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硅胶假体隆乳后并发乳腺癌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胶假体隆乳后并发乳腺癌一例刘立刚,丁祖鑫,林德南,卢红,苏学劲近年来国外对以硅胶乳房假体置入隆乳的争议较大,自1992年美国宣布暂停生产使用之后,日本、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家相继明令禁用。关于乳房假体置入后并发乳腺肿瘤者国外文献见有个案报道[1,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发性纵隔气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治疗经验。方法对32例自发性纵隔气肿患者的临床诊治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自发性纵隔气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以及治疗经验。结果重症自发性纵隔气肿行胸骨上窝切口前纵隔排气7例;双侧锁骨上皮肤切开(或经锁骨上皮肤留置粗针头)排气25例;对于胸部X线检查证实有气胸者均行患侧胸腔闭式引流术共23例;胸腔引流管持续漏气行开胸探查、肺修补5例;胸腔引流证实食管破裂(引流物有食物残渣)而行食管修补、胸腔引流、空肠造瘘1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积极予以抗生素治疗,行手术治疗者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患者均痊愈出院。患者住院时间4~21(平均6.2)d。结论自发性纵隔气肿多为继发性疾病,应在积极治疗缓解临床症状的同时重视病因的查找,针对不同病因和临床表现的轻重而采取合适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下颌角肥大的原因是下颌角骨性肥大及咬肌肥厚,是一种发育缺陷[1~3].下颌角肥大使面部呈方型,此面型东方人中多见,被认为是不美的面型.从1995年11月至2002年7月,我们采用口外下颌缘入路、口外耳后入路、口内入路对32例患者进行下颌角肥大的整形手术,现将三种入路的经验加以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乳腺中心蒂乳房肥大缩小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寻一种保证乳房肥大缩小手术后乳头乳晕的良好血运和感觉及哺乳功能、并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术式。方法 选择乳头乳晕深部中心区的乳腺组织做乳头乳晕蒂,蒂中包含支配乳头乳晕的乳腺中央支血管、感觉神经,术中一直可观察到刺激乳头后的勃起反应,并使中心区保留的乳腺组织与乳头间有输乳管相连,以保留该部的哺乳功能。术中切除多余的乳腺及相应脂肪组织,缩小后的乳房容易塑形。结果 自1996年开展此项手术以来,共已完成17例,无1例发生乳头乳晕的并发症,感觉正常,并有1例曾经历哺乳。结论 乳腺中心蒂乳房肥大缩小术,不但可以保证乳头乳晕的血运,而且可避免对感觉神经的损伤,保留部分哺乳功能,并获得良好形态。  相似文献   
5.
首次以Ph3P-C2Cl6为氯化试剂,从2-苄基肼制备了苯甲酰氯苄基脘,再在三局胺的存在下,通过生成腈亚胺(nitrilimine)偶极体的中间态,原位与反式的肉桂酸乙酯发生1,3-偶极环加成反应生成4,5-反式-1-苄基-3,5(4)-二苯基-△^2吡唑啉-4(5)-羧酸乙酯。反应的方位选择性用前线轨道(FMO)理论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1992年至今共收治3例因注射丝裂霉素C引起局部肌肉坏死的患者,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例中男2例,女1例,年龄33~66岁。3例原因均系胃肠癌术后注射丝裂霉素C化疗所致。部位:左手背2例,右前臂1例。坏死面积最大15cm×7cm,最小3c...  相似文献   
7.
肺炎性假瘤(pul 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PIP)是肺部少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大多数文献报道PIP表现为单个孤立的肺部结节或团块,至今还未见呈多发性结节表现的PIP病例报道,并且由真菌感染所致的PIP亦少见报道。现报道1例罕见的由肺隐球菌感染引起的、呈双肺多发性结节表现的炎性假瘤。患者男,44岁。因“常规体检胸片发现肺部结节1d”入院,无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声嘶、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既往曾到过马来西亚工作2年,否认吸烟及其他躯体疾病史。体格检查:T36.5℃,双肺呼吸音清晰,未…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烧伤病房细菌变迁趋势,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综合防控措施,减少或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2001年至2008年间本院烧伤中心不同来源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对比实施院感综合防控措施前后各一年,烧伤重症监护病区(BICU)空气及环境采样细菌培养结果;通过部分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分型研究,了解该菌患者间交叉传播情况。结果 8年间列前五位的病原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1.4%)、铜绿假单胞菌(19.1%)、不动杆菌(12.7%)、大肠埃希菌(6.2%)、阴沟肠杆菌(5.4%)。分年度排名显示,不动杆菌检出率近年来明显上升,2006年后升至第二位,2008年超过金黄色葡萄球菌成为检出率最高的细菌。实施院感综合防控措施前后各一年BICU空气采样合格率分别为80.5%及95.8%(P〈0.01),环境采样细菌培养合格率分别为82.3%及97.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机引物扩增DNA指纹图谱检测未见相同基因型鲍曼不动杆菌在患者间传播。结论 8年间烧伤病房的检出细菌谱发生明显变化,不动杆菌近年来超过以往最多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上升为第一位,且主要为广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危重烧伤患者的救治构成威胁。综合防控措施对减少病区内感染机会,尤其是细菌的交叉传播能起到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第十五届国际烧伤学会(ISBI)学术会议于2010年6月21-25日在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召开,近1200名各国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30余名专家参会,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国在国际烧伤学术界的实力.本次会议执行主席Ronald G.Tompkins教授在会上发言,总结了国际烧伤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50年来的进展,与会各国专家和学者就烧伤外科的基础研究、临床热点及烧伤预防等诸多内容进行了交流和热烈讨论.以下就本次学术会议的亮点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烧伤大鼠血清诱导的单核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探讨其对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制做电烧伤大鼠模型,制备电烧伤大鼠血清,同时制备正常大鼠血清作为对照。采用夹心ELISA法检测正常大鼠血清和电烧伤大鼠血清中VEGF及其可溶性受体s Flt-1含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分为正常血清组和电烧伤血清组,ELISA法检测2组细胞上清液中VEGF和s Flt-1含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分为正常血清组、烧伤血清组、正常血清+阻断剂组和烧伤血清+阻断剂组。取培养3 h、6 h的THP-1细胞,加入单层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细胞,行单核-内皮细胞黏附检测。结果:大鼠电烧伤后血清VEGF水平较正常大鼠显著增加,s Flt-1水平较正常大鼠明显减少。电烧伤血清诱导THP-1细胞分泌VEGF,s Flt-1水平随之减少。电烧伤血清可促进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s Flt-1可抑制电烧伤血清诱导的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结论:电烧伤大鼠血清诱导单核细胞分泌VEGF,从而促进单核-内皮细胞黏附。阻断VEGF的生物学效应,可有效抑制单核-内皮细胞的黏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