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氨茶碱用于老年患者全麻术后催醒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给予静脉注射氨茶碱,观察其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并于注射药物5、10min后测量,记录上述参数。同时观察患者意识、吞咽活动、血压(BP)、脉搏(P)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氨茶碱静脉注射5、10min后患者VT增多,RR增快,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MAP、HR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用药后5~15min内呼吸、神志等均有明显改善,未发现BP的明显波动、心律失常、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氨茶碱用于全麻术后催醒,注意用药剂量、浓度及注射速度,可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用于困难气道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1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择期全麻手术前存在困难气道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S组、DR组、D组、R组,每组30例。DS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DR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D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表面麻醉,R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表面麻醉。比较4组患者入室时(T0)、麻醉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5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4组患者插管过程中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和插管知晓情况。结果 DS组和DR组T1、T2、T3、T4时MAP、HR均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T1时SpO2低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R组T1时MAP、HR低于T0时,T2、T3、T4时MAP、HR明显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DR组MAP、HR、SpO2明显低于DS组、D组、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D组、R组的MAP、HR明显高于DS组、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R组与DS组MA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S组患者插管过程中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DR组、D组、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DS组、DR组插管知晓率明显低于D组、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七氟醚麻醉用于困难气道安全有效,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0.25%左布比卡因双侧肌间沟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拟行双上肢手术的患者,采用0.25%左布比卡因行双侧肌间沟臂丛阻滞,监测记录麻醉前、麻醉后患者各时点的呼吸、循环变化。结果麻醉后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 0.25%左布比卡因用于双侧肌间沟臂丛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盐酸丙帕他莫对开胸患者术后镇痛中吗啡用药量的影响及两者合用的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n=20):丙帕他莫组和对照组。均行静脉麻醉。手术结束前,丙帕他莫组将溶于100 ml生理盐水的盐酸丙帕他莫2 g于15 min内静脉滴注完;对照组将溶于100 ml生理盐水的甘露醇1.6 g于15 min内静脉滴注完。两组同时采用吗啡进行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于术后2、8、12、24和48 h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静息痛和咳嗽痛的程度。记录因镇痛不足而需使用其他镇痛药作为补救镇痛的情况。记录术后48 h PCIA总次数和有效次数;记录术后48 h吗啡用药量和给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丙帕他莫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痛和咳嗽痛VAS评分降低,术后48h PCIA总次数和有效次数降低,术后48 h吗啡用药量减少(P<0.05),其他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仅表现为恶心和呕吐,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使用盐酸丙帕他莫可提高开胸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用药量,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开胸患者术后咳嗽、咳痰,促进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普瑞巴林对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者30例,年龄19岁~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普瑞巴林组(P组)和对照组(C组).患者麻醉前30 min,P组口服普瑞巴林胶囊75 mg,C组口服自制面粉胶囊.两组患者常规麻醉诱导,术中静脉泵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按需追加肌松药维持麻醉.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并于术后2、4、8、12、20、24h等时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静息痛和咳嗽痛的程度.记录术后2、4、8、12、20、24h等时点PCIA有效次数和总次数,及术后镇痛药液累计耗量;记录术后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结果 30例患者均完成试验.与术后2h时比较,两组术后4、8、12、20、24h PCIA有效次数和总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痛VAS评分[(5.3±0.5)、(4.5±0.6)、(3.7±0.6)、(2.5±0.8)、(1.4±0.5)、(0.8±0.4)]和咳嗽痛VAS评分[(7.3±0.6)、(6.5±0.7)、(5.5±0.5)、(4.6±0.8)、(3.3±0.5)、(2.9±0.4)]均低于C组[(6.3±0.7)、(5.8±0.6)、(4.9±0.5)、(4.3±0.6)、(2.5±0.7)、(1.9±0.3)]和[(8.1±0.5)、(7.7±0.5)、(7.0±0.4)、(6.3±0.6)、(4.5±0.6)、(3.9±0.5)](P<0.05),术后各时点PCIA有效次数[(2.0±0.4)、(3.3±0.7)、(3.9±1.1)、(3.9±1.1)、(3.9±1.1)、(3.9±1.1)]和总次数[(2.5±0.7)、(3.9±1.0)、(4.5±1.4)、(4.5±1.4)、(4.5±1±4)、(4.5±1.4)]降低,镇痛药液耗量显著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副作用仅表现为恶心和呕吐,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前口服普瑞巴林75mg可提高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果,减少镇痛药用量,且副作用少,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0.25%左布比卡因双侧肌间沟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拟行双上肢手术的患者,采用0.25%左布比卡因行双侧肌间沟臂丛阻滞,监测记录麻醉前、麻醉后患者各时点的呼吸、循环变化。结果麻醉后患者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 0.25%左布比卡因用于双侧肌间沟臂丛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评价盐酸帕洛诺司琼对下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腹部手术并术后接受静脉镇痛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洛诺司琼组(P组)和托烷司琼组(T组),每组25例。手术结束前30min,P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盐酸帕洛诺司琼0.25mg,T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托烷司琼5mg。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后24、48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恶心、呕吐的程度,计算恶心、呕吐有效控制率。同时记录患者腹胀、头痛等不良反应。结果 2组术后24h及48h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组术后24h的恶心及呕吐有效控制率分别为84.0%和88.0%,T组分别为76.0%和8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组患者术后48h的恶心及呕吐有效控制率均为92.0%,T组分别为64.0%和60.0%P组恶心、呕吐有效控制率明显优于T组(P<0.05)。P组有2例(8%)轻微头痛,T组有1例(4%)轻微头痛,2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洛诺司琼预防下腹部手术后静脉镇痛所致的恶心、呕吐的效果,24h内与托烷司琼相当,但术后48h预防恶心呕吐的效果明显优于托烷司琼,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盐酸丙帕他莫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各20例:盐酸丙帕他莫2g组(A组)、盐酸丙帕他莫1g组(B组)和对照组(C组)。手术结束前30min,A、B组分别单次静脉注射2、1g盐酸丙帕他莫,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观察以下各时间点3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拔管前(T_1)、拔管时(T_2)、拔管后5min(T_3)和拔管后10min(T_4);观察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躁动情况;并记录术后2、6、12h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组内比较:与T_1比较,C组患者在T_2、T_3、T_4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MAP)明显升高,心率(HR)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在T_2、T_3、T_4各时间点MAP、HR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T_2、T_3、T_4各时间点,与A、B组比较,C组患者MAP、HR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B组术后躁动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术后躁动发生率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C组患者术后2、6、12h疼痛VA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术后2、6、12h疼痛VAS评分也相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2g盐酸丙帕他莫可有效用于神经外科术后镇痛,并可有效预防术后躁动,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联合低潮气量机械通气对下腹部手术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下腹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常规潮气量组(A组)、盐酸戊乙奎醚联合常规潮气量组(B组)和盐酸戊乙奎醚联合低潮气量组(C组),每组20例。B、C组麻醉诱导前静脉给予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A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麻醉诱导后机械通气模式:A、B组:潮气量10ml/kg;C组:潮气量6ml/kg。机械通气后分别在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1h(T2)、麻醉后2h(T3)、麻醉后8h(T4)、麻醉后24h(T5)抽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记录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酸碱值(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记录术后1d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T1时间点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T2~5各时间点的TNF-α、IL-6水平均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B组比较,C组在T2-5各时间点PaO2和PaO2/Fi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1d均未发生肺部并发症。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联合低潮气量机械通气可以改善老年患者下腹部手术中的动脉氧合、降低机械通气诱发的肺损伤,对肺功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