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背景:目前已证实干细胞移植治疗疾病具有很多优势,应用该技术能治疗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种系统的各种疾病,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些都归功于其特殊能力,包括取材容易,自身增殖能力强,分化范围广,能够修复损伤的组织以及免疫调节等功能。 目的:探讨干细胞移植治疗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方法:检索2005至2014年CNKI数据库有关干细胞移植治疗骨折骨不连的文献,检索词为“干细胞,骨不连”,对检索到的244篇文献进行文献分析,并对典型文献进行进一步分析比较。 结果与结论: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来源不受限,取材方便,对供者损伤小,无免疫原性,并发症少,成本低,易分离培养,可无限增殖,为骨不连、骨缺损、粉碎性骨折等严重骨损伤难题提供了解决途径,随着对干细胞的深入研究,开创了骨折骨不连治疗的新方向,并在临床实验中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一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联合有限切开修复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恢复膝关节稳定和功能的疗效。[方法]2008年5月~2012年9月,收治36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ligament,PCL)损伤及合并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Ⅲ度损伤的患者。男25例,女11例;年龄18~61岁,平均43岁。交通事故伤12例,扭伤11例,砸伤8例,高处坠落伤5例。损伤至手术时间7~26 d,平均8 d。。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16.57±7.89)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19.87±9.42)分,关节活动范围为(31.2±25.8)°。伴膝关节脱位6例,半月板损伤9例。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LARS人工韧带重建PCL,有限切开修复内侧副韧带。[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4~28个月,平均25.6个月。术后2年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9.23±6.08)分,关节活动范围为(122.6±10.3)°,IKDC评分为(90.32±5.2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一期关节镜下重建ACL和PCL,同时配合有限切开修复MCL,创伤小,膝关节的稳定性恢复好,关节粘连发生率明显降低,可获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早期手术治疗脊髓损伤中央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和经验,以及早期手术治疗的积极意义.方法 对以手术治疗的颈脊髓急性损伤患者中确诊为中央综合征的病例资料为治疗组,与选择非手术治疗的对照组病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影响疗效的可能原因.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发现,虽然治愈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总有效率(治愈 良好 有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脊髓损伤的中央综合征患者,早期进行椎管减压、血肿清除等手术干预治疗可有效减轻脊髓水肿和进行性损伤,缩短病理性炎症反应过程,促进脊髓功能恢复,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应用多轴向钛螺钉-棒系统椎弓根钉植入技术治疗寰枢椎损伤的特点。方法:选择山东省东营市人民医院、加拿大脊柱外科中心、山东省立医院脊柱外科1999-01/2004-01治疗的寰枢椎损伤患者。应用后路多轴向钛螺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手术治疗38例,固定位置为寰椎(C1)的双侧块和枢椎(C2)的椎弓根,并与46例采用关节突螺钉复合后方椎板下钢丝固定植骨融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4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组脊髓损伤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治愈 有效)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92%,85%,χ2=0.29,P>0.05)。②治疗组对椎动脉孔的入侵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30%,χ2=6.99,P<0.05)。③治疗组对椎管的入侵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28%,χ2=6.02,P<0.05)。④术后治疗组α角(寰枢椎角)为(26.8±5.42)°,对照组α角为(25.6±5.82)°,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t=1.27,P>0.05)。⑤治疗组1例轻度错位(≤7mm),1例神经轻度放射痛,术后5个月取出内固定后消失,余无固定松动、椎动脉损伤、神经压迫征发生,3个月融合28例,6个月全部融合。对照组4例出现骨折所致不稳,3例半脱位,5例不融合,6例神经痛。结论:对急性寰、枢椎损伤患者进行C1双侧块和C2椎弓根后路多轴向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手术治疗方法简单、易于避开椎动脉,定位准确,直视下进行操作,安全性高,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初次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5月~2015年6月,收治21例初次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21例均为首次脱位,急症行肩关节闭合手法复位,复位后2~7 d,平均4 d,行肩关节镜下探查,其中肩袖损伤7例,Bankart损伤3例,SLAP损伤1例,均以缝合锚钉固定修复。肱骨大结节骨折块行镜下复位,根据骨折块大小、粉碎情况选择空心螺钉或双排缝线桥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肩关节活动度、骨折愈合情况,并进行VAS疼痛评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UCL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肩关节稳定,未出现再次脱位。术后6个月随访3例出现肩关节外展活动轻度受限;2例前屈时疼痛。术后2~6个月肱骨大结节骨折愈合,平均3.4个月。术后6个月根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标准(UCLA)评分为(32.6±6.8)分,较术前明显改善。VAS疼痛评分由术前的(7.2±2.1)降至术后的(1.7±1.02)分。[结论]肩关节镜下治疗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做到早期全面诊断,一期处理肩关节其他合并伤,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近期疗效满意,但对外科医师的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6.
