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5月于北京医院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的16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 年龄(73.5±9.3)岁, 术前病程4~240个月, 体质指数(24.2±1.7)kg/m2, 产次(1.7±0.8)次, 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Ⅲ~Ⅳ度。术前最大尿流率(9.6±3.4)ml/s, 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26(20, 32)cmH2O(1cmH2O=0.098kPa), 膀胱初感尿意容量(119.1±39.4)ml, 膀胱初感尿急容量(253.6±75.7)ml, 膀胱最大测压容量(406.0±79.8)ml, 残余尿量10(10, 28)ml。术前7例(44%)尿动力学检查可见无抑制性收缩波, 提示存在逼尿肌过度活动。术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症状问卷(PFDI-20)评分100(70, 122)分, 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PFIQ-7)评分107(90, 160)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骶骨固定术中显露骶骨岬右侧区域, 分离子宫前后壁, 右侧子宫阔韧带分离2cm小孔...  相似文献   
2.
目的 多中心调查中国以前列腺体积增大为特点的中、重度BPH患者在现实状况下的临床诊疗特点. 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全国10个城市的32家医院共纳入前列腺体积≥30 ml且IPSS≥8的BPH患者2758例.在不干预医生、患者正常诊疗措施的情况下,记录患者的年龄、前列腺体积( prostate volume,PV)、IPSS评分、Qmax、服药情况和医生处方习惯,分析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临床特点. 结果 患者年龄50 ~ 97岁,平均(69.2±8.5)岁,经直肠超声检查测量PV为30 ~ 165 ml,平均(47.8±16.6) ml,IPSS为8~ 35分,平均(17.5±5.4)分,Qmax为2~ 36 ml/s,平均(11.6±3.6) ml/s.以年龄为分层指标,亚组分析结果显示:50 ~ 55岁组平均PV、Qmax分别是42.8 ml、13.3 ml/s,>71岁组平均PV、Qmax为49.0 ml、11.1 ml/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入组患者中56.1%为初次就诊,规律服用处方药物>2周者仅为22.8%.入组时已有BPH症状<1年者仅为31.3%(872例),1~2、3~4和≥5年者分别占22.9%(637例)、18.3%(311例)和27.5%(766例).医生处方采用指南推荐的5-α还原酶抑制剂和α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仅为52.6%. 结论 我国中、重度BPH患者的症状和主要客观指标随年龄增长而加重,绝大多数患者初次就诊时机偏晚.医生的处方习惯与指南推荐还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门诊患者对软性膀胱镜和硬性膀胱镜的耐受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进一步阐明软性膀胱镜在门诊检查中患者耐受性方面的优势。方法:132例门诊患者随机接受软性膀胱镜检查(77例)和硬性膀胱镜检查(55例),用数字分级法对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15min和3天的疼痛指数进行评估。结果:85%的软镜组患者为检查中轻微疼痛(评分为0~3),而硬镜组仅为47%(P<0.05)。检查中疼痛评分软镜组为2.3vs硬镜组3.4(P<0.05)。软镜组检查后15min疼痛评分恢复到检查前水平(0.5vs0.2),而硬镜组(2.3vs0.3)3天后才恢复到检查前水平。结论:软性膀胱镜的耐受性明显好于硬镜,更适于门诊患者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进入观察等待、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3种治疗方案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主要客观指标的具体数据,分析其对治疗方案选择的影响.方法 按照试验规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初诊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29例,按目前泌尿外科的实际诊疗状况,将患者列入观察等待(61例)、药物治疗(179例)和手术治疗(89例)3种治疗方案组,对入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残余尿指数等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等待、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3种治疗方案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ml)均数为33.0、40.1、65.5;最大尿流率(ml/s)均数为17.1、12.4、9.1;平均尿流率(ml/s)均数为9.9、7.3、4.2;排尿量(ml)均数为332、247、188.