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活性及凝血酶-抗凝血酶(TAT)复合物血浆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了AMI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7例,胆囊炎及健康人各30例的TF活性及TAT.结果 AMI组[TF活性(258±111) pmol/L和TAT(28.4±3.6) 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TF活性(110±50) pmol/L和TAT(6.6±3.4) μg/L]、UA组[TF活性(121±49) pmol/L和TAT(9.8±5.6) μg/L]、胆囊炎组[TF活性(143±33) pmol/L和TAT(5.9±2.1) μg/L](P均<0.01).结论监测血浆TF活性和TAT的变化,有助于判断AMI和UA患者是否存在由高浓度TF触发的凝血途径激活及有无凝血酶生成引发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及外科临床的关系(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已得到共识。本文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流行病学、病理学、致病机制等方面做一综述复习,并简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外科临床的关系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已得到共识。本文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流行病学、病理学、致病机制等方面做一综述复习,并简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外科临床的关系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常解剖部位以外的胰腺组织称为异位胰腺,亦称为迷走胰腺.异位胰腺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临床上多无症状,且诊断较为困难,故其发病率国内外尚无文献报道.我院自1995年至1999年共收治3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42岁.突发呕血、便血10小时.经外院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发生失血性休克,由急诊收入院.术前胃镜检查未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因胃腔内积血较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气腹对高血压病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96例患者,根据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和患者的既往病史,分为高血压病组25例、非高血压病组31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采集患者气腹前后的血样标本,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组织因子活性(TF: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四种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情况。结果①气腹前高血压病组TAT、PAI-1、t-PA高于非高血压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气腹后,高血压病组TAT、PAI-1较气腹前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非高血压病组TAT、PAI-1、t-PA均较气腹前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气腹后血浆凝血分子标志物变化程度的比较:高血压病组驻TAT、驻PAI-1与非高血压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非高血压病组驻t-PA与高血压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气腹过程使高血压病患者的凝血功能增强而纤溶功能受抑制,增加了术后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术前应使用抗凝药物防治术后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胃肠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但胃癌合并穿孔不多见 ,尤其是兄弟二人同患胃癌且都并发穿孔更为罕见。本院在 2个月内先后收治 2例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 患者 ,男 ,82岁 (兄 ) ,因突然上腹剧痛12小时来院就诊。患者于半年前即间断有进食后上腹部轻微胀满不适感 ,有胃炎病史 30年 ,未做过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体检 :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明显 ,以上腹部最重。肝浊音界消失 ,移动性浊音阳性 ,肠鸣音消失。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12 0× 10 9/L ,分叶 0 86,Hb 83g/L ,血型为A型。腹腔穿刺抽出混浊淡黄色液体 ,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高血压患者术前术后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 将5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非高血压组(31例)和高血压组(25例),分别于气腹前及气腹后测定血浆组织因子活性(TF:A)、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结果 非高血压患者在气腹后TAT、t-PA和PAI-1较气腹前增高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患者组在气腹后TAT和PAI-1较气腹前增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存在高凝状态,提示高血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采取抗凝措施,以预防术后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6岁。一月前乏力、纳差,体重下降。于1995年8月15日入院。两周前出现皮肤黄染,小便如浓茶样,大便颜色为灰黄色。入院两周后开始出现喘憋,逐渐加重以至端坐呼吸,伴心悸,紫绀,双下肢可见凹性水肿,呈衰竭状态,神志逐渐不清,于入院后第28天因呼吸衰竭死亡。病理解剖,证实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肝门淋巴结7/7转移;右心耳、胰头部转移,胸腔壁层、脏层及双肺内广泛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双肺高度水肿,其中大体解剖可见心包光滑,无积液。右心耳上缘有一1.5cm×1cm的灰白色硬结,质硬。切面,灰白色区占右心耳肌层全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腹腔镜技术在神经外科分流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脑积水及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1)与常规组(n=41),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分流术,常规组行常规分流手术,对比分析两组疗效及术后分流管梗阻、腹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并取得随访,平均随访(12.0±1.2)个月。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行头颅CT及腰椎平片检查。观察组中脑积水患者脑室均缩小至正常,行腹部X线平片检查,引流管均在肝隔面。观察组术后发生堵管2例(6.45%),常规组发生11例(26.8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观察组感染1例(3.23%),常规组感染3例(7.32%);常规组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及分流管脱出3例(7.32%),观察组未发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分流术疗效确切,术后分流管堵管率低,患者创伤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