椎弓根钉技术治疗不稳定性上胸椎损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总结用后路椎弓根钉技术治疗不稳定性上胸椎损伤的临床经验、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将应用椎弓根钉后路固定治疗的49例不稳定性上胸椎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分组总结,找出预防脊髓损伤、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方法。[结果]椎弓根钉技术可有效恢复脊椎的解剖结构,纠正上位脊椎的移位、成角畸形(P〈0.05),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P〈0.05),脊髓损伤的概率低(P〈0.05)。[结论]椎弓根钉技术治疗上胸椎不稳定性损伤是一种坚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应用多轴向钉-棒系统治疗脊椎转移瘤的经验、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为治疗脊椎转移瘤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一种新而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 将应用多轴向钉-棒系统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的脊椎转移瘤患者的住院和随访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进行资料对比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 应用NCSS统计软件统计分析,发现治疗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1年生存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而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0421,P〉0.05),固定失败(包括断钉、断棒、钉子松动、拔出、钉棒松开、水泥脱出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期并发症(刀口感染、褥疮、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所用平均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多轴向钉-棒系统治疗脊柱转移瘤不但手术操作方便、固定可靠、术后可以及早下床活动.有利于进行其他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内侧髌股韧带的自体半腱肌腱等长重建与缝合修复两种手术技术治疗髌骨脱位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40例髌骨脱位患者,采用缝合修复手术的20例为缝合组,采用韧带重建的20例为重建组,检测两组术后3,14d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适合角(CA)、外侧髌股角(LPA)、髌骨外移率(LS),术后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术前CA、LPA、L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A、LPA、L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缝合组:(9.13±1.88)°比(16.50±2.83)°、(8.48±1.19)°比(-1.28±2.12)°、(0.52±0.43)°比(0.78±0.32)°;重建组:(6.69±1.83)°比(16.95±3.17)°、(6.24±1.33)°比(-0.91±2.00)°、(0.32±0.23)°比(0.7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建组术后CA、LPA、LS改善程度均优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缝合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总分为(38.27±17.06)分,重建组为(79.44±9.8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14d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侧髌股韧带的自体半腱肌腱等长重建治疗髌骨脱位的手术效果明显好于缝合修复,内侧髌股韧带重建可以有效地恢复髌股关节的对合关系,从根本上治愈髌骨脱位.但是重建手术创伤大,中、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松解外侧支持带在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中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临床手术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0 1月—2020 12月我科诊治的56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双束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松解外侧支持带进行治疗,术前及随访均测量外侧髌骨角、髌股适合角、髌骨倾斜角,并采用Lysholm评分、IKDC评分、Kujala评分对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16.21±3.55)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再发生脱位情况,无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CT测量,外侧髌骨角由(2.25±6.02)°增加为(8.09±2.56)°;髌股适合角由(23.12±3.98)°减小(11.03±2.32)°;髌骨倾斜角由(21.23±3.29)°减小为(11.78±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评分由(61.55±5.12)提高为(91.36±4.03),IKDC评分由(70.56±10.68)提高到(80.13±9.67),Kujala评分由(56.68±6.79)提高为(88.66±4.6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