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AngioJet机械性吸栓术与单纯导管碎栓联合溶栓术治疗中高危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中高危APE患者36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分为吸栓组(12例,采用AngioJet机械性吸栓治疗)和溶栓组(24例,采用单纯导管碎栓联合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的技术成功率、治疗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尿激酶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肺动脉栓塞(PE)复发率。结果 与溶栓组相比,吸栓组手术操作时间更长,尿激酶用量更少,手术前后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差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技术成功率、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67%vs 95.83%,75.00%vs 79.17%;P>0.05)。两组肺血管损伤、肾功能损伤、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栓组无出血病例,溶栓组发生出血8例(33.33%),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3~24(12.50±3.25)个月随访,两组PE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内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11月~2017年1月我科对12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应用体内激光原位开窗技术进行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其中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7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例,升主动脉合并主动脉弓部动脉瘤1例,升主动脉穿透性溃疡合并壁内血肿2例。左锁骨下动脉开窗7例,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窗1例,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窗4例。急性期手术5例,慢性期手术7例。结果植入锥形大动脉覆膜支架12枚,Fluency plus直管型覆膜支架21枚。围手术期死亡2例(16.7%,2/12),其中术中升主动脉破裂死亡1例(8.3%,1/12),术后因消化道大出血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6.7%(2/12),分别为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呼吸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随访显示夹层破口(或溃疡、动脉瘤)隔绝良好,无内漏,开窗血管通畅。结论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部甚至升主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安全、有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中成功率高、内漏发生率低等优点,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3D影像融合技术是以锥形束CT为介导将介入治疗前和治疗中的影像数据融合并以之引导介入操作,可显著提高腔内介入治疗主动脉疾病成功率,减少辐射暴露和碘对比剂用量并缩短治疗时间等。本文就3D影像融合技术用于引导腔内治疗主动脉疾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3D影像融合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44例资料。18例术中以3D影像融合引导(影像融合组),即在ARTIS pheno血管造影系统应用Syngo-X-workshop软件将术前肝脏门脉期增强CT与术中锥形束CT图像融合,以融合的3D影像导引TIPS;另26例以术前影像评估及术中间接门静脉造影引导行TIPS手术(常规手术组)。2组性别、年龄、术前Child-Pugh评分、血红蛋白、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直径、腹水量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严重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2组手术相关数据。结果 影像融合组门静脉穿刺次数、手术时间、透视时间、碘对比剂用量及手术射线剂量均显著少于常规手术组[(2.1±1.1)次vs.(4.1±1.8)次,t=-4.428,P=0.000;(88.4±13.7) min vs.(115.2±33.0) min,t=-3.699...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外科腔内治疗致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腔内治疗患者27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腔内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分为造影剂肾病组、非造影剂肾病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体重、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主要诊断、造影剂类型、剂量、术前肾功能及个人造影剂限量超量使用情况,分析腔内治疗致造影剂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279例腔内治疗患者发生造影剂肾病37例(13.3%),3例需临时血液透析治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性别、主要诊断、造影剂类型、剂量、术前肾功能及个人造影剂限量超量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个人造影剂限量超量使用是腔内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个人造影剂限量超量使用是腔内治疗发生造影剂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风险是未超量使用者的3.8倍;术前应个体化计算造影剂限量,避免超量使用,对超量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主动脉弓部病变的治疗是临床上有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完全腔内修复技术是目前该病的主要研究方向。由于主动脉弓部病变局部解剖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有效脑保护下重建弓上分支血管仍是面临的重大挑战。本研究探讨选择性建立个体化体外循环模式联合原位针刺开窗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病变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旨在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新的研究思路。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例累及弓部的主动脉病变(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弓动脉瘤3例,主动脉弓穿透性溃疡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经颅多普勒超声(大脑前、后交通动脉和Willis动脉环及双侧椎动脉优势情况)决定术中选择性应用右股静脉-右腋动脉和左颈总动脉伴(或不伴)左腋动脉转流模式,建立个体化体外循环实施术中有效脑保护。根据基础脑血流图,合理、准确地控制体外循环的流量和压力。胸主动脉覆膜支架释放后,采用腔内原位针刺开窗、球囊扩张穿刺口以及植入Viabahn覆膜支架对主动脉弓上分支进行重建。术后3、6、12及24个月行主动脉CTA复查随访。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成功手术,无手术死亡,共植入Gore TAG胸主动脉覆膜支架14枚,Gore Viabahn覆膜支架19枚。术中三分支开窗3例,二分支开窗5例。全组患者手术时间180~360 min,平均(240±30)min;术中开窗时间18~55 min,平均(35±5)min;术中出血量300~800 mL,平均(400±50)mL。术后ICU监护时间2~5 d,平均2.5 d;术后出现1例轻微腔隙性脑梗塞,经抗凝、改善脑循环对症治疗后患者康复,8例均于术后5~10 d出院。随访6~24个月,CTA显示主动脉瘤的瘤腔、夹层和溃疡的破口隔绝满意,瘤腔和假腔逐渐血栓化并顺利重塑。 结论:应用个体化体外循环模式联合原位针刺开窗重建分支技术治疗主动脉弓病变,是一种可行、有效、安全、微创的治疗方法,具有脑保护确切、开窗精准快速、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近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腔内修补术是腹主动脉瘤(AAA)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其在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中也成功应用并不断推广。但是RAAA因急剧出现的血流不稳定,治疗后再灌注损伤等相关并发症所致的高病死率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本研究应用双球囊封堵联合腔内修补术治疗RAAA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柳州市工人医院血管介入外科收治的应用双球囊封堵联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ngio Jet机械性血栓抽吸术治疗中高危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8例中高危APE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Angio Jet机械性血栓抽吸术。分析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临床疗效,以及手术前后呼吸、心率、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肺动脉平均压、血清肌酐等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率为83.3%(15/18),临床救治成功率为94.4%(17/18),术后死亡1例。术后造影显示:7例栓塞段肺动脉完全复通,10例部分复通,1例未复通。术中发生心律失常2例,未见肺动脉夹层、破裂等肺血管损伤发生。术中出血发生率为27.8%(5/18),均为轻微出血。17例成功救治患者的呼吸、心率和肺动脉平均压水平均较术前降低,TCSO2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血清肌酐水平变化不显著(P> 0.05)。结论 Angio Jet机械性血栓抽吸术治疗中高危APE安全、有效。规范、轻柔...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3D影像融合技术用于腔内介入治疗主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接受3D影像融合引导腔内介入治疗主动脉病变患者。于Siemens Artis Pheno工作站以Syngo-X-workshop软件将术前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与术中锥形束CT (CBCT)图像进行融合,分别于T10~L3椎体水平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3个维度的配对融合,将最终形成的3D融合影像投射至实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中,用于导引主动脉腔内介入操作。记录治疗用时、碘对比剂用量及射线剂量等。结果 18例中,腹主动脉瘤7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5例、胸主动脉夹层4例、胸主动脉瘤2例;对11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7例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均获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治疗用时(124.28±55.95) min,碘对比剂用量(178.89±37.87) ml,辐照时间(20.21±13.20) min,CBCT辐射剂量(225.17±60.10) mGy,总辐射剂量(815.68±439.10) mGy。7例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术后24 h、出院前及术后1、3个月血肌酐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影像融合技术用于腔内介入治疗主动脉病变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