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术式选择及各种术式的局限性。方法:对1991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18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腹探查是十二指肠损伤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十二指肠损伤术式的选择是影响愈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论:剖腹探查在基层医院是早期诊断十二指肠损伤的行之有效的方法。Berne手术和Cogbill手术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阑尾周围脓肿一期手术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之间阑尾周围脓肿一期手术切除患者354例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一期阑尾切除,盲肠阑尾开口"8"字内翻缝合包埋阑尾开口,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胃肠减压管,应用抗生素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润滑肠道处理。结果 354例术后发生伤口感染12例,脂肪液化26例,无肠瘘及腹腔感染并发症发生。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5小时,排便时间平均2.8 d,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5.4 d,胃管留置时间平均3.2 d,住院时间平均9.5 d。结论阑尾周围脓肿不留残端一期手术治疗,辅助合适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可行的、安全的,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改良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经验. 方法 1998年9月~2003年6月,用改制的Bookwalter牵开器、顶针环式深部打结器以及钩状L形电刀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28例. 结果以切口≤6 cm为手术成功.在128例中,成功为110例,占85.9%. 结论自行改制的Bookwalter牵开器,能有效改善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过程暴露和照明,顶针环式打结器可行超指长部位打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外科手术治疗肝细胞癌(HCC)伴肝静脉癌栓(HVTT)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就诊于本院的65例HCC伴HVTT患者临床资料,将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31例患者纳入外科组,将实施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34例患者纳入TACE组。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处理,肝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LC V2.0)评分以(`χ±S)表示,独立t检验;疗效、并发症、生存率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采用生存函数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外科组ORR(51.6%)略高于TACE组(3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组DCR(77.4%)比TACE组(52.9%)高(P<0.05);术后1年外科组QOL-LC V2.0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比TACE组高(P<0.05);外科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0%)略低于TACE(1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组术后1年生存率(74.2%)比TACE(50.0%)高(P<0.05);外科组术后2、3年生存率(45.2%、25.8%)相比TACE组(32.4%、14.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TACE均可有效治疗HCC伴HVTT,且术后并发症少,但外科手术更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术后生存率,远期预后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外科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寻找正确的方法和措施。方法随机选取12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均分为三组:药物组、针灸组以及复合组,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观察对比各组患者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三组患者均没有出现肠梗阻以及缺血坏死等症状,恢复良好;药物组的肛门恢复排气平均时间明显长于针灸组患者(P<0.05),针灸组和复合组患者的肛门恢复排气平均时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针灸治疗方法以及药物治疗联合针灸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良好,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6.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时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HPH)时内皮素 1(ET 1)和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及其关系 ,作者测定了HPH大鼠血浆及肺匀浆中二者的含量 ,用免疫组化检测ET 1、原生型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cNOS、iNOS)在肺内的表达和分布 ,并观察一氧化氮合酶 (NOS)抑制剂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 (L NAME)对ET 1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 ,HPH组血浆ET 1和NO含量及肺匀浆中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肺血管内皮、支气管粘膜上皮和血管、支气管平滑肌中ET 1和iNOS的表达明显增强 ,cNOS的表达明显减弱 ,应用L NAME后血浆和肺匀浆中ET 1含量升高 (P <0 .0 5 )。提示正常时NO可能具有抑制ET 1分泌的作用 ,缺氧时增高的ET 1对HPH的形成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而iNOS的诱导表达则可能是机体对慢性缺氧的功能性适应  相似文献   
8.
许海明 《医学文选》2013,(6):750-751
肠粘连是腹内脏器、腹膜与肠管之间发生异常黏附的疾病,主要源于炎症、损伤等因素,普外中腹腔手术易出现的并发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1].术后肠粘连发病率较高,据2011年中华医学会普通外科学分会调查结果显示,有80%的普外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肠粘连,且与腹腔引流管的放置有很大的关联性[2].肠粘连如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出现排气障碍、腹部胀痛甚至梗阻不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探析该病的最佳预防与治疗方案至关重要.2010年2月至2013年3月我院对普外科53例患者行术后腹腔引流放置,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切口长度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MC)中可行而实用、便捷而直观的参数 ,供MC术前术中选择合适、安全切口长度之用。方法 :选择 5 9例胆囊良性病变病人为研究对象。术前测量腹围和肋弓角度 ,B超测量胆囊大小和壁厚度 ,右上腹肋缘下切口皮肤划痕面至Calot距离 (暂名Calot深度 )。术中测量切口长度 ,切口皮缘中点至Calot距离 (暂名Calot深度 )和皮下脂肪厚度 ,分别作相关分析处理。结果 :切口 6cm以内MC成功率为 81.36 % (48/ 5 9)。其余需延长切口至 6cm以上才能完成手术 ,占 18.6 4 % (11/ 5 9)。腹围与切口长度呈正相关 (r=0 .5 180 ,t=4 .5 791,P <0 .0 0 1) ,有直线回归关系 (b =0 .0 86 2 ,t=4 .5 74 5 ,P <0 .0 0 1)。Calot深度与切口长度呈正相关 (r=0 .32 2 9,t=2 .5 790 ,P <0 .0 2 ) ,有直线回归关系 (b =0 .2 4 74 ,t=2 .5 76 0 ,P <0 .0 5 )。结果表明 :腹围和Calot深度是决定切口长短的关键因素 ,其次为胆囊大小和胆囊壁厚度。皮下脂肪和肋弓角度与切口长度无相关性。结论 :术前选择腹围在 85cm以下 ,B超Calot深度不超过 10cm ,对胆囊纵径在 8cm以下和胆囊壁厚度小于 4mm的病人行MC较为理想 ,其可确保MC安全 ,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姑息性手术疗法在晚期胰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晚期胰腺癌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各36例。研究组进行姑息性手术治疗,常规组进行常规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1年的生存率及术后生存质量,并记录其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缓解率为27.78%,虽高于常规组的19.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控制率为66.67%,高于常规组的41.67%(X~2=4.531,P=0.033);至治疗后1年,研究组生存率为66.6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41.67%(P0.05);治疗后,研究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整体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低于常规组的38.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姑息性手术疗法对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治疗,与常规化疗相比,治疗效果、生存率及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均有显著提高,且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