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经犬食管探测降主动脉光电脉搏波信号的可行性及其与同步股动脉有创血压波的一致性.方法 成年实验犬10只,雌雄不限,犬龄(1.5±0.5)岁,体质量(8.3±1.0) kg.开胸直视下将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放置于食管中段,使光源发射点正对降主动脉,探测、记录此处光电脉搏波信号,同步记录股动脉有创血压波信号.结果 所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特点.方法 8例行背驮式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肝癌患者,ASAⅢ~Ⅳ级.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监测术前、无肝前期、无肝期、再灌注期(新肝早期)及新肝期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股静脉压、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凝血功能及血气和生化功能指标,并精确记录术中的尿量和出入量.根据背驼式原位肝移植各期的不同特点,对血流动力学、酸碱平衡、电解质、凝血功能、体温、肾功能进行综合调控和保护.结果 围麻醉期8例成功,康复出院6例,术后死亡2例(抢救性肝移植),出院后死亡1例(肝癌复发).无肝前期、无肝期HR与术前相比有较明显的增快,而在再灌注期则明显降低;血流动力学在无肝前期、无肝期和再灌注期出现明显改变,尤以再灌注期最为显著.酸碱平衡在无肝期和再灌注期出现明显改变,以再灌注期最明显.从无肝前期至再灌注期凝血功能进一步紊乱,尤其在无肝期和再灌注期.再灌注期血钾和术前相比有明显增高,血钙则出现明显的降低;再灌注期体温下降明显.结论 提高原位肝移植麻醉安全性的关键是及时、有针对性的对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酸碱平衡、电解质、体温、肾功能进行综合调控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就不同椎旁阻滞技术的适应证及优势、不足进行比较,并对其与传统硬膜外镇痛的并发症进行比较。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对TPVB的体表标记入路、超声引导技术、压力测量技术、神经刺激技术等入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进行比较,并对TPVB与传统硬膜外镇痛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体表标记入路、超声引导技术、压力测量技术、神经刺激技术均可安全有效地完成椎旁神经阻滞,其中超声引导下TPVB操作简便,成功率较其他方式更高而并发症发生率更低。TPVB与硬膜外镇痛比较其效果相当,而低血压、呼吸抑制、尿潴留、阻滞不完全或阻滞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结论超声引导下TPVB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穿刺并发症少,在胸部及上腹部手术围术期镇痛效果确切,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术后肺部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手术中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输用自身血,以达到不使用外来血源而开展大多数手术的方法。方法 25例病人,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10—87a。手术中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回收术中失血,将回收浓缩红细胞悬液直接回输病人。结果 25例病人,经处理后共计回收术中失血43970ml,回输浓缩红细胞悬液(HCT≥55%)共29920ml,平均每例1646ml。其中回收血量≤500ml者8例,占32%;500—1000ml者8例,占32%;≥1000ml者9例,占36%。所有回收的浓缩红细胞悬液均于术中或术后回输病人。25例病人术后均顺利恢复,无输血反应、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22例病人末输异体血,另3例因出血量过大。更快,在输用自体血后,补充了少量异体血。结论 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是解决血源紧张、减少输血反应、降低疾病传染、抢救危重病人并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的一种较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异氟醚麻醉对大鼠血皮质醇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影响.方法 成年SD雄性大鼠36只,10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C组,n=6)、O2组(O组,n=6)和异氟醚组(I组,n=24).I组通入2%异氟醚2h,纯氧流量3 L/min,O组仅通入纯氧.O组于停止通入纯氧后进行水迷宫实验,Ⅰ组分别于停止给药后2h、1、7、14 d取6只大鼠、进行水迷宫实验,定位航行实验中记录逃避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空间探索实验中记录穿越平台次数和游泳总路程.每个时点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取眼眶血,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取海马组织,测定BDNF和NGF的含量.结果 与C组比较,O组空间探索实验中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游泳总路程缩短,血浆皮质醇浓度降低,Ⅰ组于停止给药后1d时定位航行实验中逃避潜伏期和游泳总路程均延长,空间探索实验中穿越平台次数减少,游泳总路程缩短、海马BDNF含量降低(p<0.05或0.01).结论 异氟醚麻醉对大鼠认知功能短期内有一过性抑制作用,其机制与促进皮质醇释放与海马BDNF合成有关,而与海马NGF合成无关.  相似文献   
6.
