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旨在通过回顾分析237例肾活检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诊断,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总结.方法:分析237例行肾活检病人的临床诊断、免疫病理、光镜、电镜的改变,做出病理诊断.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78.1%,主是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微小病变等.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占19.8%,主是狼疮性肾炎、紫疲性肾炎等.发病年龄平均为37.12岁.讨论:原发性肾病是较常见的类型,以IgA肾病为主,继发性肾病则以狼疮性肾炎为主;绝大多数的慢性肾炎综合征患者的病理表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这使得肾活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谢小行 《中外医疗》2010,29(36):35-35
目的研究尿圆盘电泳和尿免疫固定电泳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60例肾脏疾病患者,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用尿圆盘电泳检测,观察组采用尿免疫固定电泳检测。结果对照组出80例患者中,59例患者为高、中分子蛋白尿,临床均诊断有肾小球病变,10例患者为低分子,临床诊断有肾小管及间质病变,5例为混合型蛋白尿,临床诊断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等病变,6例为正常类型或者微量低分子蛋白尿,均属治疗后恢复者。观察组采用尿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出有20例患者呈阳性,属K型的有12例(60%),入型的有8例(40%)。结论对肾脏疾病患者进行尿圆盘电泳和尿免疫固定电泳分析,有利于患者及早确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肾病综合征(NS)常见肾小管间质损害损伤,近年来研究表明,肾小球疾病的发展与预后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密切相关,肾小管间质病变更密切相关于肾功能损伤和预后,因此如何减轻肾小管间质在肾小球病变中的损害,这对于延缓肾衰竭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采用养阴益气通络方加减治疗NS肾小管损伤28例患者,收到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肾小管损害临床疗效的最佳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1例慢性肾衰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在低蛋白饮食、纠正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控制高血压及抗感染等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肾衰合剂(由黄芪、白术、茯苓、当归、丹参、红花、太子参、木香、厚朴、生地、大黄、牛膝等组成)及虫草菌粉治疗;对照组29例,加服爱西特。两组均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2β微球蛋白(2βM G)、溶菌酶(LY S)、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 TP)、血肌酐(SC r)、尿素氮(BUN)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除BUN差异有显著性外(P<0.05),NAG、2βM G、LY S、24 h U TP和SC r差异均无显著性;治疗组治疗后NAG、2βM G、LY S、24 h U TP、SC r、BUN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除24 h U TP外,余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组有3例患者出现腹泻,经减少用药量后症状缓解。结论:肾衰合剂联合虫草菌粉对慢性肾衰肾小管损害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黄芪甲苷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及CHOP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黄芪甲苷延缓早期DN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为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黄芪甲苷组(AS-IV)、苯丁酸组(PBA),每组6只,并以6只雄性SD大鼠作为正常组(normal)。在治疗第8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质量指数(KI);HE和PAS观察肾脏病理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肾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eIF2α、PERK和IREα磷酸化水平,并测定GRP78、CHOP、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小球UAER明显升高,肾功能恶化,肾脏病理检查示系膜基质积聚,肾组织细胞凋亡水平提高;肾组织eIF2α、PERK及IREα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GRP78、CHOP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BAX/BCL-2升高。与模型组大鼠比较,黄芪甲苷组大鼠KI和UAER显著降低,肾功能改善,肾小球系膜基质积聚等病理变化显著减轻,肾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肾组织eIF2α、PERK和IREα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GRP78、CHOP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明显下调,BAX/BCL-2下降。结论:黄芪甲苷能显著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改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损伤,这种效应与黄芪甲苷显著抑制肾组织内质网应激、缓解CHOP介导的肾组织细胞过度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尿毒症的治疗中中医整体排毒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给予透析与中医排毒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24h尿蛋白总量(24h UPro)均低于对照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且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0.05)。结论透析联合中医排毒治疗尿毒症患者更能延缓患者病情的进展,较单纯实施血液透析疗效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晨尿、随机尿的尿蛋白肌酐比值(protein/creatinine ratio,PCR)与24 h尿总蛋白定量(24-hour urine total protein quantity,24 hUTP)之间的相关性及其预测方程。方法选取在武汉市第一医院肾内科就诊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211例,对患者晨尿PCR、随机尿PCR与24 hUTP进行差异性及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晨尿PCR、随机尿PCR预测24 hUTP的最佳临界点。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晨尿PCR、随机尿PCR预测24 hUTP的方程。结果晨尿PCR、随机尿PCR与24 hUTP之间无明显差异(P=0.81);晨尿PCR与24 hUTP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90,P0.01),随机尿PCR与24 hUTP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95,P均0.01),随机尿PCR与24 hUTP间的相关性高于晨尿。从性别、年龄、24 h尿量、病因、eGFR、Alb、总胆固醇水平方面对纳入患者进行分组,不同分组的晨尿PCR、随机尿PCR与24 hUTP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且不同分组的随机尿PCR与24 hUTP的相关性均高于晨尿PCR。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0.5 g、1.0 g、3.5 g作为24 hUTP的界点时,晨尿PCR预测24 hUTP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70 g/g(敏感性84.4%,特异性86.0%)、1.09 g/g(敏感性95.8%,特异性91.3)、3.81 g/g(敏感性66.7%,特异性89.9%);随机尿PCR预测24 hUTP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56 g/g(敏感性93.5%,特异性75.4%)、1.11 g/g(敏感性98.3%,特异性92.4%)、3.43 g/g(敏感性87.9%,特异性89.9%)。晨尿PCR、随机尿PCR预测24 hUTP的方程分别为:①24 hUTP(g)=0.793+0.793×晨尿PCR+0.124×总胆固醇-0.177×Alb(决定系数R~2=0.87);②24 hUTP(g)=0.369+0.856×随机尿PCR+0.132×总胆固醇-0.092×Alb(决定系数R~2=0.92),随机尿的预测方程比晨尿更准确。结论晨尿PCR、随机尿PCR与24 hUTP均有良好的相关性,其相关性不受性别、年龄、24 h尿量、病因、eGFR、Alb、总胆固醇水平的影响,且随机尿PCR与24 hUTP间的相关性高于晨尿PCR。应用预测方程,可有效的评估CKD患者的预后及诊疗效果,建议使用随机尿PCR预测方程代替24 hUTP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