组随机选择50例患者的原位肝癌组织制成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法)方法检测组织芯片上肺转移组和无远处转移组患者的肝痛组织的上皮间质转化的标志(E-cadherin、Vimentin、Fibronectin),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这些标志和肝细胞癌肺转移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了性别、年龄、HbsAg、甲胎蛋白(AFP)、肿瘤大小、数目、癌栓、包膜、肝门淋巴结、肿瘤分化程度、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etin)的表达与肺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患者AFP水平>400 ng/ml、肿瘤直径>10 cm、门静脉癌栓、分化程度低、E-cadherin的低表达、Fibronectin的高表达、Vimentin的高表达与肝细胞癌肺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10 cm、门静脉癌栓、分化程度低、Fibronectin高表达是肝细胞癌肺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 肝细胞癌患者肝癌组织的上皮间质转化与其发生肺转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对接受靶向治疗的中晚期肝细胞肝癌(肝癌)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肝肿瘤内科收治的90例接受靶向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生存期,根据血生化结果计算PNI值,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肝癌组织芯片检测骨桥蛋白(OPN)下游的信号蛋白,以确定其在肝癌组织中的信号传导途径.方法构建肝细胞癌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并分析OPN及其相关分子、整合素αV、CD44v6、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p-Src、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水平及其关系.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OPN及其受体整合素αV、CD44v6和相关信号分子p-FAK、p-Src、Src、p-ERK、p-AKT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周正常肝组织(P<0.05).FAK在肝癌和癌周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N的表达与整合素oV(P<0.01)、p-ERK(P<0.01)、CD44v6(P<0.05)密切相关,与p-FAK、p-Src、p-AKT无相关性(P>0.05).但p-FAK(P<0.05)、p-Src(P<0.01)和p-AKT(P<0.05)均与OPN受体整合素αV密切相关,p-FAK还与OPN的受体CD44v6密切相关(P<0.01).结论 OPN通过其受体整合素αV、CD44v6激活下游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以促进肝癌转移.
Abstract:
Objective Osteopontin (OPN)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metasta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ut its downstream signal pathways have not been well defined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identify the associated signal pathways in human HCC tissues. Methods The expressions of OPN, intergrin α V, CD44v6, P-FAK, FAK, P-Src, Src, P-ERK and P-AKT were assayed using TMA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of OPN with P-ERK, P-Src and P-AKT were explored and the role in HCC metastasis was analysed. Result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OPN, intergrin α V, CD44v6, P-FAK, P-Src, Src, P-ERK and P-AKT in HCC tissu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tissue (P < 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FAK in HCC tissue and normal tissue (P >0.05). OPN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tegrin α v (P < 0.01 ), CD44V6 (P < 0.01) and P-ERK (P < 0.05) but not with P-Stc, P-FAK and P-AKT (P > 0.05). The expressions of P-FAK (P < 0.05), P-Src (P < 0.01) and P-AKT (P < 0.05)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tegrin α v and the P-FAK expression was also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D44V6 (P < 0.01). Conclusion OPN promotes HCC metastasis though Integrin α v/CD44V6/MAPK pathway in human HCC.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