针刺百会穴对老年大鼠吸入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冕  张雪梅  郭波  张益  喻田 《重庆医学》2016,(26):3624-3626
目的 探讨针刺百会穴对老年大鼠异氟醚吸入麻醉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效果及电生理机制.方法 48只老年SD大鼠分为针刺百会穴+异氟醚吸入组(AI组),单纯异氟醚吸入组(I组)及对照组(C组),每组16只.AI组与I组接受1.5%异氟醚吸入4h,C组吸入空气.麻醉7d后从3组中各抽取8只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包括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以评估3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余大鼠进行在体电生理实验,通过比较各组高频刺激(HFS)前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的幅度来评价长时程增强(LTP)的变化.结果 AI组与C组每日定位航行实验的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短于I组(P<0.05);I组跨台次数(5.9±2.1)较AI组(15.4±1.6)与C组(16.4±1.1)明显减少(P<0.01);电生理实验:C组在HFS后1、30 min和60 min的fEPSP幅度为248.2%±16.3%,217.5%±17.6%与195.8%±11.9%;I组分别为201.3%±19.7%,153.2%±13.9%,146.7%±22.8%,与C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AI组相应时间点的fEPSP幅度为240.5%±13.8%,199.6%±11.1%与194.2%±20.2%,与I组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5).I组HFS后fEPSP幅度明显低于AI组与C组(P<0.05);AI组与C组间两种行为学实验以及LTP实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氟醚吸入麻醉可导致老年大鼠发生明显的POCD,而针刺百会穴可明显缓解异氟醚所导致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癌病灶距肝包膜或肝段以上门静脉分支远近与局麻下CT引导行微波消融(MWA)术中疼痛的关系。方法:选取先成功实施肝动脉栓塞化疗后行MWA治疗的78例肝癌患者,根据原发病灶位置分为近端组(病灶距离肝包膜或肝段以上门静脉分支距离≤5 cm,32例,37个病灶)和远端组(病灶距离肝包膜或肝段以上门静脉分支距离5 cm,46例,54个病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术中疼痛程度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近端组的病灶完全消融率与远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86%vs.81.48%,P0.05);两组术后AFP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但无组间差异(P0.05)。按肿瘤大小(≤2 cm和2 cm)分层比较,近端组与远端组的术前VAS评分、可耐受的最大治疗功率、消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近端组术中VAS评分、VAS相对值、哌替啶用量均明显的高于远端组(均P0.05);近端组和远端组病灶2 cm的患者的术中VAS评分、消融时间、哌替啶用量均明显高于本组病灶≤2 cm的患者(均P0.05)。近端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远端组(15.63%vs.2.17%,P0.05)。结论:肝癌病灶距离肝包膜或肝段以上门静脉分支的位置≤5 cm会增加患者MWA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受,尤其是病灶直径2 cm的患者增加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midazolam,MIZ)注入蛛网膜下腔用于腰麻时的镇静作用、效能与剂量的关系,并与肌注、静脉注射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筛选我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收治拟于腰麻下行下腹部和下肢的择期手术患者共200例,男性82例,女性118例,年龄16~50 (34.5±16.3)岁。分为4组(n=50...  相似文献   
9.
麻醉诱导药物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3种麻醉诱导药物对QT离散度 (QTd)及校正QT离散度 (QTcd)的影响。方法 选择无心血管合并症患者 30例 ,随机等分 3组 (n =10 )。用体表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机分别描记静脉注射异丙酚 (Ⅰ组 )、依托咪酯 (Ⅱ )和硫贲妥钠 (Ⅲ )后 2min、5min、10min和 15min时心电图 (EKGs) ,并作QTd及QTcd分析。结果 诱导前与诱导后各时点QTd及QTcd比较 ,3组组内差异显著 (P <0 .0 5 )。其中Ⅱ组 5min、10min时QTd严重延长 (QTd >6 0ms)检出 8次 ,最大达 10 0ms;3组内QTcd大于 49ms达 31次。结论 诱导用异丙酚、依托咪酯和硫贲妥钠后短时间内患者QTd及QTcd存在延长趋势 ,有潜在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用颈丛加改良锁骨上臂丛神经联合阻滞进行肩部及锁骨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 48例ASAⅠ-Ⅱ级病人行肩部及锁骨手术,其中男42例,女6例,年龄14-65a,采用1.5%利多卡因(含0.2%布比卡因)行患侧颈丛深浅支配合我院改良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方法。观察血压(BP)、呼吸(R)、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麻醉总有效率达98%。全组病人生命体征乎稳,无不良反应。结论 颈丛加改良锁骨上臂丛法行肩部及锁骨手术安全、简便、经济,效果可取,并能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