以上指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ng/ml)均数为1.53、1.99、5.44;残余尿量(ml)均数为21、45、208.这2种指标手术治疗组与其他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药物治疗和观察等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列腺体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残余尿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道压力描记检查结果与人工尿道括约肌(AUS)植入术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15例于北京医院接受AUS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男性, 年龄(68.6±13.2)岁。其中12例为前列腺癌术后, 1例为车祸伤, 2例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程11~120个月。尿垫使用数量中位值4.5(3.0, 6.0)块。术前常规尿动力学检查示最大尿道压力(MUP)为(84.6±25.5)cmH2O(1 cmH2O=0.098kPa), 最大尿道闭合压力(MUCP)为51.0(41.0, 74.0)cmH2O。所有患者均采用经会阴单切口完成AUS植入术, 术中根据患者尿道周径选择袖套尺寸, 安装所有组件后于装置失活及激活状态下行尿道压力描记检查, 后失活装置。术后6周激活装置, 记录激活装置3个月后的控尿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分析尿道压力描记检查结果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患者采用的袖套周径:3例(20%)为4.0cm, 10例(66.7%)为4.5cm, 2例(13.3%)为5.0cm。AUS装置在术中失活状态下的MUP为(82.5±30.2)cmH...  相似文献   
6.
临床实习是护生从书本走向实践的转折期,临床实习中建立起来的护理路、对理论知识的领悟及操作能力都会对护士今后的工作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1]。而护生的实习态度可以决定护生对这些能力的掌握程度,但进入临床实习后,时常出现临床带教老师、病人和医生对学生的满意程度欠佳的现象,影响护理教学质量[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血清白介素(IL)-23对不同治疗阶段前列腺癌进展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北京医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共124例,根据欧洲泌尿外科前列腺癌指南TNM分期标准对确诊患者进行分期,并分别检测转移性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mCRPC)组、转移性去势敏感型前列腺癌(mCSPC)组、良性前列腺增生组患者的血清IL-23水平,并对mCSPC患者根据病情是否稳定分组,两组患者血清IL-23水平进行亚组分析,各组患者IL-23水平均结合患者的Gleason评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mCRPC组患者血清IL-23中位数为79.73(45.61,95.63)μg/L,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组中位数30.88(15.01,44.94)μg/L(Z=22.66,P=0.000)及mCSPC组46.10(35.27,80.92)μg/L(Z=11.46,P=0.001);mCSPC组较良性前列腺增生组血清IL-23水平明显升高(Z=7.17,P=0.007)。亚组分析结果显示,mCRPC病情不稳定组患者血清IL-23中位值110.25(88.47,159.09)μg/L,明显高于mCRPC病情稳定组患者血清IL-23中位值46.52(44.97,80.33)μg/L(Z=33.99,P=0.000)。mCRPC病情稳定组血清IL-23水平46.52(44.97,80.33)μg/L,与mCSPC组患者46.10(35.27,80.92)μ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5,P=0.554)。结论血清IL-23可作为预示mCSPC治疗效果及预警肿瘤转移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根治术后多次预防性膀胱灌注化疗是否优于单次膀胱灌注化疗。方法利用Pubmed、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检索2021年3月前发表的所有文献。纳入UTUC根治术后比较单次膀胱灌注化疗与多次灌注预防膀胱癌发生疗效的临床研究。采用Stata 12.0 SE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7项研究共收录998例患者, 其中多次膀胱灌注化疗473例, 单次灌注525例。多次膀胱灌注化疗69例(14.6%)发生膀胱癌, 而单次膀胱灌注123例(23.4%)发生膀胱癌, 绝对风险减少8.8%, 相对风险减少37.6%。与单次灌注相比, 多次灌注发生膀胱癌的风险比OR为0.55(95%CI 0.40~0.76, P<0.001)。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单次膀胱灌注相比, 多次膀胱灌注化疗显著降低了原发性UTUC根治术后膀胱癌发生风险, 即多次膀胱灌注化疗优于单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